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蓝型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宜油31的选育

2021-08-20杭淑莲张义娟赵远林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角果宜宾市母本

杭淑莲,张义娟, 赵远林,林 权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食用植物油和饲用蛋白质最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主要表现为需求档次的提升。双低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普通食用油中最低,是最健康的食用植物油之一。国产双低菜籽油已成为我国品质好营养全面的大宗优质食用植物油,再加上我国居民向来具有消费菜籽油的饮食习惯,因此我国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科研手段提高油菜品种含油量和产量,降低芥酸、硫甙含量,培育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杂交油菜品种通常分为二系杂交种和三系杂交种,二系杂交种育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在种子生产时要拔除不育系中一半的可育株,费工费时还影响种子生产产量。三系杂交种因其不育系为全不育,在生产杂交种时具有省工省时产量更高的优势。本文报告了显性核不育甘蓝型油菜宜油31的选育过程及生产要点。

1 选育过程

1.1 全不育系宜15A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000年用来源于宜3A的显性核不育材料99-107A作母本,自育材料00186作父本杂交,2001年自交,2002年至2006年连续5年在育性分离比符合要求的株系中选优株成对兄妹交和对应可育株自交,同时品质定向筛选,2006年纯合两型系稳定成型,定名为宜11AB。2006年用宜11AB中的不育株与临保系05-8564-6(2000年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双低材料4495-2自交选育F6代)配制成全不育系宜15A。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00186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1993年用从四川大学生物系引进的甘蓝型油菜品种L3作母本,从四川大学生物系引进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2号作父本有性杂交,然后采用系谱法经过连续6年6代自交纯化,于1999年育成的常规品系。全不育系宜15A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专家田间技术鉴定。

时间地点选育过程2000 年 宜宾99-107A × 00186↓2001年 宜宾00-208↓ 自交2002年 宜宾01-160↓ 选育性13∶3群体,可育株自交,品质检测2003年 宜宾02-2078↓ 选育性3∶1群体,兄妹交,品质检测2004年 宜宾03-3247AB1↓ 选育性1∶1群体,兄妹交,品质检测2005年 宜宾04-5329AB2↓ 选育性1∶1群体,兄妹交,品质检测2006年 宜宾05-8483AB↓05-8483A × 05-8483B → 宜11AB↓05-8483A × 05-8564-6(临保系)测交宜15A(全不育系)

全不育系宜15A属甘蓝型油菜类型。植株扇形,匀生分枝,分枝部位中等,茎杆绿色,茎叶均有腊粉;幼苗直立,叶色中等绿色,叶缘缺刻弱,裂叶型叶片,裂片数目2对,叶片较长较宽,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开花期中;雄蕊完全退化,花丝不伸长或略有伸长,花药萎缩干瘪无花粉,不育株不育度100%,不育株率100%,雌蕊发育正常。全生育期206d左右,不育株株高21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9个左右。主花序长85cm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418.9个,每角果10.4粒,千粒重3.3g左右。籽粒圆形,种皮黑褐色。

1.2 恢复系11-6052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恢复系11-6052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春用川油18(四川大学引进,编号P-78))与亲本材料1780-7(四川省农科院引进)有性杂交,2002年在杂交一代中选优株套袋自交,收获种子室内品质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以后每年进行自交及品质测试,2008年进行恢保关系鉴定,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新品系。

时间地点选育过程2001年宜宾P-78×1780-72002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03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04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05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06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07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08年宜宾↓自交、恢保鉴定2009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10年未播(冰箱保存)2011年宜宾↓自交、品质测试2012年11-6052

恢复系11-6052属甘蓝型类型,生育期200d左右,子叶心脏型,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等绿色,叶缘缺刻程度中,有腊粉,花瓣黄色,花粉充足。株高205cm左右,分枝高度9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6~7个,主花序长58~63cm,主轴有效角果数80~8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5~382个,每角果13粒左右,籽粒圆形,籽粒黑褐色,千粒重3.45g。经近红外测定,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3.82μmol/g饼,含油量44.15%。

1.3 宜油31组配及试验经过

宜油31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15A为母本,11-6052为父本于2012年春季配制杂交组合,经2012~2013年、2013~2014年两年在宜宾市农科院正规品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

时间选育过程2012年宜15A × 11-6052↓F12012年F1 第一年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品比试验2013年F1 第二年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品比试验2015年F1 第一年四川省区域试验2016年F1 第二年四川省联合试验

2 宜油31品种表现

2. 特征特性

宜油31属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半冬性中熟杂交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扇形,匀生分枝,株型较紧凑,茎秆绿色。幼苗半直立,叶色中等绿色,裂叶型,叶片长度中等,有蜡粉,叶缘缺刻程度弱到中,花瓣淡黄色,花粉充足。全生育期207.7~215.7d,株高204.2~210.9cm,分枝个数7.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52.1~467.62个,每角果粒数13.7~14.45粒,千粒重3.48g。芥酸含量0.127%,硫苷含量25.34μmol/g饼,含油量43.58%。感菌核病,感病毒病,抗寒性、抗倒性强。

2.2 历年参试表现

2.2.1 2015~2016年度四川省油菜区域区试 9点试验9点增产,平均产量159.09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7.42%(极显著)、比平均对照增产5.42%,产量居中熟2组第2位。含油量41.32%,产油量65.74kg/667m2,产油量比CK增产10.09%、比平均CK增产3.95%,产油量居中熟2组第3位;种子芥酸含量0.4%,硫苷29.74μmol/g。株高204.2cm,性状一致性较好,生育期平均215.7d,与对照迟熟0.4d。单株有效角果数467.6个,每角粒数14.45粒,千粒重3.5g。自然条件下,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2和14.45,分别比对照高0.06和高1.48;植保鉴定结果,与CK相比,表现为感病毒病、低感菌核病。花期未发生倒伏。主花序不实果率4.48%、比CK低2.96个百分点。

2.2.2 2016~2017年度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 9点试验7点增产,平均产量151.61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6%,增产点平均产量151.52kg/667m2,比对照增产9.16%,增产幅度3.53%~20.56%。平均株高210.9cm,有效分枝数7.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52.1个,每角粒数13.7粒,千粒重3.68g,单位产量19.02g,异株率0.8%。生育期平均207.7d,比对照德油6号早熟0.7d。抗倒性强。田间菌核病发病率15.7%。

3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3.1 杂交一代种

生产以及亲本繁殖必须严格隔离以保持品种种性和纯度。

3.2 杂交种宜油31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播种期:在川南及相似生态区父、母本均9月下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一般为1∶3;花期除尽母本行中的非不育株及异形杂株和父本行中的异形杂株;收获母本行不育株种子留种。

3.3 母本宜15A生产技术要点

播种期:在川南不育系和保持系均以9月下旬同期播种;临保持系和不育系行比一般为1∶3;花期去除不育系行中的非不育株及异形杂株和临保持系行中的异形杂株;收获不育系不育株所结种子留种。

3.4 父本11-6052生产技术要点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下旬。自花授粉,严格隔离,收获所结种子留种。

4 宜油31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期

育苗移栽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培育壮苗,苗龄25~30d移栽;直播以10月上旬为宜。

4.2 合理密植

中等肥力土壤育苗移栽8000株/667m2左右,直播15000株/667m2左右。

4.3 施肥及管理

注重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及有机肥的平衡使用,重施底肥,必施硼肥。田间管理上做到早匀苗、早定苗、早追肥,及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4.4 适时收获

在有2/3的角果成熟转色时适时进行收割。

5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四川省大部分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6 注意事项

一是油菜对硼较为敏感,栽培上应注意增施硼肥;二是适期播种,不宜过迟,否则影响产量;三是注意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菜青虫,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青荚期注意防治蚜虫;四是田间积水易发生病害,注意田间排水。

猜你喜欢

角果宜宾市母本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基于光谱反射特征的油菜角果成熟指数构建
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油菜机收专用品种
直播油菜种植密度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