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民族体育教学改革、传承、发展的思考
2021-08-03倪东业万利胡庆华
倪东业 万利 胡庆华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当下,凸显民族高校体育教学民族特色,加快民族高校民族体育的改革、创新、发展,成为热点的话题。民族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为挖掘、整理、推广、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展示民族体育风貌,打造民族体育品牌,提升民族体育学科建设,通过民族高校民族体育教学改革、传承与发展,为民族地区培养既有现代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又有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 民族体育;教学改革;培养;传承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湖北省民宗委专项课题“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
[作者简介] 倪东业(1966—),男(土家族),江苏扬中人,学士,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6-0045-04 [收稿日期] 2021-02-01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高校体育内涵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是民族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中华文明延續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被赋予了传承、转化、实践、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领域,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过程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并通过民族体育在高校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推动高校各民族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筑立。如何凸显民族高校体育教学的民族特色,加快民族高校民族体育的改革、创新、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湖北民族大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创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团队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成果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本研究结合湖北民族大学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民族体育教学的改革、传承、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校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
(一)民族传统体育为高校教学提供教学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农耕社会为文化背景,长期以来,在培养各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社会行为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3]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少数民族悠久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中,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教授学生掌握该项体育活动的技能,并在练习的过程中起到提高体能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二)高校教学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发展中,高校起着重要的作用。湖北民族大学所处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民族资源,也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在开展的相关活动和大型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如湖北民族大学在国内率先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之中,特别是对湘鄂川黔边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棉花球和竹马球进行挖掘和整理,并进行现代化改造,将其纳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两个加工改造的民族体育项目均获得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推动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从2003年9月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4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开始,在2007年11月第八届全国民运会、2011年第九届全国民运会、2015年全国第十届民运会、2019年全国第十一届民运会上,共获得17枚金牌、21枚银牌、2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2006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第六届民运会第一次在湖北省省属高校湖北民族学院举办,我校共夺得11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取得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2009年,以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39名学生为主要成员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近20年来,湖北民族大学共派出1000多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全国民运会、湖北省民运会及全国各大民族体育赛事,培养了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有30多名学生毕业后担任过全国民运会的教练员或裁判员,取得的优异成果能够有效推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二、结合民族地区特色确定民族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高校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各个民族的不同地区分布显示出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各民族体育也各有不同。湖北民族大学地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地区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的生活产生了独属于本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特色的民族体育,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主要是高脚竞速、蹴球、陀螺、毽球、押加、抢花炮、棉花球、板鞋、舞龙、翘旱船、拔腰带、摆手舞、板凳龙等在高校的课程实践中开展。湖北民族大学在教学中不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相关的课程,如竹马课、高脚竞速课等。
(二)民族体育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能够揭示民族体育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4]。在湖北民族大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课。其中,课程理论部分占12学时,主要讲授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及其教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竞赛组织与编排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硕士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在课堂中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在课外的实地调查中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课程实践技术部分是以高脚竞速、蹴球、陀螺、毽球、押加、抢花炮、棉花球、板鞋、舞龙、翘旱船、拔腰带、摆手舞、板凳龙等为主要内容,融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体育实践类课程,并基于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当地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特点进行课程建设,提出“一传二创三引领”的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理念: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为依托,坚持校本课程开发创新、专项技能训练创新,试图引领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示范、华中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前沿、优势项目全国顶级竞技训练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