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阳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1-08-30李四明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农村小学

李四明

摘要:青阳县着力于统筹推进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也存在着现实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对农村学校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改善现状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有借鉴意义,从而保障每一位学生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  教育一体化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南依黄山,北濒长江,面积1180平方公里,人口27.3万人。多年来,青阳县坚持把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持教育事业与当地社会经济相比适度超前发展,保障每一位学生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2015年和2017年,青阳县義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分别通过国家认定和国家复检。2013—2020年连续8年在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中荣获7个“优秀”等次。

近些年,青阳县农村的教育水平虽然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采取有效对策,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青阳县现有29所小学,其中5所小学在主城区,其余24所均为农村小学(18所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6个教学点)。全县小学生13634人,其中城区小学生8241人、农村小学生5393人,全县农村小学校数占比83%、农村学生占比40%。全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农村小学30万平方米、城区小学16万平方米),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农村小学约8万平方米、城区小学约7万平方米)。24所农村小学中,300人以上的学校仅7所,人数最多的学校也就639人,人数最少的教学点仅5个学生。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学校布点越来越少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农村青年普遍都向集镇、城区或城市流动,其孩子随父母到城区居住,导致了农村人口快速减少,而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新生儿出生数量在不断下降,农村适龄儿童越来越少,导致农村小学的学生数量逐年降低,过去存在的农村完全小学和教学点,随着生源的断崖式萎缩,办学效益越来越低,小学在不断地自然撤并,全县小学的布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全县2010年有小学88所,其中主城区小学3所,其余85所小学(62所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23个教学点)均在农村乡镇。全县小学生14652人,其中城区小学生4621人、农村小学生10031人。全县农村小学校数占比97%、农村学生占比69%。和十年前的数据作对比,特别是农村小学在布点上,由2010年的85所锐减到24所。农村小学生由十年前的1万余人减少到现在的5000人,各行政村特别是边远农村和山区,已无完全小学和教学点,这些学生基本都要到各乡镇的集镇区中心小学上学。

(二)农村学校空、城区学校挤的问题十分突出

从统计数据看,城区学生数在这十年间由4000余人暴增到8000余人,但是学校数只增加了2所。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城区小学建设,2017年将原青阳四中校址改造为36个班规模的小学,2020年,投资1亿余元新建的青阳四小按期投入使用,虽然有效缓解了城区小学的大班额现象,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小学的建设步伐明显跟不上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城区小学学位日益紧张,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大班额现象在部分城区小学依然突出。十年来,农村小学布点虽然锐减,但是现有保留的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办学规模均按几年前的学生数高峰时建筑设计,学位富余,随着学生的不断流失,农村学校校舍进一步空置,农村学校空、城区学校挤的现象十分明显。

(三)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改革发展的瓶颈。一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教师发展前景有限,近年来招录的年轻教师来自全省各地,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外地年轻教师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小学很难留住年轻教师。农村小学也变相地成了新任招录教师的实习岗,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问题。二是现行的城区教师选聘政策,使得农村学校成了城区学校的教师培养基地。三是坚持在农村小学的教师,往往年龄偏大,缺乏充沛的教学精力。四是农村小学班级多学生少,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基本都是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大,使其难以将精力集中投入到教研中,非常不利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相对欠缺

一是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和城区家长相比,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也相对不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懂得也没有认真地对子女展开家庭教育,也容易导致农村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面对问题农村家长不能及时察觉,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二是多数年轻的家长外出务工,许多留守儿童在农村由祖辈监护,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业,监护人一般也无法辅导。全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约1700人,占农村小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一群体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些问题学生的管理已成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很棘手的问题。三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因无人照护,只能选择到民办寄宿制学校就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五)农村小学交通安全隐患大

随着农村乡村完全小学和教学点的快速撤并,各乡镇学生基本全部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入学,许多学生入学路途较远,只能乘车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大。据统计,全县2021年春季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乘车上下学人数为1721人、分乘116辆不同的车辆,占全县全部车辆接送学生上学的60%以上,这些数据中还不包括家长自行开车接送上学的学生。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