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2021-08-09雷智慧北京市东城区景泰小学教师
雷智慧/北京市东城区景泰小学教师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我们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也会尽己所能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恢复。但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他家庭的某些不当影响密切相关,急需寻求家长的配合;学生在咨询中表现出自杀倾向或行为、有伤害他人的想法,但他的家人对此毫不知情;或者学生当下的情况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已经超出心理教师的能力范畴,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尽快转介或寻找专业干预方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适当突破咨询中的保密原则,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与日常沟通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种沟通天然带着阻抗。大部分家长对与学校心理老师见面会心生忐忑,当听到自己的孩子有“抑郁症”“自伤行为”时会感到诧异、惊愕,本能地会拒绝承认,更别说积极地接受任何心理帮助。因此,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对于心理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结合心理健康工作纲要指导,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我从沟通前的准备,沟通时的原则、过程和技巧,沟通后的跟进三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沟通前的准备
不管是寻求家长的配合,还是与家长探讨学生转介问题,在沟通前进行充分准备,都能让心理老师在沟通过程中更加从容。沟通前的准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情况的准备
1. 心理老师在辅导中了解到的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原因解构、心理评估报告、已采取的辅导措施及反馈、待与家长探讨的问题及家长配合的大致方案。
2. 班主任掌握的学生基本情况。包括:
(1)该生在班级中的基本表现,包括学习成绩、人际交往情况、参与班级活动的情况、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等,以及该生现在和过去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2)该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家庭教育模式、家庭主要成员、孩子的主要照料者、家庭氛围等,通过了解这些来发现该生是否存在单亲、父母关系不和、管教过严、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等家庭关系不良或缺位的问题。
此外,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还应了解哪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比较有话语权,哪位家长更容易沟通,以便在沟通出现阻抗时,能借助家长的力量说服家长。
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了解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就足够了。但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可以在承诺保密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朋友、同学方面了解该生近期的特殊言行、重要生活事件,以保证对学生情况有客观全面的把握。
(二)沟通预期的准备
通常情况下,与家长沟通需要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共同参与,当学生心理问题已达到高危需转介的程度时,则由心理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领导多方参与。因此,在会见家长前,需要几方人员提前开会交流、商讨会谈框架,对各自的分工做到心中有数,形成一致的处理思路,以便能在会谈过程中相互支持和补充。
沟通时的原则、过程和技巧
与家长展开会谈尽管会遇到阻抗,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信念,即会谈的目的是达成家校间良好的合作,探讨当下学校和家长各自的职责和教育优势,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人生低谷,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的交流,往往更能深入人心。
(一)沟通的原则
为了让家校的沟通更加顺畅,在沟通中还应该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
1. 客观公正的原则。向家长描述学生问题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基于事实准确地描述会让家长放下阻抗,感谢老师的用心观察,并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在描述时,可以用“在……时候,他出现了……行为,对他造成了……的影响”这样不带主观判断的陈述句。如果有准备好的观察记录,也可以通过分享手写记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一定避免在交流中给学生随意贴标签、做判断。
2.尊重理解的原则。与家长探讨学生的问题或指出家长的不当行为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在“被教育”,因此我们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发现家长“不当”的教育行为背后对孩子的爱,理解家长教育中的困难处境,让家长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3.聚焦问题解决的原则。与家长会谈不是为了向家长抱怨孩子给学校带来的麻烦,也不是为了指责家长,因此,营造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氛围非常重要。可以在会谈前设定会谈的时间范围,并说明用多久来梳理学生的情况,再用多久来讨论干预方案。不停留在问题本身,而是聚焦于提供积极建议和形成家校共同协商的方案,是建设性会谈的一个重要原则。
(二)沟通的过程
与问题学生家长沟通时,遵循一些基本的流程,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常规流程如下:
1.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通过电话方式取得联系,约好心理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并建议父母双方一同前来。
景泰小学特色家校活动—— 我与校长面对面
笔者给孩子们做关于青春期的讲座
2.正式会谈中,流程如下:
(1)心理老师向家长说明咨询和辅导中的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并明确告知家长,会谈中讨论的孩子的情况,学校会严格保密,一切以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为出发点。对于需要转介的学生家长,心理老师还需要出示和说明中小学严重心理问题转介流程和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与流程,让家长明白所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一律按照此制度执行,打消家长“被区别对待”的顾虑。
(2)心理老师需详细说明该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和严重程度,学校已经采取的相关辅导措施及效果。同时引导家长回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近期的变化,以及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心理老师要及时表达对家长困扰和担忧的理解,同时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
(3)班主任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先从学生积极的表现进行描述,唤醒家长对孩子能好转的期待,然后再提及孩子出现问题的方面,通过分条陈述来说明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对他的影响,同时真诚表达希望家长配合,尽快带领孩子走出困扰的愿望。
(4)心理老师引导家长看到孩子当下实际状况与未来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并说明通过更具发展性的辅导和家庭支持后,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变化和进步,激发家长改变的动机。之后,呈现需要家庭配合执行的辅导方案和计划,细致讲解方案中家长责任的部分,包括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学校协同互动的频率和途径等,保证家长能够全面理解方案的目的、具体要求。如果可以,心理老师讲解完后,邀请家长自己对方案的核心部分进行复述。
对于非高危转介学生而言,以上四步基本能达成家校协同的一致意见,则直接进入沟通后的跟进即可。对于高危转介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从第四步开始执行以下操作:
(5)心理老师向家长普及学生涉及的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运用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准确描述疾病的核心症状、主要影响、可能原因,并明确表达学生的特殊情况超出了学校心理咨询的范围,也超出了心理老师的胜任力范畴,需要家长将孩子转介到校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以便及时缓解孩子的问题。
(6)德育领导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关心,同时强调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学校层面表达希望家校合作为学生心理康复不懈努力的愿望。
笔者主持父母效能培训
笔者(左二)主持父母效能培训
德育副校长王慧瑾(左二)与学生家长交流家教理念
(7)家校双方共同协商转介相关方案和手续。如果家长愿意将学生转介至专业机构,则由心理老师填写学生心理问题转介信(一式两份,一份留校,一份由家长转给专业机构)。学生就医后,需向学校及时反馈就医情况及结果,将评估结果及诊断证明以复印件的形式留存学校以备案。遵医嘱暂时不能上学的,需要家长出具医院证明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交请假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如果学生家长不同意转介,希望学生继续留校学习的,学校首先要向家长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以及学校能够提供的辅导,并结合情况对学生签订《不自我伤害协议书》,其父母和学校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
当然,如果事先预计家长阻抗较强的,在进行会谈时,还可以邀请校外心理专家或专业机构心理医生参与会谈,从专业角度说明学生的具体情况,后继治疗可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可能出现的治疗效果等,从而增强家长寻求专业机构帮助的信心及动力。
(8)整场会谈需全程录音,对所有与会人员的谈话内容做好详细书面记录,并请家长在会谈记录上签名,备存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三)沟通的技巧
在以上八个步骤中,随时都可能会因为探讨的问题较为沉重而引发家长的焦虑,因此会谈中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来促进双方的认同与接纳:
1. 运用一定的肢体接触,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被接纳、被理解。如家长到来时可以握手欢迎,家长陈述孩子情况自身情绪不能自已时递上纸巾或帮其捋捋后背。
2. 即使讨论的是问题,也尽量用温和、从容、平静的语气来表达,不要在语言中传递过多的无力感,而是理性地看到孩子问题的出现是改变的契机,帮助家长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
3. 坚信家长和学校是教育与帮助孩子的同盟军,即使最终有些意见未能达成一致,也理解家长当时的难处和认知上的不足,争取以后进一步配合的机会。
通过以上过程,我们以寻找更适合孩子的发展策略为目的,与家长展开了全方位的会谈,在明确双方责任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家校间良好的合作。
沟通后的跟进
家校沟通是学生辅导和转介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沟通的终结。当家长作为孩子的重要支持系统参与到学生的辅导中后,我们要结合家校合作的方案,一方面继续按照该生的心理咨询计划定时对学生进行咨询,另一方面要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家长在执行辅导方案中的进展和困惑,结合实际与家长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会面或交流,直至学生的问题行为全部消除。
对于转介接受专业心理帮助的学生而言,心理老师在暂停学校心理咨询的前提下,要主动通过班主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治疗进展,提醒家长遵医嘱让孩子定时定量服药,加强对学生安全的保护,直至学生康复返校。心理老师再进一步跟进学生的情况,确保学生情况反复时能及时察觉并启动相关辅助措施。
转介不成功的学生,除将学生纳入学校预警系统,及时上报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外,学校需形成专项工作小组,由心理老师、班主任关注学生动态,同时调动其他学科教师和部分学学的力量,制定保密性强的监控方案,保证该生的在校安全。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和学校是关键的两个支持系统,双方通过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激发彼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为学生寻找更好的发展策略,对每一个深陷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都将是照亮他健康成长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