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书法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2021-08-23魏晶
魏晶
摘要:书法是教育学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的质量。本文从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作为切入点,分析阐述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书法课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书法教学 教育学专业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J292.1
一、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中国教育部于2013年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最基本的坐姿、握笔姿势、用笔方法等,这是练习书法的首要前提,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之上,再勤加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需要注意临摹的方法。在刚开始接触书法时,需要我们先通过临摹进行学习,临摹之前一定要选择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典碑帖,再进行读帖,对作品大体的书法风格有所了解。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之后,就可以下笔进行练习了。最后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于师范生以及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能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学专业教学实践应该以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为基础,将中国高等教育要求作为参考依据,同时兼顾社会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可以从专业理念、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会步入教师的工作岗位,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之后的教学水平,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学科理论知识、教学技能。
目前在校学生,大多为“90后”“00后”,大家已习惯于手机、电脑打字,写字的机会少了很多,很多学生离开了电脑甚至就不会写字,造成了学生在字迹书写方面有一定欠缺。而教育学专业学生今后要步入教师工作岗位,更应该重视自身的书写水平。只有把师资水平提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书法教育,继续传承中国书法艺术。
二、教育学专业学生书法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三字一话”。“三字”指的是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教师的书写水平高低会影响到之后的教学质量,尤其是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从事跟教育相关的行业,更应该将教学基本功练扎实。
增强民族自豪感。书法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它以丰富多变的线条造型抽象地反映了书法家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表现了书法家的情感和审美趣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事实上,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凝聚了国人的智慧,中国书法深层次的精神一直贯穿于书法史之中,正如宋代书法家苏轼所说“书品即人品”,好的书法作品是以人品为基础的。宋代书法家蔡京正因为人品低劣,所以没有位列“宋四家”之中。通过学习书法,了解中国书法史,可以教导学生做人的准则,让学生更能体悟到中华民族精神。书法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方面,并作为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书法,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书法这种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增强学识修养。汉字书写的基本要素,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几方面,通过点画、线条、布局表现出书法家的内心感受,体现出书法家的个性、情感、意趣等。书法家的思想、修养会通过书法作品来体现,通过了解中國书法史以及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如王羲之临池书写、智永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柳公权谦虚学书、颜真卿刚正不阿……通过学习书法,学生更能体悟到书法家的优秀品质,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识修养,领略传统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
提升审美能力。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迁做骨干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纵观中国书法史上的书法家及书法作品,无一不是一部书法风格史。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历代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更能体悟到当时书法作品的审美取向,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欣赏到各个朝代的书法作品,其雄壮、粗狂、秀美、飘逸……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书法课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实施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学院有三个专业,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书法课开设在大二第二学期,十六周共32学时的课程安排,通过十六周的书法练习,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及格。
对教育学专业学生书法现状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教育学专业2017级学生共十二个班五百余人以及2018级六个班学生二百余人,对他们进行抽样调查。结合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选取2017级、2018级教育学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32学时课程中不同时间的三次作业和结课考试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对学生作业和考试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学生书法现状的结论是:
第一,握笔姿势。通过对学生平时上课情况以及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分析,多数学生握笔姿势存在问题,比如大拇指习惯压着食指来书写,手腕与纸张太垂直不灵活等。要想写好字必须先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再练习正确的施力方式,但这个问题不容易改,因为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写字习惯,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在写字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感,进而内心会抗拒写字,如此反复,就很难继续坚持练习了,所以,握笔姿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笔顺问题。学生没有按照正确的笔顺来书写,笔顺出现较多错误。“永字八法”是中国汉字最基本的八个笔画,包括“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最基本的笔顺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除了基本的规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凹”“鸟”“必”等,这些需要我们特别记忆。
第三,用笔问题。元代书法家赵孟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一书中曾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总之,用笔的水平高低,影响书法作品的神采。笔法包括了起笔、行笔和收笔,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提笔、顿笔几方面掌握情况不太好。
四、教育学专业书法教学现状的成因及问题分析
第一,电子产品的冲击。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生的写字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偏向于使用键盘敲打文字,日常书写使用笔的机会大大减少。除了学生们做作业需要写字外,成年人工作时要么是使用电脑、要么是操纵手机,在闲暇时光也是人人都拿着手机。由于长期依赖电子产品,导致经常忘记一些常用字该怎么写,而且字也写得越来越难看。
第二,教师的不重视。汉字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拼音、阅读,只要能够识字、会写汉字就可以,忽视了学生写字的握笔姿势以及汉字的笔顺,导致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写字习惯,以致于到大学时期再纠正握笔姿势和笔顺问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练习时间少。尤其是毛笔书法,部分学生在大学是第一次接触,毛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其特性很难掌控,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慢慢适应毛笔的特性。王羲之练书法的屋子前有个小水池,为了洗砚方便,他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復一年,王羲之总在池子里洗砚,将原本清澈的小池子都染成了墨黑色。其实不仅是书法,我们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以勤行之,时刻告诉自己要勤奋而不要懈息,这样日复一日,我们就能完成自身知识的储备与积累,直到最后达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
五、书法技能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书法学习强调技艺先行。汉字自产生之初,就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在历代的发展历程中,先贤们强调了汉字的抒情与载道功能,正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心正则笔正”。神与道的承载,不外乎是笔墨形体之浓淡、枯润、粗细、正欹、大小等变化组合的结果。形之不准,神焉能附?所以,要关注具体的汉字书写技巧,技艺的提升是练习书法的首要准则。
第二,书法学习强调练习的系统性。当今的时代是电子文档的时代,同学们的写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也不会主动去寻找范本来练习。如果只是对各种字体浮光掠影地讲解,只怕对同学们书写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练习的系统性。其一,体现在字体的一致性上,毛笔字、钢笔字与粉笔字字体一脉相承;其二,体现在练习的环节上,每一种字的练习都由笔画、结构、篇章组成,钢笔字还加入了部首练习,可以满足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的需要。
第三,书法学习强调临摹的方法。临摹的方法包括读、摹、临三种。“读”指读帖。练字之前先认真观察和分析字帖。先识字、断句、明义,乃至成诵,加深对字帖内容的了解;再从用笔、结字、章法等三方面层层深入,反复揣摩,把其主要风格了然于心,临写时才能做到成竹在胸、事半功倍。“摹”指摹写。选择透明的纸覆盖在范本上,按字的大小粗细依样进行书写,摹帖容易学到范字的点画和间架结构。“临”指对临、背临和意临等三种方法。“对临”是学习碑帖最常用的方式,把字帖放在自己的面前或左侧,逐笔逐字人手进行模仿。这种方法容易学到字帖中每字每行乃至通篇用笔的精妙和连贯,加深对字帖中范字的印象,待有一定基础之后,可逐行逐页临写,切忌看一笔写一笔。“背临”指不看字帖,以回忆的方法默写出字帖上的范字,力求风格特点与字帖相同。这种方法很难,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毅力,但它能帮助初学者牢记范字的写法,为创作奠定基础。“意临”指用遗貌取神的方法临出自己的面貌来,使临作与原作在似与不似之间或神似而形不似,是一种创作性的临写。
(二)改善成绩评价机制
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书法艺术的特点是成熟周期长,时间性强,见效性慢。古人云:“一艺之成,须心手两竭”。书法学习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练习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两天就可以练好,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测试,不应该仅仅以期末提交的作业为依据,更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将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登记在成绩记录册上,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练习的重要性,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书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
六、结语
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主要从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及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书法课的教学现状,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进而提升学生从业的基本素养,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丁龙.三笔字实用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
[2]孙晓航.浅析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实践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
[3]王朋.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汉字文化,2019(0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