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08-06陈华东尚学红郭昌庭龚向东

医药前沿 2021年17期
关键词:皮温踝肱截肢

陈华东,尚学红,郭昌庭,龚向东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作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与患者胰岛素分泌数量不足和胰岛素功能弱化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能进行合理控制,往往会面临截肢风险,从而对其行动能力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大量资料显示,糖尿病可导致周围神经损害,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3]。在其共同作用下可导致足部伤口不容易愈合,严重时可导致截肢[4]。在临床过程中,传统疗法主要采用手术对坏死组织及脓肿进行引流、清创,严重时需对患者进行截肢治疗[5]。然而传统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相对欠佳,基于此,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提出了使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构想。本文选择2017年2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Wagner 3、4期糖尿病足患38例,旨在分析在糖尿病足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1.53±2.48)岁;Wagner分期:3期25例,4期13例。已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患者和家属完全知情,并愿意签订相关的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进行治疗,术前使用胰岛素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 mmol/L左右。手术如下:在胫骨中下段内侧作一长约10 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筋膜表面,确定截骨的范围。在截骨范围中间纵行切开骨膜,并向两侧完整掀开骨膜,显露截骨区域,按照计划好的截骨范围,细钻打孔,薄骨刀截骨,截骨的时候注意保护骨膜,勿伤及骨髓,形成可活动骨瓣,在骨瓣上下部各植入一枚2、5 mm Schanz针,然后在胫骨近端和远端分别平行植入两根直径为4 mm Schanz针,安装支撑外固定支架,最后在外固定支架上装两个可活动的横向牵引器,横向牵引器与牵引针固定连接,手术完毕。手术的成功因素主要是,保证大动脉血管的通畅,尽量减少对骨膜及骨髓的破坏。术后5 d视局部伤口情况开始缓慢横向搬运,每天1 mm,分4次完成,21 d后停止,再次复查患者胫腓骨正侧位片,反向搬移胫骨骨窗,每天向下搬移1 mm,分4次完成,21 d后停止,将胫骨骨窗放回原位。1个月后复查,根据骨愈合情况拆除骨搬运装置。治疗期间严格控制血糖,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对溃疡创面,定期换药,必要时使用VSD负压吸引装置。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患肢皮温及记录足部溃疡愈合时间、疼痛患肢CTA检查情况等,其中患肢皮温为皮温枪测量患肢骨搬移区、踝关节前方中点、足背中点皮肤温度;术前及术后12周复查患肢CTA,观察胫骨骨搬移区域及足部微血管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VAS评分及皮温对比

经过治疗,患者踝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患者肢皮温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和VAS评分及皮温对比(±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和VAS评分及皮温对比(±s)

时间 例数 踝肱指数 VAS/分 皮温/℃治疗前38 0.52±0.21 6.55±0.56 29.12±0.68治疗后38 1.02±0.22 3.42±0.59 35.05±1.01 t 10.134 23.720 30.023 P<0.05 <0.05 <0.05

2.2 足部溃疡愈合情况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35例患者的足部溃疡完全愈合;5例患者骨搬运区域局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3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最终截肢。骨搬运开始后7 d,患足溃疡创面逐渐出现新鲜肉芽,3周后可观察到创面面积逐渐减小。患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6~15周,平均(10.93±1.12)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等情况逐渐减轻,胫骨骨窗均获得完全愈合,取除外架后未发生胫骨骨折。

2.3 患肢CTA检查情况

术前及术后患者下肢均行CTA检查。结果显示,下肢动脉逐渐开放,搬运窗周围的侧支动脉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足背动脉显著增粗且清晰可见。

3.讨论

作为糖尿病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这一问题上,医疗人员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旨在进一步推动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改善。现阶段,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其中,在临床过程中,常规手术疗法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同时,伤口清创以及抗感染等疗法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基于传统疗法,虽然大部分糖尿病足都能得到愈合,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足末梢的血液循环问题,创面组织不能得到长期的营养供应,因此复发率很高。如何改善糖尿病足的末梢血液循环是治疗的关键,因此结合大量医疗专业知识与临床治疗经验,医疗人员提出了使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构想[7]。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胫骨横向骨搬运术通过张力-应力原理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血运的重建,血运的重建又促进了神经的再生,对于溃疡坏死创面的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8-9]。本文显示骨搬运后患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患者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等情况逐渐减轻,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踝肱指数,患肢皮温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也明显降低,CTA检查结果也证实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表明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应用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综上所述,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具有疗效确切,病情改善快,减少截肢概率,病情不易复发等特点,能使患者的心理创伤和经济负担得到明显减轻,其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皮温踝肱截肢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特征研究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皮温变化的研究进展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皮瓣术后皮肤温度的应用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