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10蒋海鹏
蒋海鹏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前沿的信息技术,将不同渠道与环境的学习活动整合起来,可为提升教学成效助力。文章在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论述教学实践策略,提出教师应在课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基本知识,在课中通过有效互动促进知识落实与能力拔高,再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巩固知识和进行拓展性学习。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1-0034-02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趋势深入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体现了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挖掘,兼具教育理念与技术上的进步性,在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创新教学样态,是课改的重要方向。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对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基本结构分析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的基本内涵是指两种学习渠道的混合,即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为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组织机理,可将其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模块,每个模块中都可能同时运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渠道。课前与课后是开展线上学习的主要模块。其中课前模块的线上学习是提升学生主体能动性、优化教学结构的牵引点。数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课前借助信息技术完成部分学习活动,有助于减少课堂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促进师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互动。课中模块通常是在实体教室中通过师生面对面互动完成。随着教室内信息化设备配齐率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运用部分线上教学手段。在课后模块中则可以使用线上学习工具开展练习和拓展性的学习活动,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要依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而使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整合。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指导自学,掌握基本知识
对于部分基础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学。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一直强调开展课前自主预习,然而效果大多不佳。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指导学生高效开展课前自学,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在教师不在场的环境下完成,因此教师要利用可供线上学习的资源,再通过班级群组传递给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包括任务单、微视频、测试题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是主体资源。
针对教材中“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教师可在任务单中列出如下几方面内容: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用函数表达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举出生活中能用反比例函数关系描述的一个实例。依据课本从具体情境中导出函数相关知识的思路,微视频中引入了两个情境,教师可将这两个情境的解析作为主体内容。首先,教师可引入生活应用情境:南京与上海相距约300km,一辆汽车从南京出发,以速度v(km/h)开往上海,全程所用时间为t(h),要求学生写出t、v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其次,教师可引入几何情境:面积是50cm2的矩形,一边长y(cm)随另一边长x(cm)的变化而变化,要求学生写出y、x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在测试题中教师可创设出更多的数学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函数表达式,以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学生基于教师提供的资源开展学习,可以降低盲目性,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二)课中师生互动,促进能力拔高
1.依据易错点,提问检视学情
从线上学习过渡到线下学习时,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前期学习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完成测试题的情况,具体由各小组组长为小组成员评改作业,再将问题反馈给教师。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还应以提问的方式检视学情、发现问题,并在师生交流中释疑。面对面的交流比较真切,教师可以通过更多信息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课前已经自学了部分知识,所以课中教师应突出针对性,依据易错点提问。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提出概念性问题,如“请说说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自变量x不可为零。教师还可以依据具体情境提问,如“一个正方形周长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周长y(cm)和边长x(cm)的关系是否能用函数表达式来表达?”依据学生应答的质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程度,验证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生答题后,教师可开展即时的讨论活动,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2.针对衔接点,进行知识精讲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线下课堂要突出与线上学习环节的“衔接”,这是体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优越性的重要节点。线下与线上不应只是简单的组合,而应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学生在课前认识了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因此在实体课堂中,教师要针对衔接点,引导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图像。首先,教师以学生在测试题中接触过的函数表达式y=[6x]为例,选取自变量x的几个值,以列表显示出y随x值变化而变化的趨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请学生填表并描述y和x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关注反比例函数变量乘积相等的基本特征,再基于列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函数图像并进行分析。其次,教师利用问题链开展教学活动,如:“函数图像在哪几个象限中?”“y随着x的增大和减小,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可开展关于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向数形结合与抽象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展示不同常数下函数的图像变化与性质变化,教师将课堂与线上学习内容衔接起来:在学习微课时,学生接触到的是生活应用情境与几何情境,其中没有出现负数。但是实际上k是不为零的实数,可以取负值。那么当k<0时,函数图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师再写出y=[4x]和y=-[4x]两个函数,让学生分别说明其中常量的数值,再利用教师此前演示的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完成探究任务后,师生共同对照图像说出当k<0时,函数图像所在的象限以及y随x值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课中的学习应当具备高度的互动性,教与学、想与做、演示与交流都应相互融合,以发挥出线下学习的优势。
3.结合重难点,实施课堂讨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中学习要着力于解决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讨论专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接触反比例函数前,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于是教师开展了主题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讨论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师使用PPT分别展示了两个函数的表达式和图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函数表达式形式、图像、增减性、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角度思考和回答。完成问答讨论后,教师将讨论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开展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意义的难点。其次,教师开展了一个当堂练习活动:已知一次函数y1=x-1与反比例函数y2=[2x] 的图像交于点A(2,1)和B(-1,-2),求y1>y2时x的取值范围。有了前期讨论活动的铺垫,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图像,思路会更为清晰。教师在线下开展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时,同样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架桥,利用当堂指导促进学生在认知上实现突破。
(三)课后巩固延伸,加深学习印象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后活动,多为完成纸质作业。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布置部分作业。如可以用“科代表”软件布置作业,作业可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题型,在难度上形成不同的梯度。客观题由平台自动批改,主观题则由教师批改。提交作业后,学生再对照平台给出的标准解题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此外,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本地的“泰微课”学习平台,有选择性地观看部分微课视频。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对本课知识未完全消化的学生可观看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微课视频。如在平台中有“反比例函数的识别”、“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透视“反比例函数的三大特性”等课程,均与本课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有关,学生可利用这些微课视频加深学习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后也可以查漏补缺,实现无边界学习。
三、教学实践反思与总结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学形态,是否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取决于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回顾和反思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可以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的变化不仅是新技术的出现,而且是教师利用新技术重组教学模块、优化教学方法的发生。教师要处理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学生自學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于混合式教学规律的认识,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提效的有力支点。
[ 参 考 文 献 ]
[1] 汤懋杰,崔琳.大数据时代下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3):157-158.
[2] 张云锋. 混合式教学促进初中数学精准教学:以智慧课堂平台为例[J]. 教师,2018(24):44-45.
(责任编辑 黄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