APP下载

活动,让数学学习真发生

2021-08-31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吴婷婷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圆柱长方体探究

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吴婷婷

数学学习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知识,从而得到活动经验和方法的有效积累,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可以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让数学学习真发生。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弱化活动的设计,在教学中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师讲生听,学生被动接受,无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形式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改进。而数学活动的有效引入,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活动隐含的知识内涵,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建,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养成了逐步探究的习惯,让数学学习真发生。

一、实践活动,展开深度学习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只是直白地讲授,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靠死记硬背去掌握知识,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记住的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在应用公式定义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更是无从下手,教学效率明显低下。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可引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发现与发展过程,感知数学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促进知识的有效运用,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为了促进学生对圆柱特征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一个圆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动手实践,有的学生直接将数学教材后的圆柱形模板剪下来,将其制作成了一个圆柱;有的学生将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筒,然后将圆筒的一端按压在另一张纸上画出圆柱的底,并将其剪下来用胶带粘在圆筒两端;还有的学生想到,先在纸上画出两个大小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然后计算出圆的周长,以周长长度作为长方形的宽,再剪下使之成为圆柱的侧面,最后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操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制作想法表达出来,通过交流、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操作制作一个圆柱,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思维活动,亲自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了圆柱的特征,通过交流、对比和反思,优化了对圆柱的认识,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探究活动,促进思维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为学生构建知识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本质的探索,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不断观察、思考,深化学生的思维创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讲授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思维创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得快,但是忘得更快,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小学生天生好动,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游戏是他们钟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展开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知识运用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游戏知识的理解,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近似数》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竞猜价格: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并在物品“暗处”标上价格,然后让部分学生充当裁判,组织班内其他同学对物品价格进行竞猜。整个过程中,全体学生热情高涨,认真地参与竞猜活动,在学生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指出,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如一部手机的价格为1200 元,当有同学猜到1300 元而评委同学提示“高了”时,下一个同学居然猜出1389 元。这时,学生善意地大笑,并指出1389 大于1300,而手机的价格应该比1300 元低,于是学生给出了1200 元的价格,顺利猜到了底价。就这样,学生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理解了近似数的知识,体验了运用数学知识的快乐,深化了对近似数的理解。

案例中,教师通过价格竞猜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对近似数知识的有效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让教师有更加便捷的途径获取教学资源,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照搬网络中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进行添加或修改,没有真正发挥课件的实用价值,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厌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因材施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真正让数学课堂更有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形状各异的长方体图片,并让学生探讨分析: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利用电脑让学生完成一些游戏:(1)利用电脑画出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2)将同样的4 个小正方体摆成一排;(3)用12 个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4)用24 个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两层的长方体。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利用投影将这些不同的图形放大,并让学生数一数长方体的长、宽、高,记录它们和体积的关系,从而总结和验证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上述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等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长方体体积这一知识生动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践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利用活动教学方式,使学生重新认知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学习真发生。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体探究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抓不变量巧解题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