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子宫健康管理

2021-08-18彭传文

中国乳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子宫炎胎衣子宫颈

曹 杰,彭传文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2 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4

0 引言

围产期奶牛疾病可划分为酮病、低血钙和低血钾以及子宫相关疾病三条主线[1]。其中,子宫健康是关系繁殖的重要主线。子宫健康问题包括难产、胎衣不下、子宫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病影响占围产期疾病的20.0%。子宫健康问题会诱发其他疾病,如酮病,如果控制不好与其他疾病相互继发,会造成产后60 天内淘汰牛数量的增加。产后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的控制,是国内牧场奶牛疾病管理的短板,有的牛只因为发病后临床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

奶牛产后子宫相关疾病的预防、监控和护理,是兽医和繁育工作衔接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了解奶牛子宫的健康管理的重点,做好子宫疾病的预防工作。还要清楚奶牛子宫复旧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再确定产后子宫相关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的有效性。

1 奶牛子宫健康管理

奶牛子宫健康管理需要关注以下四点。

1.1 难产比例的控制

荷斯坦母牛发生难产的比例为5.0%~8.0%,需将助产比例控制在10.0%以内。如果助产比例控制不好,会增加奶牛产道撕裂及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病率,直接影响子宫复旧及后续繁殖表现。

1.2 胎衣不下及高危牛的监控和治疗

胎衣不下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临床表现。产后24.0 h胎衣仍未脱落的奶牛,很有可能发生产后子宫炎。特别是暑期热应激期间,北方牧场50.0%~70.0%的胎衣不下牛会发展为产后子宫炎并出现体温升高,加上体温正常的产后子宫炎奶牛,总的发病率会达到80.0%~90.0%。

1.3 产后子宫炎的判定与处理

产后子宫炎一般发生在产后7~10 天内,以大肠杆菌和化脓隐秘杆菌感染为主,恶露出现恶臭及脓性分泌物,部分牛出现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生子宫感染,病牛很快会发生菌血症、败血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牛死亡。疾病管理通常需要将发病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产后子宫炎发病率不能超过10.0%。

1.4 子宫内膜炎的监测与控制

奶牛子宫本身具有净化能力,大概从产后维持14~18 天,如果在产后7~10 天内子宫没有发生感染,在第10~20天时一般不会发生新的感染;如果子宫感染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再次感染的几率也几乎为零。产后21 天之后发生的子宫感染称为子宫内膜炎,这种轻度感染一般不会造成产奶量明显下降及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2 分娩相关基础

一般正常奶牛的怀孕期是281 天左右。近几年调查发现,国内牧场奶牛平均怀孕期仅276 天,部分牧场头胎牛的平均怀孕期甚至为273 天,牧场需要根据牛群怀孕期长短,确定从干奶期转围产期的时间。

奶牛分娩启动是妊娠与分娩之间的基本生理学改变,是子宫颈的生化成熟和子宫肌收缩势能的释放。分娩前雌激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发生变化,增强子宫颈结缔组织的生化成熟,为后续子宫颈的扩张做好准备。黄体退化在分娩启动所必要的内分泌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奶牛分娩前后外周血液激素浓度的变化,是决定奶牛围产期子宫健康的基础。雌激素在怀孕期处于低位,临产前1 个月开始逐渐升高,产前2 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渐衰减,到产后第3天时雌激素水平恢复低位;并持续低位水平给孕酮让位,促进孕酮代谢;雌激素和孕酮的再次交叉升高和降低,为下一次排卵做准备。产前孕酮从高位逐渐下降,产前5 天与雌激素水平出现交叉;孕酮下降到一定程度,雌激素升高到更高程度时,前列腺素也会参与进来。产后孕酮一直保持低位水平,在20 多天出现功能性黄体时,会再次升高。分娩时,孕酮降低后、雌激素升高才会启动分娩。产前前列腺素水平一直处于低位,如果想终止分娩,可注射前列腺素进行引产。前列腺素在产前3天开始随着雌激素和孕酮的相互替代作用升高,在产后3 天达到峰值,产后15 天内一直维持高位,此后达到正常。这也是奶牛产后7 天甚至14 天内,通过注射外源性前列腺素无法增加子宫平滑肌收缩能力和子宫排出能力,无法预防和治疗胎衣不下及产后子宫炎的激素代谢基础。催产素在产前含量非常低,产前3 天左右随着其他激素的变化,催产素会出现急剧升高的过程,在产前2.0~3.0 h升到最高,产后急剧下降,下降以后随着每天的挤奶工作在低位水平上下波动。因此,产后立即挤初乳不仅对初乳质量有利,也利于内源性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对胎衣排出及恶露排出等有正向作用。

3 分娩过程

分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三个产程。

3.1 第一产程:产道变化

子宫颈结构发生变化,开始扩张;子宫肌开始收缩;胎儿姿势发生变化以便于排出,包括胎儿围绕自身纵轴发生的旋转及伸展四肢。子宫肌胶原成分改变基质软化,子宫颈水分增加使胶原纤维相互分离,并且在子宫伸展力的作用下,使以前没有活化的蛋白酶接近分解胶原蛋白分子的敏感位点。

3.2 第二产程:胎儿排出

第二产程开始的标志是出现母牛腹部收缩,即怒责。尿囊绒毛膜囊向后移动(图1)先行破裂。随后膨出的羊膜(图2)连同胎儿的一部分推入骨盆入口处,刺激引起骨盆反射,导致腹肌强力收缩,约40.0%的母牛能看到羊膜囊膨出,另外60.0%的牛胎头或蹄子先露。胎儿及胎膜在产道内的扩张,导致垂体后叶释放大量催产素,进而加强宫缩。羊膜通过阴道露出阴门(水袋),再经过进一步怒责后,包在羊膜中的胎儿肢体显露,称为先露。此过程中羊膜撑破,流出羊水。随后胎头显露(图3),宫缩和怒责达到顶点,在胎儿枕部排出时产力达到最大。稍后,进一步怒责,胸部、臀部、后肢产出(图4)。胎儿产出完成后,第二产程结束。母牛从子宫颈扩张开始,到犊牛排出的时间间隔约为9.0 h,即第一、二产程约9.0 h。

图1 尿膜囊膨出

图2 羊膜囊膨出

图3 胎儿开始排出

图4 胎儿完整产出

3.3 第三产程:胎衣排出

腹腔收缩基本停止、子宫肌的收缩仍旧持续。妊娠最后几天胎盘成熟化,白细胞迁移和活力增加,确保胎盘分离。

4 临产护理

母牛一旦表现后缘完全松弛和乳房突然增大,即进入观察期。如表现不安或12 h后仍无怒责,检查是否有原发性宫缩无力、子宫颈口开张不全、子宫扭转。如进入第二产程0.5~1.0 h无进展,检查确定难产原因。第一产程通常持续6.0 h左右,第二产程0.5~4.0 h,平均70 min。胎衣排出时间即第三产程为6.0~8.0 h,有的推迟至12.0 h,如果24.0 h仍未脱落,判定为胎衣不下。

在难产助产的控制过程中,胎儿先露,看到胎头/前肢或后肢后不必急于立即助产,此时介入过早,有时再坚持5~10 min可能自然分娩,要尽量增加自然分娩比例,降低助产比例。

5 子宫复旧

产后期包括第三产程在内直至生殖系统恢复到正常未妊状态的时间。这一期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即排出子宫腔内的细菌性污染物、子宫复旧、子宫内膜和子宫深层组织重建、卵巢功能恢复。子宫生理恢复通常比临床恢复晚20天。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等疾病均可延长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是一种黏性的、颜色从黄色到褐色、无异常气味的液体。正常的牛产后会从子宫排出1~2 L恶露,绝大部分恶露在产后2~3 天排出,产后14~18 天时恶露才会完全消失。产后1 个月内,90.0%的牛发生子宫细菌污染,但多数污染能自动清除,到46~60 天时污染率可降到39.0%。若环境良好,多数母牛可在卵巢功能恢复之前清除宫内污染;如果母牛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子宫创伤或发生胎衣不下,子宫免疫和防御能力下降、子宫内膜和子宫腔内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时,污染细菌可能引发产后子宫炎或子宫内膜炎。

如果母牛产后第2周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不必进行子宫内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能对再生的子宫内膜造成物理性损伤,还可能抑制机体局部对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人工授精的影响尤为严重。

6 子宫感染

子宫感染有不同分类方式,一般按时间和严重程度区分。

6.1 产后子宫炎

Sheldon等[2]将其定义为一种发生于产后10 天内的常见生殖疾病。直肠检查子宫异常扩大,伴随恶臭、红棕色或水样子宫颈口分泌物,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烧(体温>39.5 ℃)、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2]。

6.2 子宫内膜炎

Sheldon等[2]将其定义为产后21 天,阴道分泌物>50.0%脓,子宫颈>7.5 cm;或产后26 天,阴道分泌物黏液脓性。

产后子宫炎,发烧病牛需要及时治疗;不发烧的病牛可在产后5~7 天时,采用4 分制子宫颈口分泌物评分法进行评价,确认是否需要治疗。子宫内膜炎,产后21~28 天时直肠检查确定恶露状态,子宫颈、子宫角状态,综合评定有无子宫内膜炎,不建议采用侵入产道的方法进行评价。

7 胎衣不下

产犊24.0 h后胎衣仍不能从体内娩出定义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发病率一般为3.0%~12.0%[3]。正常情况下,新产牛会在产后8.0 h内排出胎衣。当牛群中胎衣不下发病率>4.9%时,第一次配种怀胎率将会发生下降,并且会使产后淘牛率升高[4]。胎衣不下的风险因素包括早产、多胎、难产、流产、死胎、子宫感染、孕牛年龄、低钙血症、抗氧化因子缺乏(包括硒、α-维生素E、β-胡萝卜素)以及产犊季节等[5]。是否发生产后子宫炎是胎衣不下奶牛有无临床影响的重要依据。

胎衣不下病牛不建议徒手剥离胎衣,无并发症的胎衣不下病牛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当出现产后子宫炎症状后才需抗生素治疗。为减少胎衣不下病牛继发产后子宫炎,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胎衣不下,效果仍有争议。

8 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治疗

产后10 天内的子宫感染比例应小于10.0%。及时监控体温,高危牛产后5~7 天子宫检查。产后子宫炎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如难产、胎衣不下、流产、真胃变位、酮病和产后低血钙等;非疾病因素,如牧场管理、年份、双胎、胎次以及产犊季节等[6,7]。抗生素治疗可采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利福昔明、土霉素等。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有效对抗内毒素血症。出现严重脓血症或毒血症的产后子宫炎病牛,需要在发病早期进行支持疗法。

产后21~28 天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13.0%~20.0%是可接受范围。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共识包括,子宫内注入防腐剂无效且副作用大;治疗应在产后20 天后进行;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激素和抗生素。

前列腺素(PGF2α)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原理为溶解黄体、促发情、促进子宫收缩,从而排出子宫内的病原及脓性物质,同时在发情时可转变局部免疫反应,为子宫提供适宜胚胎发育环境,从而提高怀孕率。只有存在成熟黄体时PGF2α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试验表明,没有功能性黄体的病牛使用PGF2α治疗子宫内膜炎,并不能改善其繁殖性能[8]。产后子宫炎、子宫内膜炎抗生素治疗时的用药方式,并没有严格规定,选取正确的药物,肌内注射和子宫灌注都均可。使用20.0%长效土霉素子宫灌注时,个体牛的奶中残留会超标,需控制用药牛比例。利福昔明子宫灌注剂无弃奶期、局部刺激性小,适合轻中度子宫感染的治疗。

猜你喜欢

子宫炎胎衣子宫颈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血清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母猪子宫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初探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原因
牛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引起难产的诊治
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