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让数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2021-08-3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中学 苗 莉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可以诞生新的事物。”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导学,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而让学生的思维充满张力。
一、利用问题预习,帮助学生了解新知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观念,利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明确自身知识薄弱的地方,在课堂上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使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完善学生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及判定》前,教师就利用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如: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体现了平行的关系?平行线的共同点是什么?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平行线有什么优势?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可以学习到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可以构建与平行线相关的知识构架,并且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存在的疑惑,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讲,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率以及质量。因为预习是课前进行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教师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讲解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对于学生都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简单的讲解,而对于学生普遍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进行详细讲解,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更加高效地展开数学的学习。
二、利用问题导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三、利用问题情境,优化学生认知方式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认知活动往往需要建立在知识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并且通过有效问题的引导让个体的思维得到发展。因此,问题导学法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因为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更加复杂,难度有所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利用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就给出这样的问题情境:现有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如果把三角形的一部分遮起来,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那么怎样还原等腰三角形ABC呢?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B=∠C,∠B与∠C的边相交得顶点A;还有学生是取BC的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都要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验证,而这正是这节课要学的课题。教师通过给出问题情境,在学生给出解决方案后,利用“如何证明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引出了课题,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
四、优化问题导学,增强学生自信心理
五、利用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更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我们知道,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提问。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水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让问题有多种解法,不设定过多的限制性条件,保证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函数”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请你设计一种关于x、y的运算方式,能够同时满足在x=4 时,y=6,在x=3 时,y=8。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新奇,因此,学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有效地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