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职业性”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21-08-09韦雅光张众魁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职业性文化建设

韦雅光 张众魁

摘   要: 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遵循内在发展规律的同时,更要突出职业性的特点,突出职业性文化建设。结合职业性的内涵及职业性缺失现状的分析,通过培育现代职业服务理念,营造校园职业环境,坚持“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举办各种职业文化专题活动等路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形成,还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认可度提升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性   校园文化   办学模式   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位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层次阶段,优质的高职教育可以引导我国职教事业向前蓬勃发展。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职业,共有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1](8)。每一种职业都有特殊的职业内涵和不同的专业指向性,要求我国现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尊重一般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建设“职业性”为核心内容及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设置和优化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丰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管理模式,突出职业文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职业性”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凸显“职业性”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体。共性是指应该遵循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发展的一般规律,如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导向功能,承担着与普通高校一样的育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个性是指高职院校是基于能力本位,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就业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服务[2](98-101)。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多层次、多渠道地积淀校园文化底蕴,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突出职业性的特点和职业性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但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客观状况迫切要求一种科学思想的指导,一种先进文化的引领。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430多所,并涌现出一批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它们办学特色鲜明,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3](185-186)。

1.以学校为主体的现状探究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认识模糊、经验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校领导把主要力量放在硬件设施、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只是泛泛地模仿或跟风,缺乏“职业性”特色。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不够明确,在校园文化的长期规划中未能恰当把握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导致基本教学、管理思路不清且重点不突出,校园文化脱离企业文化,职业氛围鲜有显现。

2.以学生为主体的现状探究

有些毕业生不能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甚至被迫放弃自己的岗位,究其原因是缺乏团队概念和先人后己等精神,他们自认为不能找到合适的平台展现自己的才能。有的用人单位觉得应届毕业生适应能力差,上手慢、工作效率低,为其创造价值的周期较长,在招聘时往往选用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社会人”,而非刚毕业的“校园人”。

三、加强“职业性”建设的时代意义

1.有利于高职院校“职业性办学模式”的形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校园文化职业性模式。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定位上远离职业教育的原设定目标,存在简单效仿他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现象,违反我国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可复制性及有效性的原则。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营理念出现偏差,“市场化”和“好高骛远”的非主旋律思想在校园中蔓延,校园文化的功利思想、实用主义色彩浓厚,过于浮夸和宣扬科学精神,培养出只懂得技术而综合技能较差的“机械化”操作工。

高职院校应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和经营理念,遵循职业教育特有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加强职业性文化建设,才能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性特色显著。把“学习大庆精神、传承石油文化、培养当代铁人”作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4](139-140)。在入校伊始的大一学生中,开展以“延续铁人精神”为理念的“习惯养成式”培养模式。大一学生在每个教学日的早晨都要出操,参加学校规定的适量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還结合石油行业特点,以现代化石油企业文化为标杆,稳步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管理日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新生入学伊始严明校规校纪,在学生上课期间封锁宿舍楼门,保证所有学生按时到课堂,通过这一强制性的规定,学生明确时间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制度性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们随着心智的成熟,从最开始的不适应甚至反感渐渐走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自我培养模式。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习惯养成式”这一育人模式,与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完全契合。秉承着“尚德砺能”的校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性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出社会、企业认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需要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企业普遍要求员工具备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和抗压能力,更看重员工是否具有担当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是否遵章守纪、是否有全局意识等。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各专业学生的定向教育,加强对所有学生的职业观、道德观培养,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内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在合作企业车间一线技能培训、顶岗实习,让学生学习企业家勤恳敬业、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潜心经商的职业精神,学习企业经营管理者审时度势的敏锐眼光与洞察力,学习技术人员精湛高超的技艺,学习一线操作工人艰苦奋斗、敬业乐群的精神,感受谦让、宽容、互相帮助、相互提携的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2004年捧回“中华技能大奖”的工人张奋,因为25年如一日的虚心请教、终身学习、潜心钻研,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在书本、实践中积累的过程,最终成就他的骄傲。

3.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先进的文化,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有助于滋生新思想、新概念。

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都直接面向社会就业,综合职业素质能力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必备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整体水平有待提高[5](115-116),所以,培养、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准企业人的就业竞争力,是现在高职教育的必经阶段。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学好职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懂业务、可做业务,精通某项(或多项)专业技术,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甚至“绝技”。如具备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具有独立组织生产过程能力等。高职院校教师要优化职业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坚定启发式及诱导式等教学原则,深入贯彻创新理念,鼓励学生敢于参与竞争,累积创造性能力和自信心,打破刻板习得经验的模式,立体化、多渠道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吸纳新思想、新观点。

四、建设“职业性”校园文化的方向与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应该呈现出与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使职业性的校园文化在高职校园处处流行,使学生逐渐知晓企业文化,树立坚定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操守,为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奋发努力。

1.培育现代职业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与经济连接的桥梁,它的生存和发展与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应与社会文化密切联系。服务性要体现出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为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现代服务理念和奉献精神。央企劳模朱明志在本公司市场服务部工作期间精通业务,深谙服务理念,以专业的精神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卓有成效地为客户解决有关产品质量的每一个问题,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口碑,扩大公司在行业和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

服务文化和服务理念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性一点,学校要在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努力贯彻,使这一服务观念深入人心,深刻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职业院校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验到服务文化。另一方面,在谦让、宽容、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体会到服务的价值和真谛。创造“团结协作、互相提携”,乐于奉献、乐于服务、甘为孺子牛的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到核心服务精神,并且内化为自身的服务理念,指导实践行动。

2.营造校园职业环境

精心规划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推进硬件建设,营造优美环境,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条件的同时,更能彰显独具特色的职业性文化。

现代高职院校要将环境设施建设工作放到中心位置,做好远景规划,以硬件建设实力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学生经常出入的楼宇,如教学楼、图书馆、实训车间、行政楼、活动中心所等建筑物,在装饰校容校貌、美化环境等方面融入职业元素。在校园建筑物上张贴著名的职业技术人才的肖像、名言逸事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奋进,促人成功成才。可使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立校,文化制胜”“不求最大规模,但求质量特色”的发展理念,处处彰显学校的职业性特色办学价值观,师生耳濡目染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一价值观,自2001年建校以来,孕育出无数高端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建设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坚持“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

高职院校是依托企业办学的,非校园的社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坚持“工学结合”,做好“走出去”和“请进来”。

走出去,师生到企业接受“职业性”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一方面组织成立专门的教师研究团队,学习研究多元的符合本校职业性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运营良好的企业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践,为自己专业量身定做职业性的专业课程与人文課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社会现实、触摸市场脉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形式走进车间、走上岗位,学习和体验现实工作环境中的操作标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从而培育更好的学习状态,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企业文明生产、有序作业的和谐氛围中,养成做人、做事的优良习惯,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建设。

请进来,集思广益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征求各方意见,整合和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育人原则,营造客观的职业氛围。有计划地邀请企业管理领袖、技术精英等举办职业文化讲座,或者诚邀业内精英、杰出校友、行业劳动模范等做先进事迹报告,甚至可以从车间生产一线直接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全面参与学校职业性校园文化建设。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多次邀请亚洲及欧美国家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来校参观交流,促进学院职业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4.举办各种职业文化专题活动

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塑造职业性浓郁的校园精神文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呈现内涵丰富的职业元素,营造以职业性为主导的多元文化的育人氛围。

合理借鉴相关专业对口企业职工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通过融合企业文化的学生课外活动,把职业精神注入即将走出校门的准社会人身上。依托学生社团组织,通过一系列课外实践,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及使命感,加快历史前进步伐。如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服务小区的活动、企业劳模先进事迹座谈、企业观摩调研等。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主办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化学实验社团每学期组织一次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生化系的创意西点大赛、海燕话剧社绝缘体舞团组织的各类实训、文化类比赛等。

五、结语

高职院校办学基于能力本位,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于就业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服务。高职院校应继续不遗余力地加强以职业性为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应该努力实现与企业文化等社会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使职业性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在高职校园中流行,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导向功能,让每一位高职学生逐渐熟知相关企业文化、热爱所学专业、热衷探究职业,增强他们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信心,树立起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为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奋发努力。

参考文献:

[1]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颁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08).

[2]张成,张韶.徽商精神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04).

[3]林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服务外包企业文化的渗透与融通[J].高教学刊,2015(24).

[4]赵健,王刚.多校区办学格局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进行分析[J].今传媒,2016,24(07).

[5]鲍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湘南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2018〕32号-4)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职业性文化建设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