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情于文,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

2021-08-19单春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教者三峡文本

单春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要将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健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师还不习惯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预设方案时,过于关注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情,教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存在着重智轻情的现状。部分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性格、个性、情感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优化情感教育的方案,从而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

一、优化课堂导入,促进情感参与

教师以趣味性的方式导入,能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引发他们的积极参与。课前导入虽然时间较短,但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几分钟,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一课内容时,教者导入如下:这世上有一种爱,只懂得付出,不求回报,这是哪种爱?教者以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从而能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振。又如在学习《春》一文时,为让学生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美丽春景,教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记忆,有学生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形容,有的用“春来江水绿如蓝”来比喻,还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在课前导入中,教师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融情于文,能增进学生的体验。

二、参与情感实践,引发情感深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从情境中获得体悟,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匹配,引发积极的情感活动,能让学生獲得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在学习《背影》一课内容时,教者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带领学生重点赏析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让学生齐读句子,说说描写父亲要突出什么情感?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的?为什么要用“蹒跚”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是怎么描述父亲爬月台的?用了哪几个传神的动词?为何用“攀”而不用“抓”?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显得令人揪心。用“缩”有何好处?“缩”字体现脚是悬空的,如果手支撑不住,就有摔下去的危险,也显得儿子心里的紧张。“倾”用得十分巧妙,妙在哪里?表达了想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却又十分努力的样子。学生在品味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无微不至关怀自己的父亲表示感激。

三、依赖文本施教,增进情感体验

语文文本内容丰富,有经典诗词,有散文诗歌,有新闻,有介绍科学常识的说明文,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情感策略,吸引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内涵,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教者引领学生品读课文,说说三峡的美体现在哪里?试用着“三峡的______美,你看(听)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分别从山美、水美、激流美、瀑布美、树美、猿声美、渔歌美等角度表达对三峡景美的喜爱之情。教者让学生讨论交流,用一个词概括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学生置于情境之中,开展讨论交流,能从第一段的雄峻壮美的山势感受雄壮之美,从凶猛水势中感受奔放之美,从秀美的山水中感受清悠之美,从凄清的秋意中体现凄婉之美。

总之在初中语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带领学生感受文本之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意志的磨砺、品格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者三峡文本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
三峡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