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敦煌壁画中人物造型的历史发展

2021-08-23张雪婷王潇符蓉崔雨霆

书画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魏人物造型敦煌壁画

张雪婷 王潇 符蓉 崔雨霆

内容提要: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除了珍贵的佛教艺术遗存,也不乏各种反映朝代特点的人物图像,使后人借此获得诸多具有价值的图像材料。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通过提取北魏与唐代敦煌壁画发展的不同特点,浅析敦煌壁画中人物造型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敦煌壁画;历史发展;北魏;唐;人物造型

一、历史渊源

敦煌壁画自十六国始建,经历数个朝代,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早期、中期、末期三大阶段。

从实际可考的最早的敦煌洞窟来看,敦煌壁画发展早期大约经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朝。这时的壁画特点主要是吸收外来佛像壁画元素并不断变革,北魏初期形成了敦煌自己的风格。虽然风格极不稳定,但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隋至唐代這一阶段是敦煌壁画的发展中期。此阶段丰富和完善了初期的塑彩结合、透视法、晕染画法,壁画的风格从初期的悲凉、神圣不可侵犯逐渐发展成唐代特有的雍容华贵。

到了元代,敦煌壁画风格独特,既表现出与敦煌文化传统的某种分离,又在某种意义上弘扬了敦煌文化,元代之后敦煌壁画艺术急转而下并走向尾声。

二、北魏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

北魏的敦煌壁画通常是位于敦煌洞窟的四壁或顶部,以平面直铺等表现形式进行绘制,内容基本可大致分为尊像、佛传、本生、因缘故事、传统神话和供养人画像几种。

人物形象上,有明显的域外文化特色,佛像趋于丰满圆润,头发多为卷曲披肩发,上身赤裸并披挂饰物,下身多纱幔遮盖,面部神情恬静庄严;人体比例拉长,如飞天双腿长度几乎相当于躯干的两倍,以此呈现人物动态。

此时的敦煌壁画完美体现了中国画用线的特征,主要用铁线描法,用笔中锋,顿笔圆头,坚实且挺拔,又刚柔并济,强调转折处方硬有力,多用于人物画像的轮廓,呈现出佛像神圣庄严、安详坚定的神韵。常用色上设线的勾勒方法,即先用土红起草轮廓线,赋色晕染后用浓墨勾勒定型线,因定型线和轮廓线不能完全地覆盖勾描,二者若即若离的自然错落效果使画面层次变得厚重含蓄,更显自然生动。用色上,因洞窟光线不足而常用对比色。北魏的动荡征战使当时的人对红色有独特的尊敬与崇拜,常使用土红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需要,也为画面奠定了暖色调的基础。石绿色反被衬托,显得鲜亮又沉着。风格上,画风质朴,偏好凸显佛像的庄严与纯净,故事画的表现手法也与精神追求保持一致,与北魏时敦煌盛行的禅学思想相符。

三、唐代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

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属于敦煌壁画历史中的鼎盛时期。这段时期的敦煌壁画,无论是在世俗文化的表现手法、时空观念上,还是在精神场所的创造上,都体现了中国壁画艺术时代精神的基本脉络—来自人间世俗的人文表述。

唐前期,人物形象不再显得羸弱,而是丰满、充满人情味和欣欣向荣的。这和当时社会的形态和审美息息相关。初唐的佛像面部在椭圆中略带方,双眉呈细长的弧线形,双眼细长且上眼睑呈两个波浪形,鼻梁挺拔方正,嘴唇红润饱满。而盛唐更多了汉人的特点,在佛像的庄严中多了一些慈爱、和蔼可亲之感。这一时期的人物性格表达大多也是以善良真诚、忠孝仁爱为主。用线上,继承了隋代部分兰叶描,并充分融合前朝“疏体”“密体”两种不同的刻画手法,注重线的主次、疏密、虚实、浓淡及运笔的节奏和韵律,视人物形象的不同随机应变,赋予画像以立体感。

唐后期虽仍有许多优秀壁画,但总体仍呈向下的趋势,这与当时的社会局势相关。人物形态上,面部多是统一的条丰型,身体姿态摒弃前期的忸怩,表现形态真实自然,强调形神合一。用线上,兰叶描已定型,粗线挺拔有力,细线柔和,而用土红线作为定型线则成了唐后期线描的重要特征。色彩上虽不如前期丰富,但有两种不同情趣的色调:一种以白壁为底,青绿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另一种以土色为底,朱、赭稍重,色调浑厚温润。

四、结语

敦煌壁画是一种形象的历史,承载了众多文化信息,并将逝去的历史以物化的形式永久地保留下来。通过探索敦煌壁画的历史进程,提取北魏与唐代两个敦煌壁画发展的重要时期的壁画类型、人物形象、用线和色彩等,我们可以了解敦煌壁画中人物造型的发展,体会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精髓。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融合了西域与中原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史,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北魏人物造型敦煌壁画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北魏乐籍制度考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敦煌壁画艺术价值体现
因夸张而独特 因独特而美妙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
《丛林深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