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片段练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2021-08-30陈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评议

陈梅

摘要:片段写作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化繁为简,方便可行,反馈及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階段进行有效训练:观察要细致,描述抓特点;说明有顺序,方法要牢记;评议抓实例,学习细分析。

关键词:片段练习  初中作文  描述  说明  评议

写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系统性地训练指导,往往是为了写而写。而学生呢,他们对写作本来就缺少足够的兴趣,不是绞尽脑汁就是东拼西凑,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写作更加敷衍。针对以上写作现状,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重视平常教学中的片段写作训练,由段入篇,增加作文亮点,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片段训练类型分三种:描述性训练、说明性训练、评议性训练。根据这三种训练类型,在七、八、九年级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能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

一、观察要细致,描述抓特点

在三种训练类型中,描述性作文训练的内容最常用、最广泛、最丰富,它包括景物、人物、事件等。景物在我们身边,常常能影响到我们的行动;人物是能发动一切事物的主宰,因此笔者就此两项重点讲述。

如何描写景物片段呢?第一要选好自己的观察点,可以是始终固定的,就好比摄影师站定在一个位置,向四周的景物拍许多照片。第二要捕捉住自己观察的景物特点,有效调动眼、耳、大脑的作用,进行具体描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视觉印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是听觉传达。“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观景所思。因为捕捉住了所观之景,能够把自己和景物接触时候的所见、所听、所感表达出来,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描写。相反,凡不注意自己和景物接触时的感受,捕捉不住什么特点,只把一些概念写出来,那肯定不是好的描写。比如有些学生,你叫他描写秋天,他总是用“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叫他描写冬天,他总是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这是平时书本里对于秋冬的印象,没有结合实际,没有自己实在的感受,就写不出景物的特点来。

如何描写人物片段呢?第一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写的欲望才能事半功倍。第二要观察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描写。比如我执教《妙笔生花塑人物——写出人物特点》这节作文片段练习课时,我首先进行“猜人物”活动,出示几个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描写片段,引出学生对课本人物描写的印象;然后再出示身边熟悉的人物——英语老师的外貌描写让学生猜:一件短外套披在她高挑的身上,显得端庄活泼。头发用一根黑皮筋扎在脑后,发尾微微蜷曲,走起路来随着身体的前倾一颠一颠,就像蝴蝶飞动着翅膀。嘴巴较大,却能从中吐出朵朵异国莲花,让人钦佩。学生很快猜出来了。我接着出示大屏幕:这个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不白……学生猜不出,我趁机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前面的能猜出来是因为抓住了人物外貌特点,从人物身材、五官、穿着入手,加上想象、修辞等手法呈现。最后一个猜不出是因为描写太普通,不具体,没突出任何特点。最后教给他们一个口诀:写人有特点,描写来表现,外貌神态连,动作加语言,心理更全面,围绕其个性,选取突出面,生动又形象,全靠用心观。学生兴趣盎然,之后积极进行描写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的练笔活动,他们通过平时和当时观察,结合本节课指导,很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片段,展示交流时气氛活跃,学生受到了有效的描述性片段训练。

二、说明有顺序,方法要牢记

说明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当前的初中教材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写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所以,说明文片段训练可以把课文当成训练的标本来仿写、引申。

如何进行说明性片段训练呢?第一要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景点来写。初写说明文,对象一定要是学生熟悉的,才能打消畏难心理,奠定写好的基础。第二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写。比如当前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入选的两篇典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这两篇都是事物说明文,都按总分结构,逻辑顺序,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说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进行仿写训练,可单独仿写“赵州桥”部分,题目是“我们身边的桥”。先确定由主到次的顺序,再通过观察、比较,突出桥的最主要特征。学习《苏州园林》后,可以仿写第四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按总分结构,清楚明白地说明身边公园或校园的某处景点特征。

当学生由课文的学习转入简单仿写之后,再逐渐加入方法、语言方面的要求,每次片段训练有计划、有重点,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片段连缀成篇,这样,学生会写完整的一篇说明文就可水到渠成了。

三、评议抓实例,学习细分析

说明文表达的是作者的理解,态度常常是平静的。议论文则表示主张,态度常常是激动的。议论文就像在说服人,还要提前设想读者可能有怎样的怀疑和反驳,要做好应对,正如军事家运用兵法一般。此时,运用实例最为有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教师指导评议性片段训练时必须教会学生抓实例,细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这实例可以是身边的真事,可以是新闻报道的,也可以是书里记载的。总之,例子的选择要真实可信,为论点服务。第二,对于这些实例,基本的评议方法就是“因果分析法”,学会这种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生发其他议论方法。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一文,就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有疑的例子,可以这样提问议例:为什么戴震敢于质疑呢?因为只有对读书内容进行了思考,才会有疑,有了疑问便会求证,求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问就是这样不断产生积累的。再如《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举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课堂上可以设问议例:为什么老禅师那一天不肯吃饭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天没有做事,是个“无业游民”,吃饭就是掠夺别人的勤劳成果,所以他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吃饭的,由此证明“有业”多么必要!

通过议实例的训练,学生明白议论就是分析说理。掌握了这种基本的议论方法之后,只要抓住实例,就能生发议论,使事例更有说服力,有效地为论点服务。如果只举例子不加议论,那事例也毫无意义。

总之,这三种类型的作文片段训练耗时少,师生间的交流直接而迅速,灵活又实在。因此,想要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在不同的学段有计划地推行片段练习,切实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夏丏尊,叶圣陶.七十二堂写作课[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3]郑克俭.教育教学漫谈[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评议
长兴:“七步法”评议两官履职
某市委宣传部遴选公务员试题
以问题为导向增强评议实效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小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宁波:“两官”履职评议“升级”
探索创新 推进“两官”履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