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模式与对策分析

2021-08-03伍媛李晓芬

智慧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漏报例数传染病

伍媛,李晓芬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务科,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言

传染病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举措,性质特殊、责任重大,一旦管理出现问题,影响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大规模传播或者严重疫情的爆发,不利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1]。尤其是综合医院具有患者人数多、涉及疾病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在传染病管理方面的工作难度极大,质量要求也更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PDCA管理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环节,通过按照制定计划、推进执行、检查效果,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修正,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水平,在医院管理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2018年7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更好地落实“预防为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引进传染病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管理模式[5],旨在进一步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传染病漏报例数(率)、传染病报告及时例数(率)、卡片填写完整例数(率)、卡片填写准确例数(率)。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传染病PDCA管理模式前设置为对照组,疫情报告6064例,其中,男3757例,女2307例;年龄22~74岁,平均(46.8±7.4)岁。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实施传染病PDCA管理模式后设置为观察组,疫情报告5978例,其中,男3714例,女2264例;年龄22~74岁,平均(47.0±7.7)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传染病管理模式。观察组引入传染病PDCA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①计划(P):成立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其他副院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传染病管理动向和存在问题,制定传染病管理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明确传染病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包括疫情管理各个工作环节的相关处置措施与奖惩办法;各临床科室设置疫情管理员,定期接受传染病防控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通过考核后上岗履职;②执行(D):利用多种渠道与措施,有力有序有效的组织全员医务人员接受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制度、鉴别诊治标准、消毒隔离措施、自我防护管理等培训,确保参培率达到100%,相关知识考核成绩98分以上;将传染病报告工作与各科室的绩效考核与奖励工资直接挂钩,明确相关责任到科室、到个人,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制度进行管理;疫情管理员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落实报告工作的检查与管理,及时发现漏报,并进行补报;③检查(C):建立完善的检查、指导与整改制度,分管领导每两月带队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核扣相关绩效,立查立改,确保举一反三、确有实效;传染病管理人员每周对网络直报卡片信息与相关门诊日志、检查记录、出院等级等进行核对,及时发现迟报、漏报或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并开具检查记录单,反馈至相关科室,督办相关责任人分析具体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科室每天临下班前或者例会时,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到自查自纠;④处理(A):将每次检查结果及发现的相关问题件汇总,总结相关好的做法和工作经验,分析主要存在的一些不足,充分汲取问题出现的教训,并对各临床科室进行反馈;每季度在医院职工大会上,对传染病漏报例数(率)、传染病报告及时例数(率)、卡片填写完整例数(率)、卡片填写准确例数(率)进行全面通报,并将这些内容纳入医疗质量综合考评,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不断促进传染病管理质量的提高。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间传染病漏报例数(率)、传染病报告及时例数(率)、卡片填写完整例数(率)、卡片填写准确例数(率)等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评价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分析,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2 结果

表1 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评价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传染病防控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决战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医院是传染病防控任务最艰巨、情况最复杂的单位之一,也是各类传染病防控的主要战场,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控职责、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4]。常规的医院传染病管理模式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度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预诊分诊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相关消毒隔离、院内感染防护、医疗废物收集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改善发热门诊条件,规范发热门诊管理和患者就诊流程,切实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PDCA循环管理为医院管理重要模式,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环节,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改进,从而实现护理服务的持续性改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5]。本研究中,笔者在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传染病漏报率2.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传染病报告及时率97.2%、卡片填写完整率97.4%、卡片填写准确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6%、95.9%、9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认为,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与计划是有效开展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和计划安排是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核心要素,多举措、全方位的督导检查是及时发现问题、整改解决问题、提高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整改修正存在问题是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关键环节[6]。通过传染病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将管理工作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实施,将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有力有序有效的将传染病疫情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显著的降低了传染病漏报率,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卡片填写完整率、卡片填写准确率,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评价相关指标得到全面改善,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良性循环的形成,更加能够体现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综上所述,传染病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后,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评价相关指标得到全面改善,形成了持续质量改进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漏报例数传染病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朝阳地区一次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漏报分析
抚顺地区一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分析
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探讨
旺苍县2012年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报告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