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1-08-05马秋云王正田孟海超常永霞孟朋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脑卒中

马秋云,王正田,马 崇,孟海超,李 娇,贺 鹏,常永霞,孟朋民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马秋云,王正田,马 崇,孟海超,李 娇,贺 鹏,常永霞,孟朋民

摘要: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肢体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肌张力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期;悬吊运动训练;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No.20170812)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E-mail:492936846@qq.com

引用信息马秋云,王正田,马崇,等.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4):2428-2431.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4.032

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脑卒中软瘫期如不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肢体长时间处在松弛无力的状态,可引起肌肉萎缩,造成肢体运动功能丧失,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1],而在脑卒中发病的6个月内,肢体痉挛发生率亦较高,崔利华等[2]通过对355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发现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通常在3个月内出现,上肢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下肢。Urban等[3]报道,首次发病并伴偏瘫的脑卒中病人,6个月时痉挛发生率为43%;Lundstrom等[4]报道,49例脑卒中病人6个月时痉挛发生率为23%,均低于我国的65.6%[1]。因此,脑卒中后肌张力异常的情况需给予高度重视。目前,针灸、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等对肌张力的恢复均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旨在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初次发病,病程2周至6个月,且患侧肢体肌张力按“肌张力的神经科分级方法”分级2~4级的病人;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冠心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病变不能耐受康复训练以及有康复训练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30~55岁,平均49.82岁;平均病程38.65 d;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治疗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32~54岁,平均51.27岁;平均病程40.28 d;脑梗死30例,脑出血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常规的运动、作业、物理因子等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2 h;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h,并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悬吊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0.5 h。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悬吊运动训练具体方法:①病人取仰卧位,双手置于胸前,悬吊带置于膝关节,做伸膝、屈膝动作;悬吊带置于踝关节处,做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动作;②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平放,悬吊带置于腕部,做肩关节内收、外展动作及前屈、后伸动作;③病人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健侧上肢肩关节前屈90°,悬吊带置于患侧踝关节处,做髋关节的前屈、后伸动作;悬吊带置于患侧腕关节,做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动作;在病人能够承受的情况下治疗师可适当拍打悬吊带,起到一定振动作用;每个动作5次为1组,共做4组,每组间隔30 s。

1.3 观察指标

1.3.1 肌张力 按照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肢体肌张力,将0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与Ⅳ级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显效:肌张力恢复正常或降低2分以上;有效:肌张力评分降低1分;无效:肌张力未降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评分方法见表1。

表1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方法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包括10个方面,总分100分。

2 结 果

2.1 两组上肢肌张力康复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上肢肌张力康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下肢肌张力康复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肌张力康复效果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3 讨 论

肌张力是一种肌细胞间相互牵引而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其产生及维持依赖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系统的支持[5]。一旦发生间歇或持续性的肌肉痉挛性收缩则会导致病人不可自控的异常运动、异常姿势或两者兼有,从而影响人体的自主活动。机体内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在正常情况下牵张反射存在抑制机制,以保证反射适度。但当脑和脊髓疾患累及锥体束时,不同类型的抑制机制丧失导致牵张反射过度,协同肌和拮抗肌的运动失衡,使姿势系统趋向于过度收缩,最终导致痉挛状态的发生[6]。而脑卒中病人由于大脑的运动中枢发生病变,从而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有效调控,导致躯体处于肌张力异常的状态,长时间的肌张力异常会使肢体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影响病人的整个恢复周期[7]。多数脑卒中病人会经历一个肌张力降低然后逐渐升高的过程,一旦肌张力过度升高,则会出现肢体僵硬、运动障碍,也就进入脑卒中痉挛期。目前,肌张力异常病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般治疗、理疗、口服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从而实现运动功能的最大改善[8]。2008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AAN)[9]通过的肉毒毒素治疗运动障碍疾病指南和2016年更新的AAN指南[10]以及我国2018年出版的首部《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11],都用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基于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状态是通过在不同部位打断牵张反射环路或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功能,以降低受累肌肉的兴奋性而生效[12]。因此,外科手术也是目前缓解肌痉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目前的康复治疗中,悬吊运动训练的应用日益广泛。林茂顺[1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悬吊运动训练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性腰背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王欣等[14]通过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悬吊运动训练对于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有效性,还有众多学者应用悬吊运动训练来治疗小儿脑瘫、脑卒中等疾病,均取得了显著成果[15-17]。本研究将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痉挛期的脑卒中病人,观察其肢体痉挛状态的改变,发现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的肢体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下肢的改善作用较上肢明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悬吊运动训练的内容可分为对病人的测试及治疗,测试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弱链及运动弱点的寻找,治疗则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牵引、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和肌肉潜能训练[13]。因此,对于痉挛期的脑卒中病人,把肢体悬吊起来,使病人处于失重状态,失重状态本身即可使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从而初步缓解过高的肌张力,然后通过让病人保持不同体位下的悬吊,寻找病人的运动弱链,既可发现病人处于弱势的核心肌群,又可找出四肢的运动弱点,再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核心肌群整体得到强化;另一方面,悬吊给病人提供的支点并不稳定,病人需反复自我调整,强化了病人的姿势控制,使躯干的平衡、协调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弱化了病人的异常运动模式。然后让病人主动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及腕关节,在失重条件下,用较小的力量即可发生明显的关节运动,而关节运动的本身就是对痉挛肌肉的牵拉,也是对肌力的锻炼,因此,既可强化拮抗肌的力量,又可缓解痉挛肌肉的紧张程度,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悬吊运动训练方法康复效果明显,并且充分借助悬吊带的力量,极大程度地解放了康复治疗师,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悬吊运动训练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痉挛期脑卒中病人的肢体痉挛,明显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是目前悬吊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各式各样,没有统一的流程,且训练效果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理论,改善训练方法,使悬吊运动训练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收稿日期:2020-04-21)

(本文编辑 王丽)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脑卒中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降纤酶联合α—硫辛酸和单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