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

2021-08-11金丽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融合策略语文教学

金丽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融合策略

当下国学经典教学,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一是教师对国学认识狭隘、浅薄,认为学国学就是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将国学教育仅仅定位在诵读经典活动上。二是教师对国学经典教学策略感到茫然,担心影响教学计划。三是国学内容距今久远,教师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有些内容学生读不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如何让学生喜爱国学经典,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文化自信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统编教材人文主题鲜明,选文内容丰富,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占比较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语言,更能促进其精神成长。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笔者以五年级教材为例,谈一谈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五年级的教材选文丰富多样,有品味汉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有体现家国情怀的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等,有表现思乡爱家的《桂花雨》《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有表现中华民族团结精神的《搭石》,有表现中华民族抗击精神的《冀中的地道战》等,还有《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可谓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在教材中。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内容,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在汉字教学中渗入国学经典

识字是思考人生的开端,是关注自身,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必由之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就是探寻汉字文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规律,阅读先人造字的故事,也可通过猜字谜、对对联、背绕口令、欣赏书法、寻姓氏起源等方式来学习汉字。

如教师可问学生“李某某”,你知道你的姓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了解姓氏的相关知识:在中国历史上,李姓名人众多,如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汉代的李广将军、隋代的桥梁专家李春、唐代的诗人李白、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等,引导学生走近历史名人,感悟其精神、品质、思想,了解其成就,阅读有关他们的经典故事,经典学习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随时渗透经典学习。如针对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中的“鹤”字,教师可以开展如下教学。

师:一个汉字或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看到这四幅画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课件出示表示“松鹤延年”“驾鹤西游”“鹤立鸡群”三个成语意思的图画)

教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鹤”的成语,并进一步引导。

师:大家知道“鹤立鸡群”讲的是谁的故事呢?

生:晋朝的嵇绍。

师:这是一则有名的历史典故。不知道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读一读。关于“鹤”字的故事还有不少呢。鹤呜叫的声音极为响亮,《诗经·小雅·鹤鸣》中记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与鹤的叫声有关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生:风声鹤唳。

师:是的,这个成语说的是前秦的苻坚兵败乘夜逃跑,听到风声和鹤鸣声都以为是追兵来了。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师:鹤在古代诗人笔下是什么样的呢?请来读一读下列诗句。

(课件出示以下诗句,学生齐读)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李峤《鹤》

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于谦《夜闻鹤唳有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利用一个“鹤”字,就完成了看图说成语的任务。学生理解了表吉祥、祝福等传统文化的成语;渗透了相关历史典故,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也由此认识了历史人物;积累了古诗,感受到古诗词中鹤的意象。传统文化的学习认同在潜移默化中达成。

由一个字引出众多的诗句,拓寬了汉字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养成探寻汉字文化密码的良好习惯。

字词学习可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较多,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拓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并不是难事。由少到多,从易到难,日积月累,开启心智,陶冶性情,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境界,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对语言规则的掌握,还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带有语言直觉特色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内容,快速判断语言使用的情况。将学习国学经典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不断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掌握典范语言,从而形成语感。

首先,可将古诗文与国学经典进行整合教学。古诗文蕴含着我国先人的智慧,表现了民族大义、家国情怀、热爱自然、豁达乐观、淡泊名利等思想,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感受诗人高尚的情操、坚韧不拔的毅力、广博的人文精神等。如学习陆游的《示儿》,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内心的无穷遗恨和坚定信念,感受其执着、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同时,可整合五年级上、下册中的《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篇,体会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与表达。还可引导学生搜集、诵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病起书怀》《金错刀行》等诗,深入了解陆游的诗,由一首诗拉开读爱国诗的序幕,由一首诗走近一位诗人。学生可以真切地从中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其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操与责任担当。

古诗文意境优美,思想真挚,结构严谨规整,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向学生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之一。

其次,将经典名著等国学经典进行整合教学。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人物或故事情节谈让其感触深刻的经典名句。如学习《景阳冈》的语言风格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水浒传》中的“知恩不报,非为人也”“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等脍炙人口的句子,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红楼春趣》的阅读引导学生搜集、诵读《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曲等内容。《红楼梦》可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里面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建筑、服饰、民间习俗、谚语、灯谜、诗、词、歌、赋、曲、画、酒令等,教师均可引导学生随意畅谈读后收获。这样可拓展课内阅读的广度,引导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交流和碰撞中提升个人素养。

再如,学习《将相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史记》中的“民以食为天”“后来者居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经典名句;学习《田忌赛马》,可以引导学生诵读《世说新语》中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名句;学习《牛郎织女》,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与牛郎和织女有关的诗句。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适时地巧妙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更有利于用经典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锻炼其心智,这远胜于教师直接说教。

三、在口語交际中引用国学经典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口语交际就是训练学生将习得的语言和方法进行运用。教师在进行单元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国学经典运用于口语交际,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实现学习语言、内化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时,围绕着“父母之爱”展开了以下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说到父母之爱,你们想到哪些诗句?

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师:同学们积累的诗句真不少!这些诗句表达了对父母不同的爱的理解。在《弟子规》里也有些有关父母的句子,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在《增广贤文》里也有一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名句,谁来说一说?

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师:大家积累的名句真不少。在这次的口语交际中,希望大家能引用经典语句,为自己的交流增辉添色,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国学经典的引入对口语交际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学要将心、眼、口、耳等全面结合。诵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实现了心、眼、口、耳的高效结合,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经典诵读。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童年趣事,引入古代诗人的笔下趣事。

口语交际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境中将国学经典与口语交际融合起来。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是小小讲解员”这个话题,可以以挑战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搜集当地的历史典故,为挑战赛做准备,增加讲解的文化色彩。根据不同的主题,教师还可以采取演讲比赛、诗词朗诵比赛、名剧表演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趣味性。

国学经典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众多,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只要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徜徉在国学的海洋中,就能助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文学素养的提升。走好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之路,也一定能培养出有担当、有修养、有底蕴的新时代少年。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赋予时代内涵,经典不会褪色,传统文化亦会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融合策略语文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