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2021-08-17韩庆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韩庆芳

[摘   要]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许多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积极转变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只有教师转变,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转变,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转变。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可从转变教学目标、转变教学选材、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行为;教学目标;教学选材;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9-004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新课标颁布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努力探索,积极转变教学行为。下面笔者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关于教学行为转变的一点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按照以往的经验,笔者在教学《文化创新的途径》时会侧重教授文化创新的理论和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着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析各种文化创新的现象。完成了这些,教学任务就算实现了。新课标的颁布,让笔者认识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止步于以上所述。于是笔者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教学设计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华诗词为素材,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政治认同:以中华诗词为载体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促进学生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2. 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懂得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公共参与:通过开展课堂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文化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态度和能力,增强文化自觉。

新课标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塑造、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书转向学科育人,直指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目标是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因此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落地离不开课堂教学目标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代表国家意志的新课标,设计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政治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坚定的国家立场,责无旁贷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努力摆脱 “夯实知识”的传统教法,更新观念,转化思路;要善于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学科的育人要求,将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具化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选材的转变——融入核心素养培育

教学中的选材十分重要,关乎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运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因而常常出现材料是为“知识传授”服务而非为“育人”服务的现象。教学《文化创新的途径》时,笔者在思量权衡后以“中華诗词”为主要素材,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努力让核心素养能“随风潜入夜”般地融入其中。例如笔者的教学导入如下:

教师:你喜欢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答书法、戏曲、古诗等)你喜欢哪首古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教师: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诗歌,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到新中国的优秀诗篇,有人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有人赞赏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豪放,有人讴歌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气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诗歌。今天我们就从中华诗词说开去,一起探讨文化创新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欣赏央视推出的节目《经典咏流传》中《苔》和《登鹳雀楼》的视频,既吟诵诗歌又咏唱歌曲,直观感受诗词的意韵,让学生充分表达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课程的重要价值目标。“文化自信” 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为将抽象的“强大文化基因”具体化,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笔者选择了学生颇为熟悉的中华诗词作为教学素材。一方面,笔者对教学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使其尽量富有诗情画意,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不急于对诗歌创新案例进行理论解析,让学生在吟诵和咏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政治认同。

素养是培育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素材要为素养培育服务。素材既可以为课程的活动设计提供议题,也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案例,还可以为自主辨析式学习提供辩题。需要注意的是,素材选择要转向学科 “育人”目标,首先,所选的具体材料要能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相符,不牵强附会;其次,所选的具体材料要反映时代脉搏,能与时俱进;再次,所选的具体材料要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活动体验

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能否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产生重大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教师讲述传统文化都是照本宣科,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把教学价值落在实现学生的必备品格培育和关键能力培养上,而不要囿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文化创新的途径》时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    自主辨析:

有人说,保护好传统文化,才能让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人说,把外来文化吸收进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将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失去特色。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两种说法并发表看法。

活动二    实践体验:

请学生动笔翻译《登鹳雀楼》,展示自己的翻译作品,谈谈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然后,读一读许渊冲先生的译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    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创新者:

请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词,打开脑洞,为这首诗的传承创新贡献你的金点子。

新课标指出,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课程。对此,教师可通过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辨析中实现积极的价值引领,在实践历练中强化积极的行为选择。在传统“夯实知识”的观念下,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活动体验强调不多,教师舍不得将珍贵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然而学生的核心素养绝不是“告知”即得,一定是 “过程”中涵养所得。在教学中突出活动与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富有兴趣、富有活力地主动学习,为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形成开创更多的路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提供更大的空间。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學忽视活动体验的倾向,重视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开展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探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还要突破单一封闭的课堂时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校外实践,让学生在更广阔、更真实、资源更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历练,收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东.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转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3):45-50.

[2]  李寒梅.立足核心素养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进研究[J].教育参考,2018(4):5-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