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汉唐帝陵开发利用浅析

2021-08-09范木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

范木珍

摘 要:文旅融合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新时期有新的要求,文物机构如何融入文化旅游,在文旅中发光发亮、做好服务,是我们每一位文物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对位于陕西的汉唐帝陵进行SWOT分析,倾力将陕西汉唐帝陵营造为展示古代帝陵文化、传播陕西历史和陕西文化的线性文旅线路,串联起陕西帝陵沿线的历史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及自然景观资源,从而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汉唐帝陵;文旅融合;SWOT理论;线性遗产

国务院办公厅将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并明确要求要促进文旅融合,科学使用博物馆类文博机构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工作。旅行和游览两者合一即旅游,旅游是丰富人类生活、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已形成联系紧密、发展成熟的旅游产业链。①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文旅融合即把旅游业的经济和文化属性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两者各自特色的结合体,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②,总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在文旅融合的新背景下,文博行业应快速融入,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做到关注文旅带来的“新公众”,优化业务内容和服务方向,研究“新方法”,让走进文博机构成为新的时尚,提高跨界能力,让文博具备超链接的“新能力”,通过“博物馆+”“旅游+”“遗产+”,使其更为广泛地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本文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并结合SWOT理论对陕西汉唐帝陵的线性开发利用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方向。

1 线性遗产与陕西汉唐帝陵

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廊道、丝绸之路及南粤古驿道把沿途的历史、自然文化遗址、古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均串联起来,倾力将其打造为展现地域历史文化和独特地域风貌的文化旅游之路,促进文旅融合,这对位于关中平原的29座汉唐帝陵的整体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遗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③而线性遗产“一般是指那些跨越不同地理单元和文化板块的线状或带状遗产族群”④,主要指一些河流、道路、铁路等。从国际视野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线性遗产的称谓并不相同,大致可分三类:①欧洲开展文化线路的研究;②美国进行遗产廊道系统的研究;③中国主要研究线性遗产。孙华认为:“线状遗产是线性遗产的前提,若线性遗产满足一定的条件,便可成为文化线路,即其逻辑关系是线状遗产→线性遗产→文化线路。”⑤“文化线路”更突出人类交往与文化交流的特殊类型。“线性遗产”以其线形或链状分布的空间感、较长的历史持续感、文化内涵的交流性与互动性及丰富多样的遗产构成筑成一己特色,并被人们熟识起来。⑥陕西汉唐帝陵集中分布于关中平原地区,以汉、唐两个时期的墓葬文化的交流互动打造线性遗产文化线路,形成了线性文化遗产族群,为当地的发展献力,为陕西的文旅融合创收。

1.2 陕西汉唐帝陵

陕西汉唐帝陵主要指位于关中地区的西汉11位皇帝帝陵和唐19位皇帝的帝陵,共30位汉唐皇帝(包括乾陵合葬2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墓,它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为关中這片热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神秘,是盛唐大汉文明的见证,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颇受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关注。

然而对其开发利用并不易,目前这些帝陵面临公路不通、本体破坏严重、难以辨识等问题,使其难以面对公众,难以进行线性开发。面对此状,陕西省发改委、文物、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规划建设汉唐帝陵文物旅游线路,希望通过公路把陈列在关中大地的29座汉唐帝陵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汉陵和唐陵“两横、三纵、多支线”“一日游”的遗产旅游线。

2 汉唐帝陵保护利用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

SWOT即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的首字母缩写,所谓SWOT分析,即从内部竞争环境和外部竞争条件对分析主体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方面的分析,并列举各因素加以分析匹配。SWOT分析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发现主体的客观状况,利用这种分析可以找出对主体有利的、不利的、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避免的因素。SWOT分析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对公司内部进行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关注的研究方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对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进行分析(即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于是便形成了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分析主要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的矩阵,对主体的内外部资源环境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探究。

2.2 陕西汉唐帝陵利用的SWOT分析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陕西特有的历史、古城特色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景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旅融合,陕西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探讨遗产保护与城市和谐发展,以此推进陕西文旅融合品牌塑造的工作。①截至2014年,咸阳地区20多座帝陵中仅有4座帝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帝后合葬墓乾陵)有与之对应开放的博物馆,且综合收入偏低。②可见29座帝陵中其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仅仅是乾陵、汉阳陵和茂陵,其他帝陵的开发利用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还十分有限,且它们均位于村落中,迄今很多帝陵还被农田包围着,道路泥泞不堪。

基于对汉唐帝陵的SWOT分析(表1),可以发现汉唐的文旅开发具有政策、市场、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机遇与优势,但也还在知名度、人才、文物保护、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旅游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与威胁,亟待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推动汉唐帝陵整体旅游的开发。

3 陕西汉唐帝陵的开发思路

汉唐帝陵是东方的金字塔,是我国厚重历史的载体,是陕西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场地,应走出陕西走进世界,被更多的人知晓。所以,文旅融合是汉唐帝陵旅游品牌塑造最适合的道路,汉唐帝陵线性旅游品牌的提升和优化,必须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注重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据此,本文结合文化强国、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吸取国内发展较好的线性遗产品牌优化的经验,对汉唐帝陵线性旅游提出建议。

3.1 明确汉唐帝陵线性旅游的战略与市场定位

文旅机构要结合区域发展规划明确汉唐帝陵扮演的角色,明确其在陕西旅游市场中的定位。汉唐帝陵作为汉唐文化的杰出代表,代表汉唐时期的兴衰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往来,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便于对其品牌进行塑造。其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依托旅游产业这个载体,惠及更多的社会公众,确定其线性发展的战略,对旅游大省、古城特色、陵寝墓葬文化、公众考古等进行定位,推进其与旅游产业的完美融合,完善其自我造血功能,既丰富了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实了旅游产业自身的内在价值。

3.2 多方式拓展汉唐帝陵的品牌传播渠道,提升品牌效应

任何产品想将自己传播出去,都离不开与媒体的合作,所以“当下要拓展思路,采纳多方意见,并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推动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①必须在各种媒介中最大范围地投放广告,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宣传,推进产品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并借助陕西以及古城西安自有的遗产品牌和陕西遗产旅游大省的定位,拓宽传播渠道,带动区域发展。“从更深层次发展好文旅融合逐步做到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产品碎片化向产业系统化转变,从空间分散化向路线精品化的转变”。②对29座帝陵进行串联,抓住机遇联合发展,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线路,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其转型发展。还可以把汉唐帝陵线性旅游品牌的塑造与“打卡陕西”“网红西安”“丝路文化”“一带一路”等建设品牌共建共享机制。③

3.3 丰富汉唐帝陵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产业化效果,与时俱进

遗产旅游的形式只是文化遗产利用的最直接和初始阶段的开发形式之一,更高阶段的文旅开发还包括发展“影视+旅游+遗产”“研学+文体活动”、线性遗产地打卡、“文创开发+高校+研学”、与电视剧影视作品合作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推广遗产的历史文化。④不断提高跨界能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合作发展模式、文化与旅游龙头企业带领模式、‘节日+演艺旅游传播模式、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模式、文化旅游区域共建共赢模式”⑤等,并与社会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全面拓展文化遗产的公众服务范围。让其“火”起来,成为更多人的打卡地。同时要与时俱进,抓住机会,充分利用陕西人才大省的资源优势、中西部的地缘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汉唐帝陵文旅融合的产业化。

3.4 加强规划对接,形成汉唐帝陵整体性的开发和保护规划

加强汉唐帝陵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协调,在上级政府的统筹和斡旋下,以及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制订汉唐帝陵整体性保护与开发规划,以此来统筹汉唐帝陵的完整保护与集约开发,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沿线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汉唐帝陵整体性保护规划和开发规划要积极跟进,放眼国家乃至国际的相关规划,以国际化为标准,推动汉唐帝陵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留存进行宣传。还可以与高校建立人才对接、人才共享、资源共享互惠等,与商业公司进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在保护汉唐帝陵线性遗产的同时,不断提升汉唐帝陵文化西线的商业附加值。将文物保护与乡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实现“一陵带一村,一村保护一陵”。

4 结语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博机构不仅要主动融入区域规划,也要坚持自我,保持特色。要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到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建筑、藏品和人文精神为一体的文化景观转变,构建与社会公众持续互动的特色空间。通过对汉唐帝陵进行SWOT分析,可知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及旅游产业进行共建,使各方面收益最大化,是做大、做强东方金字塔的基础,也是推动陕西汉唐帝陵线性旅游走出国门的重要方向。打造国际性的文旅品牌需在尊重社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并需多方向、多层次、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为辅助,还要进行系统的、长远的规划,不断进行推广与宣传。总体而言,文旅融合发展既是遗产发展的机遇又是挑战,要顺应文旅融合的时代特色,只有及时调整了自身的发展思路,才会抓住机遇,创造新时代文旅产业的辉煌。如果对于文旅背景把握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就会被市场抛弃,在文旅融合背景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汉唐帝陵的发展要把握机遇、补足短板,勇立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潮头!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