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教学理念的艺术类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2021-08-19马丽娜
【摘要】随着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用人单位需要既熟练掌握行业技能又有较强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对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和ESP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拟提出适合该校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大学英语课“1+1”教学内容模式和“必修+选修”的课程设置,以期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ESP;大学英语;艺术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马丽娜(1987-),女,重庆市南岸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
【基金项目】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19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ESP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WYZY07)。
一、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教学现状分析
1.大学英语课现状。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一直以来注重通用英语(EGP)的教学和对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能进行基本的外语文本阅读和简单的英文交流。但由于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知识本身,容易导致教学方法和理念落后,课堂教学多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或成为埋头记笔记的机械的知识“搬运工”,或成为长期玩手机或上课睡觉的低头族,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容易和中学教学内容重合,忽视了大学英语课注重能力培养的目的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无法提升学习兴趣。
2.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本文所研究院校学生涉及音乐、戏剧影视、播音主持、舞蹈、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这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虽有明显差异,但基础知识结构水平整体偏低,同时轻文化重专业,对英语语言知识学习普遍兴趣不高,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是存在抵触心理。然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思维较敏捷,信息获取能力和求知欲较强,擅长言行表达和实践,不少学生听说能力较强,甚至个别学生能进行基本的日常英语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有效结合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色,丰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念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得到普遍认可的是Hutchinson和Waters(1987)所给出的定义,他们认为专门用途英语仍然是一门英语课程,但教学更侧重在语言技能运用上,又同学习者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以满足英语学习者专业需要以及社会行业需求为教学目的。ESP的教学发展有五个阶段,包括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技能分析和学习策略分析 (向晓,2013),五阶段层层深入,从强调语言分析到强调技能需求,但基础仍然是语言共核。因此,ESP和通用英语(EGP)本质上都是语言课程,EGP是基础,强调知识本身,ESP是外延和深入,强调语言在结合专业学科中的实际应用。所以,基于ESP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除了满足通用英语的教学外,更应该专注语言的运用和与学科相结合的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作为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ESP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学专家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逐步向ESP方向过渡。同时,专门用途英语是为解决“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出现的一门学科,ESP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其教学体系完整,有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教学评价方式,一直以来以社会、行业、学习者个体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社会职业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这正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三、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教学实践探索
根据ESP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趋势,本文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课实际教学为研究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总结。
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是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的外化形式,教师依托教材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任务,教材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ESP教学理念下使用的教材应具备基础语言知识和专业语言技能两方面。笔者所选用的教材是体现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职业性和实践性的《新职业英语 (基础篇)》,教材每单元围绕不同的职场背景设置主题,包括企业、产品、服务、商务交往、贸易、交通等。虽然该教材综合体现了一定的职业特点,但是其在内容设置上对艺术类学生的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在教学中,以此教材为基础,融入了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Products”主题单元,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增加时装设计要素(Fashion Element of Design)文本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与色彩相关的词汇,并能结合案例描述色彩搭配;针对表演专业学生,增加国外戏剧影视作品赏析等内容,学习专业词汇,并引导学生对作品文本片段进行话语分析。通过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出艺术类专业特色,提升學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翻译阅读法”极易导致课堂无活力,死气沉沉,学生对英语毫无兴趣和参与感。基于ESP教学理念,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学方法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交际法、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并辅以必要的教师讲授法。例如,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时,采用任务交际法,设置情境模拟任务,提供和实际生活中相一致的真实语料资源,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过程中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不因为个别语言错误而导致交流的停滞;同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观察了解整个交流过程,记录问题,并在学生出现交流障碍的时候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最后作出点评分析。另一方面,针对舞蹈、艺术设计这样注重肢体语言,交际目的较弱,注重专业词汇和语篇表达教学的专业,多采用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例如,在对专业词汇进行教学时,可结合语言共核词汇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其专业化的意思,如“movement”的基本含义是移动、运动,而在舞蹈行业则指步子(身体的移动所呈现的动作)。亦可在词汇教学的同时,提供一小段舞步教学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出案例中所涉及的舞步专业词汇,巩固所学专业词汇。
3.EGP+ESP教学实践。笔者所授大学英语课开设在大一上下两学期,每周2学时,在目前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达到ESP教学同大学英语课融合的目的,教学内容采用“1+1”模式,即1节EGP教学,1节ESP教学。第一节课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夯实和巩固,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设置有层次有梯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培养日常英语交流能力。第二节课融入ESP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专业特色,着重培养专业英语素养,使学生熟悉其专业行业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促进基础语言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并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一学年的扎实学习基础上,尝试采用“必修+选修”的课程设置,继续为有专业语言学习需求的学生创设条件,在选修课中全面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突出教学内容服务于艺术类专业领域和职场背景的特征。
4.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教学的评价。以往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40%的过程性评价部分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仅以应付期末考试为目标。在ESP教学理念下,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有效结合超星学习通、U校园等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开展学习评价,确保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形式符合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主要涉及学生出勤、课前预习和线上学习完成度、课中表现、课堂参与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与此同时,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完成度进行跟踪考查,采用随机听评课、学生评价、自我反思和组内研讨等形式进行反思总结,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职业需求、教学方法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效果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做深入研判并及时进行改进,确保教学有效性。
5.师资培养。鉴于ESP教学理念下的师资应该是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三者兼备的,他们不需要成为专业教师,但是必须要懂得基本专业原则,对专业感兴趣。因此,首先,组织大学英语课程组教师深入学习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常性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备课过程中,听专业课,深入了解各专业对人才的输出需求。其次,鼓励老师参加关于ESP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訓,从理论层面强化ESP教学理念,并邀请ESP教学领域相关专家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跟进指导。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艺术类专业相关实践活动,跨专业进修,到相关行业进行就业咨询,充分了解行业需求,增强专业素养,弥补专业领域知识的不足。
四、反思
1.学时不足。现阶段,英语学时不足成为ESP教学发展的一大困境,导致教学系统性连贯性不够,实际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EGP教学和ESP教学无法兼顾,视听说实训难以开展的情况,加上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文化课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容易浅尝辄止。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如何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有效进行大学英语EGP+ESP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拓展教学途径。
2.师资ESP素养仍较薄弱。教学实践体现出教师对ESP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专业领域的认识不够正确积极,加之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投入不足,导致教师在ESP教学上力不从心。教师是影响ESP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可以从校企两方面对英语教师进行跨专业培训,协助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和企业实践,从根本上弥补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空白,掌握准确的基本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
3.教材针对性不够。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体现了一定的职业性,但是单元主题针对性过宽过大,并不适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创精而小、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或者模块化活页式教材,确保教材内容、案例选取、任务创设等与艺术类学生基础和专业特点相一致,充分体现实践性和职业需求,并利用超星学习通、U校园等在线学习平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UP, 1987.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2-28.
[3]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4]符雪青,黄杏.大学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融合探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5]向晓.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