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荠菜—鲜食玉米—青花菜四季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1-08-07严继勇许园园邢苗苗宋立晓曾爱松

长江蔬菜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花菜穴盘真叶

严继勇 许园园 邢苗苗 宋立晓 曾爱松

导读:冬春荠菜—春夏鲜食玉米—秋冬青花菜的多元多季茬口栽培模式实现了轮作换茬,降低了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了连作障碍,达到了降耗减污、节本增效的目的。芥菜可分批播种多次采收以提高产量和效益,玉米和青花菜均采用穴盘育苗以提高幼苗抗逆性。

荠菜“三播多收”栽培技术体系示范现场

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不同作物多元多季茬口轮作模式,不仅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品种和供应时间窗口的需求,而且能实现轮作换茬,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连作障碍,达到降耗减污、节本增效的目的,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示范推广了冬春荠菜—春夏鲜食玉米—秋冬青花菜的多元多季茬口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冬春荠菜于11月初首次撒播,搭小拱棚,12月初以采大留小的方式采收第一批荠菜,同时撒播第二批荠菜种子,12月至次年4月分批多次采收上市。

春夏鲜食玉米3月中旬采用穴盘育苗,或4月初大田直播,7月初采收。

秋冬青花菜于7月中下旬基质穴盘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11月初开始采收上市。

2 冬春荠菜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秋冬茬应选择耐寒品种,如板叶荠菜(上海地方品种)等,春秋茬选择花叶类型品种,如百脚荠菜等。

荠菜

2.2 种植要求

①整地 前茬青花菜采收结束后,每667 m2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三元复合肥(N-P-K=45-45-45)30 kg,耕翻20~30 cm,作成宽1.0~1.2 m、高15 cm左右的畦,保持畦面平整,土壤细碎,土层疏松,下实上软。沟深15 cm左右,顺直,便于排水。

②播种 667 m2用种量为1.0~1.5 kg。用2~3倍种子质量的细干土与种子拌匀,撒播于畦面,用铲锹轻拍镇压。也可划沟条播,沟深2 cm左右,播种后覆细土,轻压。用喷壶均匀洒水至土表湿润。有条件的可搭小拱棚,覆盖薄膜。

③追肥 2片真叶时视苗情进行第一次追肥,如叶色淡绿、生长缓慢时则应追肥。一般结合浇水,每667 m2施用硫酸铵或尿素15 kg。以后每隔20天或每次采收后追施一次上述肥料,每667 m2施15~25 kg。

④采收 播种后35~45天采收第一批。一般采大留小,采密留稀。采收后进行第二次播种,667 m2用种量为0.5 kg。以后当植株长到15片真叶时即可采收。多种多收,667 m2产量为1 500~2 000 kg。

3 春夏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熟食、速冻的鲜食玉米品种,如苏玉糯11号、苏科糯三号、苏科花糯2008等。

3.2 种植要求

①整地 鲜食玉米的风味品质与肥料种类密切相关,应多施用有机肥。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每667 m2施腐熟粪肥2 000 kg、饼肥150 kg作基肥。耕翻30~40 cm,作成宽2.0~3.0 m的畦,四周开宽30 cm、深20 cm以上的排灌沟。保持畦面平整、无大块土团。有条件的,可在畦面铺透明或黑色或银灰色地膜,透明地膜有利于提高土温、抵御早春寒流和提早采收玉米,后2种不透明地膜有助于抑制杂草生长。

②播种 3月中旬在大棚内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穴盘规格为50孔或72孔。4月初多大田直播。每667 m2播种量1.0~1.5 kg。大小行定植或播种,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25 cm左右。直播时每穴2粒,4~5片真叶时每穴定健壮苗1株。每667 m2种植4 500株左右。

③大田管理 大喇叭口期时追施穗肥,行间打穴,667 m2施尿素25~30 kg。吐丝期结合治虫施硼肥,667 m2施1.0~1.5 kg,以提高商品性。

④采收 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收。过早采收,花糯品种穗粒尚未完全显现,其他纯色品种则糯性不足、产量偏低;过晚采收,则米粒老硬,品质变差。667 m2产新鲜穗棒850 kg左右。

4 秋冬青花菜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熟品种,如耐寒优秀、四季绿、幸运等。

4.2 种植要求

①育苗 a.育苗时间与场所。工厂化育苗时间在7月中旬,散户自育苗时间为7月底8月初。多在大棚内播种育苗,棚顶覆盖薄膜和遮阳网,防暴雨和暴晒。

b.育苗盘规格。散户育苗建议采用50孔育苗盘,工厂化育苗采用72~128孔育苗盘。

c.育苗基质。选用十字花科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按基质总质量的0.5‰加入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其他广谱性杀菌剂,加水搅拌至湿润,以手握成团、握紧时刚有水滴渗出、松手即散的状态为准。

d.播种装盘。将配好的基质装在穴盘中用木板或手掌刮平,使每个孔穴都装满基质,装盘后各个格室应能清晰可见,松紧程度以装盘后左右摇晃基质不下陷为宜。

将装好基质的穴盘垂直码放在一起,6~10盘一摞,上面放一只空盘,两手平放在盘上均匀下压,穴深1 cm为宜;或用自制的压穴板压穴至要求深度。

e.点播。用水管向穴盘适度喷水1次,待水完全渗透后,将种子点在压好穴的穴盘中,每穴1粒,播种深度0.5~1.0 cm。

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一般为0.6~0.8 cm。用刮板或手掌刮去多余基质,使基质与穴盘格相平。然后再浇一次透水,以水刚好从盘底流出为宜。畦面盖草帘,或报纸,或遮阳网。

②苗期管理 a.温度。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22~25℃。此时气温很高,注意通风、遮荫、降温。

b.水分。出苗前基质持水量保持在85%~90%;幼苗出苗后子叶展开到第1片真叶长出,持水量保持在75%~85%;1叶1心至2叶1心,持水量保持在80%~85%;3叶1心至成苗,持水量保持在75%~80%。育苗期间温度高,蒸腾量大,幼苗容易失水,中午前后注意观察叶片,如出现萎蔫状态应及时在傍晚或清晨浇水。处于边行的幼苗最容易出现失水现象,浇水时多加注意。

c.追肥。幼苗期每667 m2喷施0.5%尿素液1~2次,或氨基酸叶面复合肥300~600倍液1~2次。

③定植 幼苗4~6片真叶时为最佳定植时期。定植株行距40 cm×50 cm,每667 m2定植2 500株左右。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并经常查看苗情,及时补栽,保证全苗。

④田间管理 a肥水。水随肥走,肥水一体化。整个生长期可追肥2~3次,优先使用高品质水溶性肥料。第1次:活棵后7天左右,冲(喷)施水溶性复合肥(N∶P∶K=20∶30∶10)10 kg/667 m2,结合冲(喷)施1次液体有机肥1 000~1 500倍液。第2次:封行前,667 m2冲(喷)施水溶性复合肥(N∶P∶K=30∶10∶20)10 kg,结合冲(喷)施1次液体有机肥1 000~1 500倍液。第3次:结球始期,冲(喷)施水溶性复合肥(N∶P∶K=20∶10∶30)10 kg/667 m2,结合冲(喷)施1次液体有机肥1 000~1 500倍液。生长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75%以上,结球期土壤含水量85%,雨季及时排水,以防渍害和病害发生。

b.除草。封行前结合松土,除草1~2次。

⑤采收 采收前1周不施用肥料、不浇水。采收标准为定植后生长天数符合品种描述的成熟期,或花球边缘小花球处于要散不散状态,或者根据收购商的标准采收。于晴好天气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收,采收时若气温高于25℃,需要送至冷库预冷,在0~1℃条件下低温贮藏。

⑥包装、贮藏和运输 花球用无污染的材料、容器包装和装箱。一般加冰进行冷藏密封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运输途中防雨淋、冰冻。

5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种子、土壤、设施消毒培育健康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①荠菜 生长期间病虫害较少,以蚜虫和霜霉病为主,蚜虫采用黄板诱杀,或用10%蚜虱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杀。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周喷1次,共喷2~3次。

②玉米 主要病害有锈病、茎腐病,虫害有烟粉虱、玉米螟、斜纹夜蛾。锈病,于病斑发生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茎腐病,于抽雄前10天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75 g/667 m2或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于迁飞前1周用25%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667m2+5%锐劲特(氟虫腈)水乳剂40~50mL/667m2喷雾;玉米螟,于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00亿/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600~1 000倍液灌心防治;斜纹夜蛾,优先使用斜纹夜蛾性诱剂、干扰剂诱捕成虫或干扰其交配,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于2~3龄幼虫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③青花菜 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虫害有蚜虫、斜纹夜蛾等。黑腐病防治同玉米茎腐病,霜霉病同荠菜霜霉病防治;蚜虫及斜纹夜蛾同荠菜、玉米防治方法。

采收前10~15天不要施药,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青花菜穴盘真叶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黄豆幼苗生长过程中第一真叶与第二真叶生理指标的比较
我国青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青花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褪黑素调控呼吸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延缓采后青花菜衰老
西藏加查县濒危药材桃儿七真叶分化研究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蔬菜穴盘育苗基质选择及配制
穴盘基质育苗成功的八大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