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1-08-03殷实

智慧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椎弓椎体腰椎

殷实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

0 引言

胸、腰椎骨折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剧烈疼痛感、大小便异常、伤后躯干及下肢麻木无力、下肢无知觉等,甚至严重时还会使患者丧失生命。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有多种,本次将主要研究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城市大丰人民医院骨科和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接诊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实验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6~63岁,平均(46.42±7.31)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4岁,平均(46.31±7.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是由于胸、腰椎骨折入院接受治疗,且经磁共振检查受伤部位为胸椎第11~12节段与腰椎第1~2节段;②所有患者无手术禁忌;③所有患者年龄需在18~70岁。排除标准:①有神经异常症状患者;②有其他病理性骨折患者;③孕产妇或哺乳期患者;④肾脏功能不全或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钉内固定术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利用6钉内固定术对患者骨椎进行固定,并将与伤椎相邻的上下正常椎体作为手术中的置钉部位。其次,严格按照手术治疗的相关流程及标准进行制作切口、电凝止血、透视穿刺及导针定位等手术项目,在手术中所有椎弓钉的安装工作都必须保证其无菌化。再次,借助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对患者骨椎进行内固定。最后,止血、冲洗术区、逐层缝合窗口并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手术完毕。实验组: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首先,为患者插全麻气管,保持正确俯卧位,将软垫垫在患者胸、腹部,使其保持悬空状态,用75%酒精、3%碘酊对患者胸、腰背部术区进行消毒处理,并将无菌巾单铺在术区。其次,利用可透视设备精准定位患者伤椎位置,以伤椎突出部位为中心点沿后正中线制作纵向切口(切口长度根据伤椎数量决定),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电刀紧贴棘突部位切开胸、背筋膜及棘突骨膜,沿椎板骨膜将骶棘肌向两侧剥离,直至患者骨折处胸、腰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部位显露[2]。检查患者棘间韧带断裂状况、各节段两侧上下关节突是否完整及椎板骨折状况。进针点选择在患者伤椎下一椎体小关节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外侧3mm处,利用开路器将骨皮质打开,借助手椎促使椎体终板与椎体后缘保持垂直状态,以中线为导向旋转倾斜5°,并将椎弓根置入其中,置入深度40mm,置入的椎弓根内含有一根探针,同时再将2枚定位针置入椎弓根及追体内;以患者伤椎上一椎体小关节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外侧3mm处为进针点,利用开路器将骨皮质打开,借助手椎促使椎体终板与椎体后缘保持垂直状态,以中线为导向旋转倾斜5°,并将椎弓根置入其中,置入深度45mm,椎弓根内本含有一根探针,另外再将2枚定位针置入椎弓根及追体内。利用可透视设备检查定位针安置效果是否良好,将两枚长度为40mm、直径为5.5mm椎弓根钉拧入伤椎下一椎体,再将两枚长度为45mm、直径为5.5mm椎弓根钉拧入伤椎上一椎体[3]。将角度适合的预弯内固定棒安装在两侧椎弓根钉尾部,并先用顶丝对伤椎上一椎体椎弓根钉和固定棒进行固定处理,待撑开器将骨椎病变部位撑开复位后,再用顶丝固定伤椎下一椎体椎弓根钉与固定棒。利用可透视设备检查患者伤椎复位状况及椎弓根钉、固定棒固定状况,安装横连接装置[4]。最后,进行止血操作,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将2支引流管设置在椎板后方两侧,清点纱布、器械,检查患者术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逐层缝合切口,用无菌敷料包扎患者切口,手术完毕。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不良反应包括椎动脉损伤、脊髓神经损伤、脊椎疼痛及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有效:患者为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护理满意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表示,标准差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

实验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截面积大于对照组,Cobb's角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n(%)]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常见病症,胸、腰椎骨折不仅使患者骨结构遭受到损伤,另外还促使患者马尾、圆锥、脊髓等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截肢瘫痪甚至丧失生命。

常规钉内固定术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及Cobb's角方面还有欠缺,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会先将伤椎附近骶棘肌向两侧剥离,检查患者伤椎具体状况,选择2处进针点,分别为伤椎上一椎体小关节下缘、伤椎下一椎体小关节下缘与小关节中线交点外侧3mm处,并分别打开上、下椎体骨皮质,在椎体终板与椎体后缘垂直旋转的过程中分别将椎弓根置入其中,在上、下椎弓根及椎体内各置入2枚定位针。与常规方式相比,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中椎弓根的使用方式更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及位置明确性。待椎弓根与定位安置完毕后,再分别将两枚长度为45mm、直径为5.5mm椎弓根钉和两枚长度为40mm、直径为5.5mm椎弓根钉拧入伤椎的上一椎体与下一椎体中,并在两侧椎弓根钉尾部分别安装预弯角度合适的固定棒,此后,便是进行伤椎上一椎体、下一椎体与固定棒的固定处理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利用顶丝对固定棒与伤椎上一椎体椎弓根钉进行固定,其次利用撑开器撑开并复位患者骨椎病变部位,待复位动作彻底完成后才可利用顶丝固定伤椎下一椎体椎弓根钉与固定棒。此过程,可增强患者骨椎间连接性、提高椎弓根钉稳定性,使用撑开器可促使患者伤椎最大程度复原。最后是进行横连接装置的安装工作。在进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过程中会多次使用可透视设备检查定位针、椎弓根安置状况及椎弓根钉、固定棒的固定状况,提高患者伤椎复原性及椎弓根稳定性与安全性[6]。

综上所述,利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可将其推广至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

猜你喜欢

椎弓椎体腰椎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