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控对策

2021-08-20张国芝吴金鑫万宣伍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菌核病病株年份

张国芝,吴金鑫,万宣伍,王 胜,张 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最易暴发成灾的病害,一般发病率在10%~30%,严重达80%以上,常年损失在10%~70%,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1-2]。近几年,四川油菜种植面积120万hm2左右,油菜菌核病年均发生面积25.38万hm2,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18.33%,危害损失(挽回损失加实际损失)年均6.53万t。本文根据2016~2020年植保专业统计及各省级油菜菌核病重点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四川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概况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做好油菜菌核病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发生危害概况

近年来,四川油菜菌核病总体处于重发态势,严重威胁油菜生产安全。统计显示,2016~2020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22.44~27.84万hm2,均值为25.38万hm2,发生面积占油菜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29.7%~32.6%,平均为31.3%,平均发生面积占油菜种植面积的18.33%,危害损失(挽回损失加实际损失)均值为6.53万t(图1)。从区域上看,菌核病在川西平原和川南地区发生较轻,川东、川中、川西北及川北地区发生相对较重(表1)。近年气候条件适宜,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等为油菜菌核病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力条件。2017年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7.84万hm2,防治面积41.35万hm2,危害损失7.13万t,是近1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年份。随着对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2019年、2020年全省油菜菌核病防治面积分别达到41.34万hm2、45.83万hm2,有效遏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危害(图1)。

图1 2016~2020年四川油菜种植面积、菌核病发生与防治面积和危害损失情况

2 危害特点

2.1 始见期前移,苗期病点增多

2016~2020年油菜菌核病中心病株始见期不断前移,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始见期均在去冬11月上中旬,2019年、2020年提前至10月中下旬,最早年份2019年较2017年提前了23d(表2)。冬前见病后,苗期发病面逐渐扩大。截止2019年1月底,全省有50个县(市、区)见病,是近5年最多年份;2020年有45个,2018年有30个,2016年有29个(表2)。2017年是近十年发生面积最大年份,苗期发病县(市、区)高达46个(表2)。

表1 2016~2020年四川各市州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和发生县(市、区)数

表2 2016~2020年菌核病始见期、见病地点及1月底见病县(市、区)数

2.2 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

从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来看,油菜菌核病均占第一位,已成为影响油菜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2]。油菜菌核病在我省发生范围涵盖成都、遂宁、绵阳和南充等18个市州90多个县(市、区)(表1),其中,发病最重的南充、绵阳、德阳、达州及遂宁地区,辖区内所有县(市、区)均有油菜菌核病的发生。2017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最大年份,油菜苗期菌核病病株率5.8%~35.7%,部分重发地区病田率高达100%;盛花期病田率36.28%,叶发病平均病株率15.88%,发生面积比31.72%,流行期病田率46.78%,叶发病平均病株率22.25%。2016~2020年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挽回损失加实际损失)总计为32.66万t。

2.3 受气候因素影响大,适宜条件下蔓延速度快

相关研究表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病原菌的菌源量、油菜花期与子囊盘萌发期的吻合程度、栽培管理、降雨量等有密切的关系[3-4],特别是油菜花期时的相对湿度、降雨量及降雨天数,与菌核病的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5]。据监测,一般年份,2月中下旬菌核平均萌发率15.82%~28.2%,初花期、盛花期和流行期病田率分别为21.28%~31.91%、26.87%~36.28%和33.64%~46.78%,叶发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6.59%~10.49%、9.83%~15.88%和11.65%~22.25%。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3月开始增长明显,遇适宜天气,菌核病流行蔓延速度快(图2)。如2017年,2月平均降水量17.2mm,较常年偏多21%,2月下旬全省菌核平均萌发率为28.2%。3月平均月降水量38.0mm,较常年偏多36%,平均降水日数为13.7d,为近10年同期第1多位,盆地大部地区降水日数10~15d,盆东北南部、盆地西部和南部边缘地区超过15d,其中盆南和盆西南局部地区20d以上 ;4月全省平均降水日数14.5d,平均月降水量为74.9mm,较常年偏多32%。据监测点调查,初花期、盛花期和流行期病田率分别为31.91%、36.28%、46.78%,叶发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87%、15.88%、22.25%。2017年全省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27.84万hm2,是近1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年份。

图2 2016~2020年四川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增长走势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油菜花期是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6],有研究表明,在关键期喷药1次,茎部病害株率防效可达82.69%[7]。通过监测能掌握田间油菜生长和病害发生发展的实时情况,从而确定防治适期。相关植保部门应根据测报规范要求,监测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萌发消长情况,定期开展油菜菌核病大田普查工作。综合气温、降雨等气候条件、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结果,科学研判病害发展趋势,发布病情情报,提前做好防治工作部署,为大面积防控提供支撑。

3.2 加强抗病品种推广

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是控制菌核病发生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关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主栽的德虹油1号、德名油100、科乐油998、科源油2号、科源一号、宜油17、川油52、先油杂2号、油研52和绵丰油5号等均是耐菌核病品种,其中,德虹油1号高抗菌核病且抗性稳定,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中抗菌核病且抗性稳定[8],可作抗病品种进行病害防控推广应用。

3.3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推广轮作倒茬,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水稻和油菜水旱轮作,压低菌源基数。完善秸秆还田技术,加大秸秆能源化、基料化等利用,适当减少秸秆还田量;在推行秸秆还田时,前茬秸秆要经过腐熟、堆沤等处理,或充分粉碎后再深翻掩埋,降低土表菌核病的病残体数量。在栽培过程中,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或堆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硼、锌肥,通过科学合理施肥,促进油菜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以预防病害发生。适期适量播种,防止田间油菜植株群体过大与通风透光不良,减轻苗期发病程度。

3.4 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专业、装备高效,实行农药统购、统配、统施,大力推进油菜菌核病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可以实现整村、整区或跨区域作业,能够解决防治时期把握不准、药剂选择不当,主动防治意识差等问题,能够高效、规模防治,提高防控效果,同时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猜你喜欢

菌核病病株年份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特殊的一年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更正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