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1-07-31周诩川侯毅芳
周诩川,侯毅芳,赵 蕾,肖 明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临床实习是护理人员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护生从理论学习向工作实践转变的重要节点,在实习过程中,怎样利用有限时间传授更多知识,调动护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是所有手术室护理带教教师需要解决和探究的问题[1]。手术室护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知识性的学科,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生需要将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身临床操作能力。实习带教是能够将护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优秀护理人员的关键环节,但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对护生操作能力培养效果并不理想[2]。雨课堂是2016年教育部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工具,其利用网络及大数据优势,将带教内容以微视频形式分享给护生,落实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为一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带教质量[3]。我院以36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带教中,教学效果理想,现对详细内容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分10批次到我院实习的363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批次分组,第1~5批次为对照组(n=181)名,第6~10批次为观察组(n=182)名。全体护生均为全日制本科学历,并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研究。观察组:女护生145名,男护生37名,年龄为19~22岁,平均(20.34±1.14)岁;对照组:女护生146名,男护生35名,年龄为19~21岁,平均为(19.84±1.46)岁。每批次护生手术室护理实习均为4周,比较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由总带教教师依照实习要求与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其中包括专科理论知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及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传授,技能由带教教师示范后,护生在其指导下完成操作,提出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实习要求,带教教师对护生临床实习情况进行教学检查,充分了解每位护生的学习情况。
1.2.2 观察组 在教学资料与实习要求与对照组相同的条件下,对观察组护生采取雨课堂全程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课前准备。在带教活动开展前,由专业人员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如何下载安装雨课堂软件,并通过移动客户端注册账号,创建实习组,能够熟练使用雨课堂软件,了解各项功能。(2)课前预习。课前带教教师将预习内容以微视频、图片等形式分享到雨课堂平台上,便于护生了解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提前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标注疑问内容,教师要对护生预习情况做及时检查。(3)课中教学。入科当天,带教教师课件授课二维码分享给实习护生,便于大家课上通过移动端扫描二维码签到,将带教内容同步到每位护生的移动设备,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如遇疑问,可以在PPT课件上做标记,也可通过弹幕形式发到平台上,让教师和护生都能够看到,如此既方便带教教师及时收到教学反馈,又便于护生间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可针对护生反馈的问题做重点讲解,增强教学互动性。同时,带教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软件中随堂测试功能,随时检验护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于答题准确、迅速的护生可以发放“红包”以资鼓励。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可做重点讲解,如此,可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实践教学中,带教教师选取1例手术室典型患者,为护生详细讲解该患者的病情、手术经过等,让大家以小组形式制订护理计划,其中包括护理难点、护理重点、药物准备、器械准备、病情观察、手术配合等,于出科前做汇报。(4)课后复习。在讲解理论、实践知识后,带教教师可以将相关巩固习题或知识分享到雨课堂平台上,便于检测护生知识掌握程度,同时可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1.3 观察指标
1.3.1 出科考试 (1)理论:两组护生出科前均需完成同一套试题测试,闭卷答题,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及案例分析,满分为100分。(2)技能:按要求完成标准操作,满分为100分。
1.3.2 满意度调查 采用匿名问卷形式,获取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情况,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81~100分;满意:评分61~80分;不满意:评分<60分。满意率=(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总护生数×100%。调查问卷发放363份,回收363份,问卷均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各项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 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 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临床操作平均分与理论平均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比较(±s,分)
组别n 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成绩观察组对照组1 8 2 1 8 1 t P 9 4.3 6±2.4 4 8 7.4 9±4.3 3 1 8.6 3 5 0.0 0 0 9 6.0 1±1.9 8 9 1.5 2±3.5 2 1 4.9 8 8 0.0 0 0
2.2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特点
手术室是患者抢救与手术的主要场所,是整个医疗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技术部门,其护理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与解剖学知识有密切联系,而且所涉及的知识具有多学科交叉性[4]。在手术护理中,由于不同患者存在病情差异,手术方式不同,所涉及的器械和设备也不同,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过程中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设备的操作技巧,还要熟记各类手术所需药物的用法、药性、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5]。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与较高的技术操作要求,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如果单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面对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护生极易走神,知识掌握不扎实,且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6]。同时,护生实习期间临床实践机会少,与带教教师缺乏沟通,很多知识理解不到位,致使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不高。因此,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2 雨课堂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能力
传统带教模式下,教师很难了解实习护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教学方式以教师口述为主,内容枯燥,缺乏实践性,护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不扎实。雨课堂采取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模式,打破传统带教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护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便于消化知识,调动学习自主性,且雨课堂注重实践教学,让护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
3.3 雨课堂及其特点
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可加强带教教师与实习护生间的沟通联系,一经采用便广受欢迎。雨课堂全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现今最流行的教学软件,护生利用移动设备即可学习相关知识,且教学内容多以微视频、图片形式呈现,更具趣味性,护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及课后复习中应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7],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且教师通过平台可以及时知道护生反馈,根据护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同时,也为护生间提供了一个知识分享、问题交流讨论的平台,让临床带教更具互动性。由此可知,在手术室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加强智能教学软件的应用,加强带教教师与护生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相长[8]。同时,雨课堂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采用雨课堂进行授课需要在教师计算机联入网络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网络效果不佳,会导致实习生手机端看到的PPT与教师播放的PPT不同步、微课视频无法观看等。因此,授课教师需在授课前对教室的网络进行调试,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经数据分析可知,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生临床操作平均分与理论平均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从本结果可知,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提高护生出科时的理论、实践成绩。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采取雨课堂全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护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对于提高他们的教学满意度与学习成绩均有重要影响,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