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思考分析

2021-08-11陈诚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陈诚

摘要: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虽有坎坷,但中华儿女从未妥协,如今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强大,这种强大来自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顽强奋斗,来自他们心中熊熊燃烧的家国情怀。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家国情怀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就抓起,形成一种生命自觉。初中历史课程的开展,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认知,而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家国情怀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或许在西方国家看来,涉及到国家,带有得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色彩,这个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还过于宽泛和遥远,其实不然,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还是当今的普通中国民众,在骨子里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这是最基本的情感培养。就概念来说,“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在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是必需的,本文就以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同时提供相应的融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87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1.国家文化导向

从小我们就常常听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句话,可见家国情怀自古就深入中华儿女的骨髓当中,历经五千年时间洪流冲刷依然刻骨铭心,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如今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家国情怀更是要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习近平主席更是对爱国精神的弘扬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发扬爱国精神大力提倡,因为初中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所以加强基础教育中爱国精神的培养十分关键,新时代人民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建立在强烈的家国情怀的基础上[1]。因此从国家对国民文化的宏观调控角度看,爱国主义文化、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初中历史教学都是重点工作。

2.学生观念淡薄

初中生刚刚摆脱稚嫩的小学学习生活,初次步入中学时代的他们文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甚至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突然增加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中心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文化课上[2]。或许在西方文化的角度看来,涉及到国家层面就带有比较浓重的政治色彩,中学生还不适合过早的介入和学习,其实不然,家国情怀从来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情感,而且自古就在传承。单纯就概念来说,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在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是由于以往的家庭和学校疏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而家国情怀这个概念本就抽象,导致现在的学生对此没有清晰的认知,也不知道在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去落实自己的爱国行为,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未来我国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人才,为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输入鲜活的力量,基础教育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实施板块已经是迫在眉睫。

3.教育改革要求

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素质教育的时代已然来临。区别于传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如今的教学重心在逐渐地向综合素养的培养靠拢,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学科以其独特的学科特性,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其次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历史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傳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策略

1.深挖教材内容

如今初中历史教材已经经过多次修订,内容逐渐趋于完善,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汲取灵感,进行深入挖掘,善于把握教材中的各个细节,就家国情怀内容展开教学材料开发。因为文化传承教育不能够单纯的停留在简单的历史认知上,要深入到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从精神上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3]。尤其是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要善于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背后深挖文化内涵,灵活运用教材资料,联系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体会到了,才会有所感悟,印象才会深刻,接下来形成优秀人格、保持热忱的爱国情感就自然而然了。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中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一课,其中一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同时还有着文化素养的培养重点,那就是家国情怀。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完成基本的内容教学之后,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影素材——《我的1919》,这部电影甚至丝毫没有展现五四运动的盛况,而是直接把镜头转向了“巴黎和会”,讲述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使团在和会上据理力争,抵制列强将山东从德国人手中交给日本的图像。演员陈道明将顾维钧这一民国第一外交家的形象演绎得可谓是入木三分,隔着冰冷的屏幕,强烈的爱国情感仍然喷薄欲出。借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然后给到学生电影台词,组织学生现场展开“巴黎和会”的角色扮演,真正感受顾维钧当时的慷慨激昂,将日本等列强的丑恶嘴脸铭记于心。对于五四运动,虽不见当年盛况,但学生心中一惊波涛澎湃,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祖国爱得深沉。

2.丰富教学形式

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如今的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刻板的课本教学,而是诞生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在历史学科中,对于那些留垂千古的爱国人士和爱国情怀,学生大都认为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切实的感受,只是疲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硬性记忆[4]。而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寻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让教学活动更加有趣、生动而且印象深刻,是目前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情景构建还是微课视频赏析,都为历史教学增色不少,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对于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现代生活中是不会有任何感受的,他们无法想象当时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种种艰难困苦。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找一些图片、影视视频让学生感受,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河等经典场面都给学生展示一下,还有崔永元的纪录片《重走长征路》,里面构建了许多当时的真实场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都可以从中见识到长征路的辛苦;或者找一些青稞面让学生尝一下,吃惯了细粮的他们对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肯定会印象深刻,这样从视觉、听觉甚至味觉等多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感受,学生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对革命先烈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将他们的家国情怀传承下去。

3.联系实际生活

即便是有诸多历史故事、影视素材给学生提供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在精神上更加充实,更进一步感受家国情怀的伟大,教师教学仍要重视联系生活实际[5]。诚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当然不能像唐太宗一样借助历史经验来管理国家,但我们学习历史,培养家国情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就要学会学以致用。教师要善于将历史事件进行深度挖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生活和历史联系起来,真正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落实自己的爱国主义行为。

例如,八年级教材中有一个单元讲的是《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前人的智慧结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伟大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而且创造性地修剪出“人”字形铁路,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打破了列强的技术垄断,对比如今的高铁事业,我国在全世界当数第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打破了欧美制碱行业的垄断,对于碱,学生可能没有太过在意,但是生活中很常见,要知道当年的碱,完全依赖进口,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都要给外国人缴税,侯氏制碱法的出现为我国省下巨额财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都可以发掘它的历史,并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方面首要的要求是“爱国主义情怀”。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融入家國情怀的教育,对培育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施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对历史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忽略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深入爱国情怀教育,并没有最大程度贯彻落实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由于初中阶段历史课程在培育学生的情感部分,具备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自觉肩负着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责任,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全力学习,以史为鉴,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东伟.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教育观察,2019(37):66-67.

[2]吴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新智慧,2020(18):35.

[3]刘宝定.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64.

[4]卢秋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思考[J].新课程,2020(23):222.

[5]林奕晶.家国情怀浸润初中历史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20(7):51-52.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广西 百色 533000)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