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不应止于“随班就座”
2021-08-23
近年来,特殊儿童是否应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始终争议不断。这些有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包括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情况。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概况的数据,我国有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其中,附设特教班在校生3845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0.48%;随班就读在校生39.05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49.15%。这意味着,我国有将近一半的特殊儿童就读于普通学校,该模式被称为“随班就读”。长期以來,“随班就读”主要针对低视力、轻度智力障碍、(轻度)自闭症等有特殊需要,能够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儿童。许多有综合障碍的特殊儿童仍被普通学校排除在外,在就学阶段面临诸多难题。
普通学校缺乏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师资、教程和其他资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之间问题层出不穷,甚至不时有“家长联名抵制,要求自闭症、多动症儿童退学”的新闻出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修订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对加强随班就读、推进融合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之一,即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从国家到地方,近些年都将“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纳入了重要民生工程。然而,囿于工作机制建设、师资水平等方面因素,大部分普通学校难以满足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需求,导致“随班就读”逐渐演变为“随班就座”“随班混读”。如何让“随班就读”不止步于“随班就座”,是这些孩子留给教育的叩问。
每个特殊的孩子都像特别的星星,只要用心就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本期聚焦,我们关注“融合教育”,期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让特殊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颗小星星能顺畅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袤的天空,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