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赞》
2021-08-09丁远飞
丁远飞
摘 要:梅花是赖少其花鸟画创作题材的一部分,他的梅花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笔墨的老辣。而陈毅的《红梅》诗则体现了革命者顽强的精神品格。两人都出身于新四军,后又都在上海工作,既是战友又是同事,在这种机缘的召唤下,自然而然赖少其选取红梅为题材,以陈毅《红梅》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意画。这种诗画交融的手法不仅体现了陈毅诗词的意境,也抒发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此外,赖少其作为新徽派版画的领导人,20世纪70年代合作创作了著名版画《陈毅吟诗》,从中可以看出两人的革命情谊。
关键词:陈毅;赖少其;红梅;陈毅吟诗
安徽省合肥市原骆岗机场贵宾室大厅有一幅丈二大画《红梅赞》(图1),描绘了红梅盛开的景象,梅花艳而不俗,红得似血,不畏寒风,凌寒盛开。既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也有绽放的花朵。傲雪的梅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火红的花瓣把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经历风雪独自开放,而不与百花争春。画面上疏下密,梅花层层渲染,前浓后薄,层层叠叠的梅花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很好地分出了层次。苍老的枝干弯曲迸发,好似经历磨难,遇春而放。层层白雪覆盖下的枝干,纵逸繁复,横竖交杂,枝条不屈地向上,密不透风,生机盎然。全景式构图喻示着无穷的力量,看似随意,实则具有了然于胸的自信。笔墨酣畅淋漓,线条随意天然,展现了艺术家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画面上方正中央落款:“红梅赞。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同志诗。一九七七年四月于淝上。赖少其画。”庄重典雅的金农漆书,与浓烈的红梅色调相呼应,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画中的诗是有“元帅诗人”之美誉的陈毅所作。作品是由中国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赖少其所画。
1 《红梅》诗的由来
《红梅》诗的作者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
这首诗是陈毅1960年冬天创作组诗《冬夜杂咏》其中的一首,诗歌歌颂了红梅在凛冽的冬季不畏艰难困苦依然傲立风雪。1960年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国内农业正遭受自然灾害,人民缺衣少吃,生活困苦。国际上苏联撤走在华专家,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国家对中国联合围攻,在经济上进行封锁。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内外交困之时陈毅写下了《冬夜杂咏》组诗。这组诗歌颂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蔑视困难、战胜敌人的豪迈气概,也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写照。其中的部分诗作发表在《诗刊》1962年第1期。作者小序云:“一九六零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無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作者在大雪之夜思索国之艰难,以至长夜不眠,用寥寥数语说明了写诗的状态。《红梅》诗中“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隆冬”二字说明冬天已经到了极寒,“绝”字说明百花在严寒的肃杀之下都已了无踪迹,这也暗示了严酷的国际背景。“树树立风雪”表明每一棵红梅都自强不息,风雪越大对抗恶劣的环境越强的高贵品质;“立”字如同大军一般,暗示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对抗压力。
2 赖少其创作《陈毅〈红梅〉诗意图》的渊源
2.1 学习和创作《梅花》
1953年,赖少其作为华东(上海)文化艺术界主要领导,负责筹建华东(上海)美协,作为艺术家的赖少其尊重并团结名人大家,在为新中国初期华东美术事业发展而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和他们关系密切并结为知音好友。同时,也深受他们身上传统艺术的熏染和影响。赖少其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的是西画,早年一直从事版画创作,1952年从南京调到上海在美术机构工作期间才开始系统学习中国画。他在《我画山水画中》说:“一九五六年,周总理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在上海成立中国画院,并委任我为筹委会主任,从此我因工作的需要不得不学点国画历史知识,以便做好工作。”①赖少其从花鸟画入手开始了中国画的创作,在上海结识了著名花鸟画画家唐云。
唐云特别喜爱金农的书画艺术,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藏品中有不少金农的作品。在与唐云的交往中,赖少其深受其影响,对金农的梅花作品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和临摹金农的梅花与书法。
此后赖少其的金农体书法成为他的一个艺术符号,梅花则是他艺术从始至终的题材。他早期认真临摹金农的墨梅(图2),感悟其中的精髓,根据自己的秉性在创作梅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59年,赖少其调到了安徽。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创作的花鸟画作品很多是梅花。他的梅花表现了红梅之坚韧、白梅之高洁(图3)、蜡梅之幽香(图4)。
梅花在中国文化的审美品格是傲雪寒梅、独自开放、冰清玉洁、不畏霜雪。很多中国文人也以梅花作为自己的精神象征。无论何种画风,画梅者都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与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①正是如此,赖少其对于梅花的喜爱以梅花的品洁,把梅花作为自己精神的品格象征。
2.2 赖少其的诗意梅花图
诗意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文人画家讲究的是诗、书、画、印,在画上题诗是已有的传统,以诗歌为内容创作的画被称为“诗意画”。我国是一个诗词大国,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书画大国,二者的融会贯通构成了诗意画的存在。诗意画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唐宋时期到达巅峰,元、明、清时期画中题诗更是成为常态。历代书画大家皆有很好的诗意画作品,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石涛的《李白静夜思诗意图》、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等。
赖少其所画的每一幅梅花几乎都配着咏梅诗,所配诗词作者古人有王船山、林和靖、蒋捷、陆游、金农、李白、梅墨必等,今人有毛泽东、陈毅、赵朴初等。
2.3 赖少其的诗意红梅图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雅士歌颂梅花,歌颂红梅,更有许多的画家把红梅当作创作的素材。唐云、谢稚柳、关山月等都是描绘红梅的大家,这些书画大师都是赖少其的好友,也说明了艺术大师人品的相近、艺术的相通。
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赖少其喜欢画梅花,喜欢画红梅。从早年的抗日图存,到上饶炼狱,到解放战争的“立功运动”,再到“文革”受打击,红梅可以说象征着赖少其坚定的信念、傲骨的精神、不变的本色,因此赖少其画红梅、创作红梅成为必然的选择。
2.4 创作《红梅赞》—赖少其的陈毅《红梅》诗意图
在解放战争期间,赖少其是第三野战军司令陈毅的部下,先后任二十三军宣传部副部长和二十六军宣传部部长,赖少其夫人曾菲和陈毅夫人张茜曾长期在一起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赖少其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长,后任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到南京,南京军管会主任刘伯承招待,陈毅邀请赖少其出席。1952—1959年,赖少其负责华东文艺界工作,组建华东及上海的文联、美协等机构,筹办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美术馆;这一段时间,陈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很多工作得到了赖少其的有力支持。赖少其邀请陈毅市长出席画展开幕式剪彩,并陪同其参观,向其反映文艺界情况(图5、图6)。他们之间虽然长期是上下级关系,但都有传统文化的修养和相同的艺术爱好,在交往中建立了密切的友情。
1977年刚刚恢复工作的赖少其敏感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结合省内发生的实际情况,根据20世纪60年代陈毅登黄山的情况,于1976年创作了大幅套色版画《陈毅吟诗》(图7),以此纪念陈毅。此后,赖少其创作了一系列以陈毅《红梅》诗为内容的作品。《红梅赞》是1978年刚刚恢复工作的赖少其应安徽省民航局邀请,为合肥市原骆岗机场贵宾室大厅创作丈二大画。
3 赖少其的陈毅《红梅》诗意图艺术特征
赖少其画梅得益于长期的临摹金农,以及对自然景观的亲身感悟和观察、对艺术形象的提炼、对梅花的品格的深入研究和体悟。赖少其的陈毅诗意画在构图上讲究画面的连贯性、虚实相生性。陈毅的诗词具有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画面的构图和留白充分展示了诗词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这里甄选两幅不同时期的陈毅诗意画和《红梅赞》进行对比。第一幅《红梅》(图8)以一角为构图,红梅枝繁叶茂、虚实相生。这幅《红梅》是赖少其送给亲友的一幅,作品并没有太多的与寒冬搏斗的意味,更多的是突出了红梅在寒冬热烈地盛开。第二幅《红梅》(图9)以横构图为主,也以一角为主,画面附以山石,意味悬崖峭壁之中红梅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搏击风霜。斗志昂扬的红梅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红梅赞》以整个画面布满梅花,构图饱满。赖少其的陈毅诗意图在构图上的表现,有的以一角为主,有的是饱满的构图。
赖少其的书画作品大都以书入画,所以在笔墨语言上兼具书写性。赖少其通过精研金农的梅花和書法,深刻把握金农梅花的精髓,以遒劲的笔锋书写梅花的气势和精神,用气取其势,表现出梅花清高的气势。在笔墨语言的创作思想上,着重于传统笔墨的吸收,“笔墨当随时代”是赖少其对于作画的态度,也是其创新的基础,使赖少其的笔墨语言与陈毅的诗词完美结合。
4 结语
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的陈毅,其诗词具有强烈的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红梅》诗展现了红色革命情怀和傲骨精神。而赖少其一生喜爱梅花,创作梅花。两人同是新四军出身,既是战友又是朋友。因此,赖少其的《红梅》和陈毅的《红梅》诗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一批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象征着老一辈革命家纯正的友谊,也象征着不屈的铁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