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牛难产及子宫健康风险因素分析
2021-08-18钟蓓蕾彭传文
钟蓓蕾,彭传文,曹 杰*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2 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4
0 引言
良好的产犊管理可有效减少分娩对母牛产后子宫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难产容易诱导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严重影响子宫健康。犊牛出生重会影响难产,对于头胎牛而言,母体未达到体成熟状态,容易因犊牛出生重过大,发生母体产道与胎儿大小不匹配;公犊牛的平均出生体重显著大于母犊牛,易导致难产的发生。分娩时难产会导致产程的延长,影响犊牛出生时的存活状态;难产会导致产程延长,导致母牛生殖道损伤及感染;母牛产犊体况代表围产前期的营养储备,产犊时母牛过肥或过瘦,均易在产后15天内发生酮病,酮体本身和能量负平衡均会抑制子宫内嗜中性粒细胞的免疫能力,对产后子宫复旧具有负效应[1~3]。本试验收集牧场产犊数据,分析产犊相关因素与难产及子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为产犊监控及产后子宫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牧场情况
本试验在山东某万头牧场进行,牧场存栏荷斯坦牛9 603 头,采用散栏式饲养,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成母牛年均单产10.3 吨。接产员每30.0 min巡视一次围产舍,进入第二产程的牛只转入单独产圈待产。产圈每30.0 min巡查1 次,出现产程异常的牛只立即检查,确定是否需要助产。产后立即进行产道检查;1 h内完成初乳收集和产后灌服,有产后瘫痪史的经产牛第二天再次灌服。产道损伤的牛只用凉水冲洗外阴部5.0 min,出血及撕裂创大于5 cm的牛只聚乙醇酸(PGA)缝线缝合,每天局部碘甘油涂布,5%盐酸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治疗,连续治疗5 天后拆线。异常新产牛只产后10 天内检测体温,直肠检查确定是否出现产后子宫炎。所有牛只产后21~28 天进行直肠检查,确定是否出现子宫内膜炎并及时治疗。
1.2 数据收集及分析
记录母牛牛号,胎次,产犊日期,助产级别,母牛产犊时体况评分(BCS),犊牛初生重,性别,死胎与否,胎衣情况,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数据规则见表1。
表1 产犊相关因素数据规则
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及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ze)。回归模型中通过单因素分析,纳入p<0.20的分组建立回归模型,并将该因素纳入方程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选择具有显著效应(p<0.05)的分组建立模型,确定回归模型中的相关变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难产相关风险因素
试验期间共统计1 293 头新产牛数据,其中26头牛数据有缺失,总计1 267 头新产牛数据纳入难产分析。试验期间的自然分娩率70.40%,难产率29.60%,其中人工助产22.34%,器械助产7.26%。结果见表2、3。
表2 难产相关风险因素分布表(n=1 267)
头胎牛人工助产率高于经产牛,器械助产率显著高于经产牛,胎次为母牛难产风险因素[AOR=1.913,95%CI=(1.420~2.576),p<0.001;AOR=3.946,95%CI=(2.315~6.727),p<0.001]。
产犊体况<3.25的牛,人工助产率极显著高于BCS为3.25~3.75的牛,器械助产率显著高于BCS为3.25~3.75的牛,为母牛难产风险因素[AOR=2.674,95%CI=(1.833~3.901),p<0.001;AOR=3.610,95%CI=(1.975~6.597),p<0.001]。
产犊体况BCS>3.75的牛,器械助产率极显著高于BCS为3.25~3.75的牛,为母牛器械助产风险因素[AOR=7.585,95%CI=(3.113~14.484),p<0.001]。
表3 难产相关因素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n=1 267)
产死胎母牛人工助产率高于产活犊母牛,器械助产率极显著高于产活胎母牛,为母牛难产风险因素[AOR=3.214,95% CI=(1.720~6.004),p<0.001;AOR=13.994,95%CI=(7.112~27.534),p<0.001]。
产公犊母牛人工助产率极显著高于产母犊母牛,为人工助产风险因素[AOR=1.533,95%CI=(1.109~2.119),p=0.010]。
犊牛初生重≥44.0 kg,为母牛难产风险因素[AOR=1.407,95%CI=(1.018-1.947),p=0.039和AOR=1.758,95%CI=(1.028-3.007),p=0.039]。
2.2 胎衣不下相关风险因素
产后2 天内因异物性肺炎和滑倒共计淘汰牛2例,样本量变为1 265 例。试验期间胎衣不下发病率为12.57%,结果见表4。
表4 胎衣不下相关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1 265)
犊牛初生重≤34.0 kg母牛发病率极显著高于犊牛初生重>34.0 kg母牛,为胎衣不下发病风险因素[OR=2.469,95%CI=(1.633~3.733),p<0.001]。产死胎母牛发病率极显著高于产活胎母牛。犊牛初生重≤34.0 kg且为死胎母牛发病率极显著高于犊牛初生重>34.0 kg且为死胎母牛,相较犊牛初生重≤34.0 kg母牛胎衣不下发病风险提高[OR=5.817,95%=(2.611~12.960),p<0.001]。
器械助产母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自然分娩和人工助产母牛,头胎牛发病率高于经产牛,BCS<3.25母牛发病率高于产犊BCS为3.25~3.75母牛和BCS>3.75的母牛。产母犊母牛发病率高于产公犊母牛,均无显著差异。
2.3 产后子宫炎相关风险因素
产后21 天内因肢蹄病等共计淘牛46 例,样本量变为1 221 例。产后子宫炎发病率为42.10%,其中1级产后子宫炎24.90%,2级产后子宫炎17.20%。结果见表5。
表5 产后子宫炎相关风险因素分布表(n=1 221)
产死胎母牛1级产后子宫炎发病率高于产活胎母牛,为1级产后子宫炎风险因素[AOR=1.962,95%CI=(1.054~3.652),p=0.034]。头胎牛发病率极显著高于经产牛,为产后子宫炎风险因素[AOR=3.366,95%CI=(2.715~4.942),p<0.001;AOR=4.326,95%CI=(3.039~6.159),p<0.001]。
胎衣不下母牛产后子宫炎发病率极显著高于胎衣脱落牛,为产后子宫炎风险因素[AOR=2.035,95%CI=(1.123~-3.688),p=0.019<0.05;AOR=7.177,95%CI=(4.453~11.567),p<0.001]。器械助产母牛较人工助产和自然分娩母牛产后子宫炎发病率提高;产母犊母牛产后子宫炎发病率高于产公犊母牛;BCS<3.25的母牛产后子宫炎发病率高于BCS为3.25~3.75的母牛和BCS>3.75的母牛;犊牛初生重≤34.0 kg的母牛2级产后子宫炎发病率显著高于犊牛初生重>34.0 kg母牛。
表6 产后子宫炎相关因素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n=1 221)
2.4 子宫内膜炎相关风险因素
跟踪收集子宫内膜炎总量591 例,体况评分缺失8 例,有效样本量583 例。试验阶段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34.0.48%。结果见表7。
表7 子宫内膜炎相关因素风险分析(n=583)
产死胎母牛发病率显著高于产活胎母牛,为子宫内膜炎风险因素[AOR=4.351,95%CI=(1.775~10.666),p<0.001]。产后子宫炎病牛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未患产后子宫炎奶牛,为子宫内膜炎风险因素[AOR=2.533,95%CI=(1.671~3.841),p<0.001;AOR=3.722,95%CI=(2.324~5.961),p<0.001]。
BCS>3.75的母牛、BCS<3.25的母牛及BCS为3.25~3.75的母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依次升高,为子宫内膜炎风险因素[AOR=1.386,95%CI=(1.053~1.825),p=0.020]。
器械助产母牛发病率高于自然分娩母牛和人工助产母牛;头胎牛发病率高于经产牛;产公犊母牛发病率高于产母犊母牛;胎衣不下牛发病率显著高于胎衣正常脱落母牛;犊牛初生重不同区间的母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难产相关风险因素
母牛难产风险因素包括头胎牛,BCS<3.25或>3.75,产死胎,公犊和犊牛初生重≥44.0 kg。
头胎牛与经产牛相比,更倾向于发生难产级别高的助产,这与头胎牛产犊时未达到体成熟,易发生胎儿母体产道不匹配的难产。本试验数据表明,头胎牛产犊时较经产牛发生人工助产可能性是经产牛的1.913 倍,而器械助产可能是经产牛的3.946 倍。本试验中难产达到30.60%,其中器械助产7.26%。Meyer等以3分制定义助产级别,头胎牛和经产牛难产率分别为28.60%、10.70%[4]。试验牧场头胎牛和经产牛难产率分别为34.0.43%和28.56%,头胎牛和经产牛的器械助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但人工助产率无显著差异,经产牛人工助产率偏高与产房人员控制死胎率导致的过早助产有关。产犊BCS>3.75或<3.25,及过瘦或过肥母牛,比BCS正常母牛更易发生难产。其中过肥牛更易发生器械助产,过肥牛易出现犊牛初生重过大,或因产道周围脂肪囤积导致产道狭窄,造成难产;过瘦牛体质差,导致产力不足影响分娩进程,人工助产率增加。母牛顺产时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45.2±24.5)min,而难产时将会延长至(86.7±45.1)min,胎儿在产道中滞留时间过久,易发生脐带提早断裂或挤压,导致死胎发生[5]。死胎率高可能与助产不当或母牛妊娠后期子宫环境异常相关,导致难产发生,显著提高器械助产率。有研究表明,轻度助产会导致死胎率增大2.300 倍,高级别助产会导致死胎率增大15.400 倍[6,7];当犊牛初生重为43.7 kg[95%CI=(42.1~45.3)kg]时,为难产预警体重,当体重大于43.7 kg时,难产率增大。本次统计结果表明,母牛产死胎时人工和器械助产较自然分娩增大3.214 倍和13.994 倍,犊牛初生重≥44.0 kg时难产风险增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3.2 胎衣不下相关风险因素
试验期间胎衣不下发病率达到12.57%,高于此前研究中5%~10%胎衣不下发病率[8]。
胎衣不下的风险因素包括产死胎,经产牛和季节因素等。本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初生重≤34.0 kg为母牛胎衣不下风险因素,死胎且胎儿重量过小加剧发病风险。产死胎且初生重≤31.0 kg时,胎衣不下发病率极显著高于产死胎犊但初生重>31.0 kg的母牛,表明母牛怀孕期间存在影响胎儿发育及死亡的因素,母牛自身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产后疾病的高发。犊牛初生重与妊娠时长显著相关,妊娠期≤274 天犊牛初生重明显小于妊娠>274天的犊牛[9]。本试验将妊娠期≥262 天牛纳入统计,部分牛妊娠≤274 天会导致犊牛初生重偏小。热应激会改变母体激素环境,干奶期缩短6 天、犊牛初生重减少13.0 kg,并会增加围产期疾病发病率[9]。本次试验在8—10月进行,此阶段妊娠后期怀孕牛处于热应激阶段,可能是导致犊牛初生重偏小的因素之一,新产牛同时表现胎衣不下高发。试验结果显示,母牛产犊体况与胎衣不下发病率呈负相关,与Qu等报道母牛分娩时BCS过低是胎衣不下风险因素的结果一致[10]。
3.3 产后子宫炎相关风险因素
产后10 天内,产死胎母牛产后子宫炎(体温正常)的发病率增加;胎衣不下显著增加产后子宫炎(体温正常或发热)的发病率。当所产犊牛体重≤34.0 kg时,母牛体温升高产后子宫炎发病率增大,与低体重犊牛死胎率高度相关。LeBlanc认为,胎衣不下是产后子宫炎最大的风险因素。胎衣未能及时从子宫内剥离,滞留在阴道及阴门处,粪便及环境微生物易经此途径进入子宫,胎衣在子宫内腐败,消耗氧气,提供厌氧菌适宜环境,易导致产后子宫炎的发生[8]。
头胎牛较经产牛更易发生产后子宫炎,这是由于头胎牛易发生难产,需要更高级别助产,从而增加产道损伤的概率,产道及子宫感染或发生菌血症的可能性增加,产后子宫炎发病率增加的同时,更易出现体温升高。与自然分娩/人工助产牛相比,器械助产牛伴体温升高的产后子宫炎发病率高,也验证了这一感染风险的影响。
犊牛初生重≤34.0 kg的母牛,体温升高产后子宫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犊牛初生重>34.0 kg的母牛,与死胎相关性大。母牛胎次因素影响度高,头胎母牛因犊牛体重过大易造成高级别助产,导致产后子宫炎高发,该因素较导致犊牛初生重过小的其他因素,对产后子宫炎的风险影响更大。
经产牛产公犊的比例显著高于头胎牛,使其产后子宫炎发病率升高。产犊时过瘦牛较体况正常牛和过肥牛易发生胎衣不下,从而影响了产后子宫炎的发病率。
3.4 子宫内膜炎相关风险因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风险因素包括母牛产死胎、产犊时体况过肥或过瘦和产后子宫炎。
母牛产死胎会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结合死胎会提高母牛胎衣不下及产后子宫炎的发生风险,该牧场导致死胎的因素可能与母牛产前子宫内感染且未及时治疗有关。对产后180 天母牛进行COX怀孕风险模型及Logistic回归分析,牧场中母牛产死胎会显著降低产后200 天内的繁殖性能(OR=0.838,95%CI=(0.725~0.969),p=0.017<0.05),极显著和显著影响产后120天怀孕率(OR=0.333,95%CI=(0.148~0.752),p=0.008<0.01)和产后180天怀孕率(OR=0.323,95%CI=(0.134~0.780),p=0.012<0.05)。
产后子宫炎病牛子宫内存在细菌感染,产后子宫炎致病菌与21~28 天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存在重叠或诱导作用,产后子宫炎临床症状越重,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越高。试验期间发现,使用头孢噻呋钠(2.2 mg/kg BW)和氟尼辛葡甲胺(2.2 mg/kg BW)治疗体温正常或升高的产后子宫炎牛,效果不佳。因此,产后子宫炎仍然会成为子宫内膜炎发病风险因素。
Kadivar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炎病牛,产犊时BCS从产前2 周至产后6 周的持续监测均低于未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产犊时过瘦牛的卵巢功能恢复时间较其他牛长,泌乳期后存在I型酮病倾向,本次结果与之相符[11]。产犊时体况超标,发生脂肪肝酮病的牛产后失重快,免疫功能下降,子宫复旧延迟;产后持续维持过高体况的牛,卵巢功能异常造成配种延迟。此次分析发现,母牛产犊BCS>3.75会显著降低产后90 天怀孕率。产犊时高级别助产母牛易患产后子宫炎,该牧场产后子宫炎的治疗效果不佳,部分病牛在产后21~28 天仍然存在感染,延续表现为子宫内膜炎。头胎牛和产公犊母牛更易发生高级别助产,从而提高子宫内膜炎发病率。
4 小结
头胎母牛,产犊时过瘦牛或过肥牛(BCS<3.25或BCS>3.75),母牛产死胎,公犊和犊牛初生重≥44.0 kg为母牛难产风险因素。在临产牛观察期间,可通过上述指标预判可能发生难产的牛只,给予重点关注。
犊牛初生重≤34.0 kg为母牛胎衣不下风险因素,若犊牛初生重≤34.0 kg且为死胎,会增加胎衣不下发病风险。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在产房分娩期间出现难产、双胎、死胎和(或)犊牛初生重低于34.0 kg的母牛,应重点关注胎衣排出情况。
胎衣不下、头胎牛和母牛产死胎为母牛产后子宫炎风险因素。包括高级别助产和产道撕裂的牛,应在产后10 天内重点关注产后子宫炎的发病情况。
母牛产死胎,产后子宫炎,产犊时过瘦牛或过肥牛(BCS<3.25或BCS>3.75)为母牛子宫内膜炎风险因素。上述牛只应在产后21~28 天进行产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