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2021-08-30曹进
曹进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 平顶山 467000
脊柱后凸畸形可引起腰部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2]。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Transpedicular vertebral osteotomy with spinal shortening,TOS)为常用手术方式[3-4]。选取2019-01—2020-05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和TOS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均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均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OS组和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组(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全麻,俯卧位,正中切口,逐层分离,显露后凸畸形病变的椎体。对照组采用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将病变椎体的棘突、双侧小关节突、椎板切除,截骨(选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缝合切口。TOS组采用TOS:切除双侧椎间盘、咬除椎弓根,截骨(神经压迫最明显的椎间盘、椎弓根)。在截骨椎体上下缘打入椎弓根螺钉,钉棒连接,缝合切口。2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1)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腰部疼痛程度、椎体愈合情况(Cobb角、椎间隙高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初始、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腰部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初始、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2)疗效判定:直立姿势恢复良好,水平视线为优;残留中度畸形,无疼痛为良;明显畸形或疼痛为一般;姿势、视野或疼痛无改变为差。将优、良计入优良率。
2 结果
2.1疗效TOS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2.2手术一般情况TOS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2.3VAS评分、椎体愈合情况术后1周时TOS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VAS评分、椎体愈合情况比较
2.4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OS组初始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病率为20%~40%,以腰背部疼痛、平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5-6]。通过手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以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增强脊柱稳定性[7-8]。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为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传统术式,可有效改善神经压迫症状。但术中需将病变节段脊柱的双侧小关节突、椎板、棘突同时切除,创伤较大,增加手术难度,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9]。TOS经椎弓根、椎体进行截骨治疗,可有效防止小关节突和椎板损伤;而螺钉内固定,可保证治疗后脊柱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比较,TOS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缓解效果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与刘丙科的[10]研究结果一致。
神经功能恢复与椎体愈合情况是评价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效果的理想指标[11]。脊柱后凸畸形者的突出骨块及肥厚韧带压迫腰骶段神经,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12]。Cobb角、椎间隙高度可准确反映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本研究数据显示,术后1周时TOS组的VAS评分、Cobb角较对照组低,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高,而且初始、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了TOS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TOS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减轻腰部疼痛程度、降低Cobb角、提高椎间隙高度和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