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素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2021-08-07李梦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核素线片椎体

李梦婕

(青海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当前临床上已经可以广泛与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该手术的指征主要是新鲜椎体骨折,一般以MRI诊断结果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不过在实际检查中,有些患者由于背部疼痛或幽闭恐惧症等,无法完成MRI检查。近年来,有研究显示[2],可采取X线片配合核素骨显像的方法进行定位,效果比较良好。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40例共48个椎体,研究核素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40例共48个椎体,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1~86岁,平均年龄为(73.5±2.6)岁。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T值≤-2.5,符合骨质疏松症的判定标准。骨折椎体均位于T10-L4椎体,包括14个胸椎和34个腰椎。术前X线片显示椎体骨折的压迫在10%~50%之间。所选患者均无明显创伤或仅有轻微创伤史,主要症状为背部和背部疼痛,坐、翻身时加重,有的患者被迫躺在床上。查体见椎体棘突或棘旁棘突有明显叩诊痛、压痛。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中,新鲜骨折椎体的定位是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一步一步地进行。首先,根据病人的体检结果,X光片(设备型号SRO 33100 ROT 360)结果,全身骨显像(设备型号symbia T16 spect)结果,对新鲜骨折椎体位置初步判断。然后将确定的骨折椎体分别和单独MRI(设备型号GE HDXT 1.5T)或骨显像结果(设备型号symbia T16 spect)对比,进而明确定位准确率。确定后,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以C型臂X线机透视(设备型号OEC 9900 Elite)术前定位,并对骨折椎体进行标记。消毒铺巾后使用1%的利多卡因5 mL,局部浸润麻醉。进入骨折椎体的椎弓根到达椎体的近端。将骨水泥制备并固化至黏稠阶段后,在透视下缓慢注入椎体,随时观察骨水泥的弥散和填充情况,观察患者下肢的运动情况。完成后,待骨水泥完全凝固,退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止血。

1.3 评价指标

根据综合检查结果初步定位骨折椎体,然后分别与单独MRI或全身核素骨显像结果对比,明确骨折定位准确率。根据最终定位结果,行局麻经皮椎体成形术,并评价手术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处理,用(x-± s)和率(%)的形式,代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用t和卡方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核素骨显像定位准确率

在入选的40例患者中,术前MRI定位48例骨折椎体,位置为T10-L4,其中胸椎14例,腰椎34例。8例同时发生2例椎体骨折,其余32例为单椎体骨折。在经MRI确认的40例骨折患者的48个椎体中,全身核素骨显像显示核素聚集,但在MRI未显示的8个椎体中,也出现了放射性核素聚集,均在L4、L5。查体+脊柱X线片+全身核素骨显像联合定位结果,与MRI定位结果均完全符合,准确率为100.00%。

2.2 患者手术疗效水平评价

所有患者有一个运行平稳,注入骨水泥量在一个椎体是2.5~6.0 mL,平均(4.1±0.5)mL。每个椎体的操作时间为20~35 min,平均时间为(27.8±3.6)min。术后X-射线复审显示良好的骨水泥没有泄漏扩散。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骨水泥中毒等并发症。术后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VAS评分为(3.4±0.5)分,低于术前的(7.3±1.8)分,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疼痛复发。

表1 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 s,分)

表1 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 s,分)

?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内钙质流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症状。而由此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可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此类骨折,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3]。同时术中采取局部麻醉,对患者全身状况无明显影响,对身体状况较差或年龄较高的患者,都能够适用。在该手术中,需要借助影像学技术辅助,骨水泥等生物材料通过皮肤注入骨折椎体,以提高骨折椎体的稳定性和强度,并部分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来说,新鲜椎体骨折是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主要指征,而目前国内外均采用MRI技术作为判断是否为新鲜骨折的主要依据[4]。同时MR I抑脂像特异性较高,因此诊断准确率也要高于X线片和CT检查。不过,MRI检查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或不适合接受MRI检查,因此需要探寻其他的影像学技术,满足此类患者的诊断要求。

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中,也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5]。本文研究显示,在MRI确认的48个骨折椎体中,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显示相应椎体的特征性放射性浓度。因此证明了核素骨显像在椎体骨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不过,检查中发现了8个MRI未证实为新鲜骨折的椎体,核素骨显像结果仍为放射性核素聚集,表明该方法在诊断特异性方面比较低[6]。但此后以MRI确认的骨折椎体为准进行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结果显示这8个椎体均为非责任椎体,核素骨显像结果也有一定假阳性的可能性。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成像方法是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以99mTcMDP为代表的示踪剂,作为有机磷酸盐具有较好的亲骨性,在骨代谢中也可参与。骨组织基于不同的成骨情况、古矿物质代谢情况、局部血流情况等,对反射性核素有着不同的摄取量[7]。新鲜骨折的椎体表现为局部水肿充血和骨修复的高活性,因此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出现异常浓度的放射物。不过在骨性关节炎、椎体感染、肿瘤等疾病中,由于椎体局部血流升高,核素扫描仍然可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的情况。因此,在椎体骨折的诊断中,核素骨显像更多的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方法,部分同时存在椎体骨折和椎体局部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加以注意。

本研究中出现的8个椎体,均在L4、L5分布,这两个椎体承担了人体主要负重,所以可能发生慢性损伤,所以在这一位置容易由于慢性劳损等原因,出现放射性核素聚集的表现[8]。为了尽量减少此类假阳性情况的出现,在临床应用当中,可以采取核素骨显像联合术前查体、X线片的方法,通过相互之间的补充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解决了核素骨显像假阳性的问题。可见,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取代MRI检查,满足了部分特殊患者的检查需求。

综上所述,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中,核素骨显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仍无法完全取代MRI检查。对于无法完成MRI检查的患者,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查体、X线片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核素线片椎体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核素分类开始部分的6种7核素小片分布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核素分类的4量子数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