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探究
2021-08-07李铁军
李铁军
冠心病心绞痛在我国临床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状态,本类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相对较差,因此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表达相对异常[1],另外,近年来临床中较多研究显示,本类患者的氧化损伤状态相对突出,而酶抗氧化指标作为氧化应激失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研究虽可见,但是与血管功能状态的关系研究未见。因此,本研究就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大连康复疗养中心2017年11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0例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包括男39例,女31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1.3±6.6)岁。观察组包括男40例,女3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1.6±6.3)岁;CCS分级:1级者20例,2级者17例,3级者17例,4 级者16例。两组的性别构成与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0~75岁者;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观察组为初诊冠心病心绞痛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肌炎等疾病者;合并感染者;合并肝肾肺等疾病者;合并糖尿病等疾病者;近期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者。
1.3 方法 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5.0 mL,将血标本进行离心,取离心后的血清部分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血清酶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 及过氧化氢酶(CAT)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且均由两名经验丰富者进行操作检测。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CCS分级者的检测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
1.4 统计学检验 采用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进行重复方差分析,指标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CCS分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比较(±s)
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TAC=总抗氧化能力,CAT=过氧化氢酶;与1~3级者比较,*P<0.05;与1~2级者比较,#P<0.05;与1级者比较,&P<0.05。
SOD(nU/mL) TAC(kU/L) CAT(U/mL)观察组组别 例数1级2级20 17 79.31±6.63 75.10±5.26&11.86±1.50 9.20±1.33&25.01±2.01 22.21±1.93&3级 17 70.01±5.01# 7.68±1.20# 19.17±1.63#4级 16 65.27±3.98* 5.76±0.83* 16.20±1.50*F值 22.688 75.671 79.810 P值 <0.001 <0.001 <0.001整组 70 70.10±5.16 8.10±1.26 20.12±1.86 82.82±6.79 13.36±1.63 26.27±2.21 t值 12.479 21.360 17.813 P值 <0.001 <0.001 <0.001对照组 70
2.2 两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CCS分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注:vW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sV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1~3级者比较,*P<0.05;与1~2级者比较,#P<0.05;与1级者比较,&P<0.05。
vWF(%) sVCAM-1(μg/L) sICAM-1(μg/L)观察组组别 例数1级2级20 17 101.31±7.63 126.76±9.87&301.31±27.63 398.26±29.93&110.76±10.61 139.98±11.79&3级 17 150.39±11.26# 499.76±33.37# 170.21±13.99#4级 16 186.77±13.96* 613.90±37.89* 209.80±16.35*F值 201.239 308.909 181.595 P值 <0.001 <0.001 <0.001整组 70 137.67±10.56 430.99±31.31 165.65±13.63 80.16±6.31 268.76±25.32 103.97±9.93 39.113 33.707 30.601<0.001 <0.001 <0.001对照组 70 t值P值
2.3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绞痛患者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较差,与之相关的指标呈现一定幅度的变化波动,而vWF、sVCAM-1及sICAM-1等作为常见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其在本类患者中多呈现高表达状态[3-4],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研究较多,但是其在本病患者中的研究差异也较为显著。另外,氧化应激状态是与血管损伤及修复密切相关的指标,而酶抗氧化指标作为氧化应激过程中的重要反应指标[5-6],其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较为突出,因此在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研究多见,但是其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细致表达研究也存在差异[7-8],同时其与上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研究未见,因此更为全面细致的探究极为必要。
本研究就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显著低于健康同龄者,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同龄者,不同CCS分级冠心病心绞痛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分析原因,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功能受损有关,其受损程度加强的同时,其血管受损程度加重,因此相关的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表达升高,而酶抗氧化指标在此过程中,对于血管损伤的修复受损能力也受到影响,表现为相关指标的异常表达,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9-1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清酶抗氧化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上述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