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爱国视角折射出的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

2021-08-09詹绍霞徐悦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布莱克威廉

詹绍霞 徐悦

摘   要: 屈原和威廉·布莱克,分别是中西方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成就,是深刻隽永的。同时,也展现出中西方在诠释情感方面所表现的差异与共性:抒发爱国情怀时,情感色彩上表达的差异;表达情感时,艺术手法的异同。本文阐述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以期加深人们对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 屈原   威廉·布莱克   爱国情怀   藝术手法   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

一、引言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他出生于楚国贵族,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其“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其位谋其政,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战国时代,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混战。那时的屈原正值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信任。在位时倡导“美政”,勇于和楚国贵族中的顽固派做斗争,后遭反对者诋毁诽谤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威廉·布莱克自幼贫寒,年少时便辍学,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14岁投身于绘画艺术当中。布莱克的一生与劳苦大众接触颇多,他的诗歌多通俗易懂、简洁明快且极富想象力。夏洛特·布利曾评价道:“他不是一个常规的职业画家,而是一个酷爱艺术,以追求艺术为幸福的人。他充满了美的想象力和天赋,布莱克先生显然已经抛弃了世俗世界的所有关注,他看起来忧郁且温和,但在谈到他热爱的艺术时,他的脸上放出了夺目的光芒。”

这两位诗人对于艺术都怀揣着无限的热爱。但是由于身处不同的社会背景及社会地位的差异,他们所抒发的爱国情怀带有情感色彩上的差异,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也有所不同,这实质上是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思想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二、在抒发爱国情怀时情感色彩上表达的差异

屈原对于国家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伟大奉献精神,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在面临家国危机时所展现的爱国情怀,中国式文人对于国家总是“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屈赋那撼人心力的强大力量,不仅在于“哀民生之多艰,或虽九死其未悔”的悲概,还在于那种进退两难的犹豫、彷徨、矛盾和冲突,在于那种“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忧愤幽思(周宪,1996)。中国诗歌总是充斥着怀才不遇,然而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彷徨与矛盾。“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纪晓建,2014)。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歌蕴含着巨大力量,充满了革命性,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比如其所著的《天真之歌》及拙译:

When the soul slept in beams of light,

God appears, and God is light,

To those poor souls who dwell in night;

But does a human form display

To those who dwell in realms of day.

长夜难明英格兰

百年魔怪舞翩跹

全能上帝放光明

照亮我们的美魂灵

请你白天也来照耀

让我们平安过一生

十八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英国国内展开了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由于英国海外黑奴贸易的发展,使英国自古以来的人口构成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不断涌入英国本土的黑奴和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兴起的白人优越主义思想使种族歧视在英国社会普遍出现,黑人在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往往被认为是最低劣的种族(胡骁,闫潇潇,2016)。诗人在社会矛盾较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内心依旧坚持信仰,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这就是存在于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文人所展现的对于国家的不同情感态度。

中国文人的诗歌大多不像西方那么开宗明义。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展现的那样: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文章开头便道明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血统高贵,庚寅日降生,出生祥瑞。展现自己的身份不凡,却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够自信。

其实,读者们尽可大胆地想象和思考:不自信感,未必来源于外在力量的迫害与摧毁,抑或是不同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实质,来源于写作者本身?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反观当下,一些所谓的“名片文化”、风靡流行的观念,“人靠衣裳马靠鞍”……某些未识其人,便以外在标签定义人的作法,所传达是否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相对于其他民族文化所存在的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此反思。了解文化差异性对于每个民族都是一次成长、进步的机会。

三、诠释情感时艺术手法的异同

首先,我们从三个方面,论述屈原《离骚》和布莱克《天真之歌》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诗人的信仰、诗歌体裁、诗歌哲理性。从内容方面来看《离骚》: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诗歌当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诗人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此展现自己理想当中的现实世界。屈原作品的风貌,是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战国时代,楚国风俗迷信鬼神,楚人善巫蛊之术,宗教性的祭祀和祈祷在民间流行。屈原处于巫术甚盛的楚国,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原始的泛神论,给他的文学创作以充分的滋养。布莱克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布莱克自幼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由于对于艺术与美的无限热爱,催生出他对于上帝及世间万物的无限幻想。现代心理学对这种现象有比较合理的解释,认为有些儿童具有超人的敏锐感知能力,他们所看到的幻想,栩栩如生,是一种逼真的幻觉,这种超常能力其实是文化塑造的结果。因为布莱克成长在一个有浓厚宗教氛围的社会和家庭中,基督教意识已经成为他个人意识的一部分(蒋显璟,2011)。

从诗歌体裁方面来看,《离骚》与《天真之歌》都是由平民阶层所传唱的民歌乐调所演变的。所以,句式大多简洁明快,风格淳朴,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读来朗朗上口。屈原之于中國诗歌,标志其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更是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从两首诗所要传达的哲理思想来看,两者都是借对于一些具体的小的事物刻画,转达诗人的思想。布莱克在《天真之歌》中述说的,多为平民阶层的生活琐事,绵羊、猫头鹰、壁虎及树叶上的毛毛虫……简单质朴,尽显纯真之态。若要从相同里找不同,那就是中国之诗歌文学讲究文采,注重语言本身的华美。探究这两首诗的本质,哲理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湖水看上去平平静静,厚厚沉沉,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时间气息。如《天真之歌》开头所阐述的那样: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

刹那是永恒

四、结语

中西方传统文化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来说,品阅他国文化,不仅是双方情感上的激荡,阅历上的丰满,还是思想上的充实。本文从爱国情感角度,举例屈原的《离骚》和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窥探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避免不了文化的沟通与碰撞,这给我们带来创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不断创新,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胡骁,闫潇潇.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诗歌——看似简洁而通俗的语言中影射“严肃”的问题[J].英语广场,2016(7):25-26.

[2]纪晓建.汉代楚辞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蒋显璟.论威廉·布莱克的神话体系[J].文艺研究,2011(9):45-52.

[4]周宪.屈原与中国文人的悲剧性[J].文学遗产,1996(5):32-41.

项目来源:本论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带一路”外宣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978)阶段性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詹绍霞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布莱克威廉
破耳兔
清夜
新生
天真的预言
一粒沙子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威廉·福克纳的《熊》
不计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