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2021-07-31刘晓菲张云萍赵蓓蓓张巧玲
刘晓菲,张云萍,赵蓓蓓,张巧玲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工作坊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指专题讲习班、研讨会,是一群人为了某一个特定的主题,在一名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以及讨论等方式共同研究和学习[1]。案例教学注重知识向能力转化,是一种具有启发性以及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师生通过共同分析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便于护生理解,从而提高护生的知识水平、处理经验、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2]。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个人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解释及判断并最终做出决策的能力,是衡量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外科护理是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护生更好地走进临床。本研究在外科护理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综合案例工作坊,探讨它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7级进行外科护理学习的2个班共98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个班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人,其中女生44人,男生6人;平均年龄(19.32±1.24)岁;上学期各门课程平均成绩(74.58±7.32)分。观察组48人,其中女生41人,男生7人;平均年龄(19.28±1.07)岁;上学期各门课程平均成绩(75.34±6.97)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由同一教师授课。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护生接受外科护理常规教学,其中,案例分析主要采取传统讲授式方法进行。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外科护理综合案例(均来源于前期课题组成员共同建立的案例库),以工作坊形式组织教学。课堂实施主要围绕组建工作坊小组、任务布置与指导、课前思考与准备、课中实施与总结和课后反思与巩固5个步骤展开,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组建工作坊小组。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工作坊学习小组,每小组6人,由1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采取轮换制,以提高每位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组织管理能力。
(2)任务布置与指导。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放1个外科护理综合案例(案例设计采用整体护理理念,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涉及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妇儿护理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护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结合案例选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指导护生对综合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
(3)课前思考与准备。工作坊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对综合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展开独立思考、集体讨论,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再到高仿真实训中心进行角色扮演等,完成理论知识与课堂展示的准备,为课堂中综合案例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中实施与总结。工作坊小组结合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对课前给出的综合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综合案例具体展示了患者的整个病情变化过程,讨论分析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如何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如何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健康宣教等;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安排在高仿真实训中心进行,通过创建高仿真临床环境,组织护生进行角色扮演等,使护生在回顾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操作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护生通过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将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分析、整理与归纳,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提问,教师以护生为中心进行引导,但不参与问题的解决,启发护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结论。最后,工作坊小组派代表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总结完善,最终解决问题。
(5)课后反思与巩固。各小组以工作坊形式对课堂中的综合案例进行总结梳理,形成文字材料,并将综合案例中出现的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对自己在工作坊中获取的经验感受进行反思,并根据提供的临床真实案例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等撰写心得体会。
1.3 评价方法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教学干预前,研究者向两组护生发放此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护生年龄、性别以及上学期外科护理成绩等。
1.3.2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在教学干预前后,研究者分别向两组护生发放此表。该量表包括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自信心、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10个条目,共计70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总分介于70~420分之间,其中,得分<21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倾向为负性;得分在210~28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倾向为中等;得分在281~349分表明评判性思维倾向为正性;得分≥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倾向为强正性[4]。得分越高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89,重测信度为0.9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情况
结果显示:干预前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57.64±23.27)分,在210~280分之间,说明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干预前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情况(±s,分)
表1 干预前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情况(±s,分)
维度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总分13 25 22 18 15 26 11 178 50 58 48 50 52 60 57 324 34.54±6.01 37.53±5.84 34.21±4.15 35.25±4.73 32.67±5.28 40.26±5.34 39.28±6.57 257.64±23.27
2.2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干预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寻找真相33.11±6.29 34.38±6.05 34.44±5.69 45.28±5.38*#分析能力33.11±5.86 35.38±6.73 36.07±3.71 42.72±5.83*#开放思想38.76±4.74 39.24±4.98 39.46±3.22 44.24±4.60*#系统化能力35.53±4.97 36.04±5.69 34.83±5.47 43.27±4.72*#求知欲40.67±5.30 41.60±6.45 40.68±4.86 45.90±5.30*#自信心32.11±5.86 34.09±4.30 33.02±4.38 43.66±4.63*#认知成熟度38.24±6.08 39.38±6.84 39.85±5.61 44.68±6.27*#总分256.47±22.98 260.71±20.89 257.54±20.43 306.37±18.62*#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通过合理的质疑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属于护士的核心能力,因此,高职护理教育把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5]。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57.64±23.27)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与张旭[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低于王彤等[7]的调查结果,即护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但总体水平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是王彤调查的是综合大学护理学院的专科和本科护生,与本次调查的人群存在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中,护士求知欲维度得分最高,自信心维度得分最低,可能是由于高职护生有尝试努力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他们想要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但对自己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这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其强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培养其自信心,从而间接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3.2 外科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能有效提高高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有研究指出,在学校学习时期是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8]。教学是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并尝试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如PBL教学法、TBL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高仿真模拟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CDIO教学法[9-13]等,结果显示,它们在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效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案例工作坊干预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综合案例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综合案例工作坊这种模式中,工作坊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互相鼓励,增强了寻找真相的意识,通过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解除了书本知识的束缚,开放了思想,通过分析综合案例所提供的情境和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求知欲。此外,本工作坊所采用的案例均是由临床真实案例所改编的综合案例,护生接触大量真实的临床综合案例,也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