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研究
2021-12-03张临霞
张临霞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基础护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临床输送大量的优秀专业护理人才,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然而,在实际的基础护理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以及临床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础护理教学远远滞后于时代,与临床相脱节,使得学生不能满足临床岗位的需求,还要进行再教育和培训,基础教学的实际价值不能凸现[1]。因此,本文对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成因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基础护理教学的实效性,满足临床的需求。
1 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现状分析
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现象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当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临床医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基础护理教学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和临床医学同步进行,导致了二者的脱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护理教学方法单一
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教师基本采取展示、模仿、灌输、记忆等传统的方法[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对教材中的关键点进行记忆,这样的方法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虽然有利于学生应付考试,在检测中合格,但是却与实际的临床护理需要相差甚远。同时这种基础护理知识单向传递的教学方法本身就很单一、枯燥,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各种知识、护理步骤、注意事项的记忆,学生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缺乏深入学习的兴趣,导致基础护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基础护理教学内容滞后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各个领域都在信息技术的加成下高速发展,临床医学更是一日千里,但是,基础护理教材的内容却不能有效更新,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都是以前的,滞后于临床的实际需要,使得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在临床上没有应用的机会,而对于临床实际需要的技能,学生在基础护理教学中也没有接触过,使得教学与临床之间出现裂缝,学生不能够有效的过渡到临床的实际需要中,还要进行二次的学习和实践,不能够满足临床医学的实际需要,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不能够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
1.3 基础护理教师素质偏低
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师并非是一线的临床医生,对于临床护理的实际情况并不全面了解,对于新知识、新技能没有及时的更新,还是按部就班的依据以往的护理教学经验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的教学[3]。基础护理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护理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脱离临床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不关注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使得教学内容偏理论化、理想化,不能够与临床护理有衔接,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因此,基础护理教师既需要有较强的临床护理经验,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的教学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够从更本上解决基层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
2 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衔接的策略
基础护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单纯的知识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临床需求,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进行实践和操作的空间,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将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有效衔接起来,提高基础护理教学的有效性,为临床医学培养大量合格的护理人才。
2.1 多措并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基础护理教学需要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和感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基础护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基础护理教学的育人价值,实现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需要的同步[4]。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克服以往单一教学方法的弊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思考和感悟的空间,这样才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前,给学生创设一个临床需要护理的情境,让学生以实际角色进入学习状态,并以不同的护理内容让学生体会教学内容在临床实际护理中的应用,使目标对象进入到实践的层面,通过角色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护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护理知识的要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亲自感受护理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护理意识,并能够从临床的角度对护理知识进行审视,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有效加强,克服了以往基础护理教学多教低效的状态,弥补了纯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临床护理的发展。
2.2 开发资源,丰富基础护理教学内容
以往的基础护理教学基本局限于教材内容中,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直接床上给学生,一方面,教材中的护理知识滞后于实际的临床应用,对学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意义不大,导致教学与临床的脱节[5];另一方面,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培养学生护理技能的需求,并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开发各种护理资源,并引入到护理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护理学的前沿知识,掌握护理学的先进技能,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护理需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护理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相关专题护理资料、文献、图片等内容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完善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资源进行展示,与其它学生进行交流和共享,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对临床护理前沿知识的了解,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丰富基础护理资源,将学生带到更广阔的天地。其次,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护理微课资源,或是删减、修改一些临床视频,将其中关于基础护理的重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课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微课连接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知识的有效性,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突破教材资源少,案例滞后的束缚,丰富学生的视野。再次,教师积极了解临床医学的现实状况,对教材资源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基础临床教学活动更符合当下的临床医学需求,以教室为主阵地让学生进行各种护理技能的实践,对学生的操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有效的掌握技能,契合临床医学的需求。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医院,在临床中进行观察、实践,并与医生、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从真实的临床实践中进行知识的校验,拉进基础护理知识与临床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有效防止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
2.3 转变观念,提高基础护理教师素质
以往,基础护理教师和学生的临床应用意识不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考核合格,顺利毕业,对于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教师和学生并不关注,这就使得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为教学目标,积极的学习和研究临床医学需要,并不断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临床医学同步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护理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也要注重对基础护理教师的定期培训,普及临床护理重要意义的同时,更加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让教师的理念能够及时转变,教师的素质能够不断提升。如,对于青年教师,朝气而有活力,具有专业基础护理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因此要给青年教师更多的外出培训、观摩和学习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经历,同时也多给青年教师去临床了解和锻炼的机会,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意识,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途径,不断学习新思想。对于老年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的重心放到为临床服务上,让老年教师能够认识到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危害性,转变以往教学与实践分离的理念,促进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6-7]。
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基础护理教学的特点,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既要增强教师的基础护理专业知识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也要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能够将理论和临床无缝的衔接起来,使得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相一致。其次,学校要请一些临床专业护理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临床护理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具体护理技能。同时,学生也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实践,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感悟和内化知识,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开展学校和医院合作的策略,让教师有机会在医院进行锻炼,接触到临床护理的相关设备,掌握先进的临床护理方法,走在临床的一线,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将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融为一体。
总之,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是制约学生护理技能提高的主要因素,不仅造成学生的二次上岗培训,同时也浪费了教学资源。因此,针对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措施,从教学理念、基础护理内容、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专业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