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021-08-09易芙蓉张锐马玉文唐山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中外合作办学困境

易芙蓉 张锐 马玉文 唐山

摘   要: 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篇章的重要环节。随着办学形式的变化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中外合作办学之学生党建工作,存有难点。本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实问题,提出:应重视入党启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辅导与经常性谈心谈话,抓好中国先进文化教育和党建载体建设。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学生党建   困境   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推进,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培养思想品质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家国情怀、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質的涉外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教学与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具有差异性,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具有碰撞性,给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问题和现实诉求。

(一)学生群体家庭优越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大学生思想教育难度。

由于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三分之一以上课程直接由外方教师授课,教学成本高,因此学习费用一般高于普通专业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家庭普遍比较富裕,家庭条件优越,且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成长环境较好,吃苦耐劳的精神意识欠强,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欠强等。例如部分学生在毕业阶段不愿意就业,或者缓就业,声称家里条件好,不需要急着找工作,平时学习生活中比较松懈,家庭经济因素导致错误的求职择业观念。诸如此类问题,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难度。

(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差异性使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出现心理落差,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风险。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降分录取,即录取分数低于本校普通全日制专业学生,分数线的区别会影响部分学生在同校学生中的自我认同,有的学生甚至感到自卑。部分同学由于高考时全力冲击高水平大学失利而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造成心理落差,在入校时便埋下心理问题的种子,影响后续的学习生活。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全英文授课的模式,给语言能力较差的同学造成了极大的学习难度,如不加强语言学习,学生对整个大学四年课程无从着手,甚至荒废学业,加之本专业课程数量繁多,学习任务很重,学习压力较大,集中一段时间专门学习引进课程,学生无充足时间消化所学内容,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加重心理负担。

(三)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导致认识上的问题。

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过程中,国外教师的授课、国外教材的使用,主观来讲是为了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西方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但客观上会导致西方的意识形态融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大学生群体思想和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社会阅历不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采用双校园2+2、3+1等模式,党性教育容易出现暂停、不连续等现象,由于缺乏学习教育,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认识上的问题。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的龙头作用。

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质量的原则

中外合作办学区别于普通全日制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立足于中外合作办学独有的办学特点,结合项目运行实际,有针对性地发掘党建工作优化思路,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一)坚持育人导向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条件优越,应该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特质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高校应当把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且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特别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他们认识到尽管生活条件优越,但仍然能够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和拼搏,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没有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因此应当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善于劳动、乐于劳动、通过劳动培养自己的奋斗精神,磨砺自己的意志,更好地指导学习生活和实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任何时候都能够直面挑战,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

(二)坚持育心与商德相结合。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复杂、高考录取分数落差、入学学业繁重等现实情况,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更加脆弱和敏感,需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心理帮扶和关怀疏导。做好各项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同时,坚持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培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和变故,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挑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改善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帮助因高考失利而造成心理负担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努力才有成功的归因观,从入学教育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轻松应对大学生活。

(三)坚持构建文化自信。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导致人生缺乏方向和指引。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未来出国较多,接触的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化比较多,因此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做到连续性和长期性。帮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毫不动摇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共产主义终将实现,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心怀祖国,努力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三、提高中外合作辦学项目学生党建质量的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同时是我国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凸显的现实困境和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重视入党启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辅导与经常性谈心谈话、抓好中国先进文化教育和党建载体建设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入党启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在新生入学教育之际,及时、高效率地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等基本党的知识,入党程序、申请入党的条件及如何撰写入党申请书进行梳理导学,使新生进校时就开始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结合国史和党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和党的奋斗历程,以共产党员艰苦奋斗、不怕苦难不怕牺牲的良好精神品质作为今后学习和奋斗的目标及向上向善的榜样,在学生党建中融入劳动教育和养成教育。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意识地增加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主动劳动、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到一些基本劳动和社会劳动中,不断磨炼意志,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养成教育,培养努力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地完成学业、工作等。

(二)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辅导与经常性谈心谈话。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由于管理和培养模式与传统模式存在差异性,刚入校时的心理落差及入校学习后的学习压力,使得其在心理上有特殊性,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本质,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减轻多种压力,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要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及时疏导学生因各种家庭变故导致的情绪障碍、学业繁重复杂导致的情绪压力等,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容易出现波动和不稳定,要经常性地开展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谈心谈话,及时发现他们思想上的一些不良问题,及时纠正方向,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抓好中国先进文化教育和党建载体建设。

要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党史和国史教育,使学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能坚定政治信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涵养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正气、荟萃品德品质。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国际视野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要做好学生党员量化评价考核,通过各项指标积分制,推动学生党员更好做实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党建工作载体,如运用微信公众号、QQ群、学习强国交流群、网络党校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党的理论知识、党员先锋模范事迹、学生党建动态等内容,建立学生党员融入党建的时空联系,保证学习教育常态化不断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使其更加热爱伟大祖国,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意识。

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质量的价值意蕴

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思想过硬、政治可靠、品学兼优、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人才,无疑需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明确党对中外合作办学领导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需要维护党的利益。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海外求学过程中,要牢牢筑起思想防线,坚定信仰,时刻保持清醒,保持明确的立场,提高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感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研究,不只是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提供思路,更是为海外党建、海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支持、契机和可能,在大的环境和人文特征下进一步创新和提质势在必行。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质量提高,需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定背景和实际情况,挖掘潜在的现实诉求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探寻优化解决路径,不断开拓我国党建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刘戈.论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

[5]王琳,刘广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浅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2).

[6]张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析[J].党建研究,2015(31).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三全育人理念下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NJG-2020-0287)。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中外合作办学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