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结合饮食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8-11边福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饮食疗法嘌呤痛风性

边福军

(菏泽市单县海吉亚医院中医科,山东菏泽 274000)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机体嘌呤代谢功能异常造成血尿酸持续升高,导致尿酸盐以结晶盐的形式沉积于关节周围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起病急、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畸形、关节剧痛、尿路结石等症状,其中关节剧痛是最主要的症状,会加重应激反应,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2]。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如嘌呤醇片,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长期服用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受限。中医针灸通过对病变部位针刺,可起到舒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3]。 另有研究发现[4],不良饮食会造成痛风的反复发作,加重疼痛程度。鉴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 2018 年 11 月—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96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中医针灸结合饮食疗法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6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且均为急性期;对针灸治疗耐受;精神良好,可正常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病情后期形成痛风石者;孕妇;合并胃溃疡、癫痫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伴有全身性严重感染者。 该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 例。对照组中男 26 例,女 22 例;年龄 43~75 岁,平均年龄(59.12±7.30)岁;病程 2~8 年,平均病程(4.38±1.05)年。 研究组中男 29 例, 女 19 例; 年龄 45~73 岁, 平均年龄(59.18±7.34)岁;病程 2~9 年,平均病程(4.39±1.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患者别嘌呤醇片(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48,规格:0.1 g/片),起始剂量为50 mg/次,2 次/d, 随后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 7 d 可递增 50~100 mg,直至 200~300 mg/d,分 2~3次服用,用药期间记录患者血尿酸水平,以此为据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指导患者控制嘌呤摄入量,10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30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结合饮食疗法。 (1)中医针灸。 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庭、阴陵泉等穴位为主穴,对于膝关节痛风者,配以血海穴、膝眼穴;对于肘关节痛风者,配以合谷穴、曲池穴;对于腕关节痛风者,配以阳池穴、外关穴;进行常规消毒后选用一次性针灸针直刺主穴、配穴,并行以小幅度提插捻转,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 行针1 次,每日针灸 1 次,10 d 为 1 个疗程,持续治疗 30 d。 (2)饮食疗法。①饮食宣教和指导:采用视频、PPT 等方式告知患者高嘌呤食物的危害, 并告知患者嘌呤摄入量<200 mg/d, 随后将各类食物嘌呤含量制成表格发送给患者及家属,如100 g 海带、黄瓜、萝卜含嘌呤低于25 mg,100 g 牛肉、 豆腐含嘌呤在 25~100 mg,100 g秋刀鱼、骨髓含嘌呤在150~1 000 mg,指导患者多进食碱性食物,如菠菜、卷心菜等,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患者及家属可根据表格自行制作一周菜谱。②科学饮水: 指导患者在每日 8:00、10:00、12:00、14:00、16:00、20:00 时间段饮水, 每次饮水量不得低于50 mL,每日饮水量不得低于200 mL, 禁止饮用含糖的饮料和果汁,持续30 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疼痛程度。 于治疗前、治疗30 d 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进行评估,用标有0~10 分的刻度尺量化疼痛度,0 分即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剧烈疼痛。

(2)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同时间段采集患者2 mL 血液,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炎性因子水平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如疼痛程度以[n(%)]表示,用 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疼痛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n(%)]

2.2 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 TNF-α、IL-6、IL-1β 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TNF-α、IL-6、IL-1β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组别对照组(n=48)研究组(n=48)t 值P 值TNF-α治疗前 治疗后IL-6治疗前 治疗后24.51±3.89 24.72±3.95 0.262 0.794 16.27±3.10 12.15±2.68 6.966 0.000 204.28±21.56 205.37±22.41 0.243 0.809 179.53±16.45 158.24±13.69 6.892 0.000 IL-1β治疗前 治疗后109.42±12.38 109.75±12.44 0.130 0.897 79.23±8.16 73.50±7.92 3.491 0.001

3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多因尿酸盐不断沉积损伤机体导致,一旦急性发作,会引发患者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处红肿、疼痛,且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若未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将会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7-8]。 临床常规采用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减轻疼痛,但药物治疗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易引发不良反应,长期应用效果不佳。

研究发现[9],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与炎症因子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TNF-α、IL-6、IL-1β 是临床常见的炎症因子, 其中TNF-α 在机体受到损伤后会呈高表达, 此状态又会加重关节损伤, 关节疼痛加剧;IL-6 生物活性较强,在关节病理、生理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IL-1β 会促使骨重吸收和关节软骨降解,其水平升高则会破坏关节中的DNA,加快疾病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TNF-α、IL-6、IL-1β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中医针灸结合饮食疗法在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原因在于,中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多因外邪侵袭机体造成关节、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临床应以清热、除湿、通经活络为治疗原则[10]。 中医针灸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庭、阴陵泉等穴位为主穴,其中足三里可益卫固表;三阴交可健脾和胃、养血柔肝、滋阴益肾;内庭可清胃泻热、通腑化滞、通络止痛;阴陵泉是除湿的重要穴位之一,针灸该穴位可健脾利湿、理气清热。上述穴位相配,共奏除湿止痛、通经活络之效。现代药理学认为,中医针灸能够刺激机体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抑制疼痛的神经电活动,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中医针灸通过针刺病变部位相关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血消肿,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降低 TNF-α、IL-6、IL-1β 水平,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方式逐渐向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过渡,导致嘌呤摄入量增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风险随之增高。 针对此情况,本研究在中医针灸基础上加用饮食疗法, 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嘌呤类食物和科学饮水,以减少尿酸沉积,缓解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将中医针灸与饮食疗法相结合,可互相补充、协同增效,多方作用以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 减少炎症反应,控制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结合饮食疗法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程度,抑制 TNF-α、IL-6、IL-1β 的释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饮食疗法嘌呤痛风性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黄芪四君子汤为主治疗气阴两虚证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性
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