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高医学生审美创造力为导向的情景化舞台表演艺术应用初探

2021-07-31曾依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创造力医学生

曾依玲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展现人类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文化载体,亦是现今各大高校校园文化及学生美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任务繁重、艺术相关课程及实践活动开展较少等诸多原因,普遍存在艺术素养不高、审美能力较低、舞台表演经验缺乏等现象。据悉,医科大学内开设的艺术相关课程多为选修课,如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等,而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仅对医学生开设一门大学生美育教育作为必修课,并未增设艺术相关的选修课。医学生只能通过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及为数不多的文艺晚会进行舞台表演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满足不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医学生是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要避免成为“工具人”[1],不仅需要增强审美情趣、艺术素养,更需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目前,结合医学生与人文、艺术之间的研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美育方面,涉及舞台表演艺术的更少,医学生的舞台表演艺术观念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同于枯燥无味的演练,它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强化表演者在舞台上的存在感,可改变医学生审美思维薄弱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本研究在医学生表演实践中尝试采用情景化舞台表演艺术,以提高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参加2018年建校6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的216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参加情景化表演节目的114名医学生为实验组,参加非情景化表演节目的102名医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在年龄、性别、专业、舞台表演次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学生入校后学习的艺术类课程均相同。

1.2 干预方法

根据节目的创编过程、节目形式及演出效果将表演的舞台作品分成两个类别,即情景化及非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这两种,所有节目均由同一艺术教师指导训练,具有可比性。

(1)实验组学生参与情景化舞台表演,以情景性、开创性和感受力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完成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本组排练的前期,由节目负责人组织医学生就舞台表演艺术进行“头脑风暴”,充分运用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指导教师提供几个思路:①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事物或人文精神融合;②增加情景性,加入剧情;③综合考虑个人/团队的审美与观众的审美去选定表演内容。本组由7个舞蹈类、2个剧本类和1个唱歌类节目组成,指导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①技巧决定再创造,首先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②保证舞台上各方面协调、流畅,富有美感;③将情绪感受注入情景中,营造画面感;④破除审美思维定式,刷新表演者及观众的审美习惯。

(2)对照组学生参与非情景化舞台表演,以完整性为主导,采用常规指导培训。在节目形式的基础上,保证表演艺术的流畅性、舞台性和整体性。此组对象相对应的节目形式包括合唱、独唱、武术、快板、藏族舞、鼓乐、朗诵、旗袍走秀、古筝合奏,虽既有声音类的、身体类的,也有器乐类的,但体裁单一、形式传统。指导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①选定表演内容(歌词/稿子),确定作品结构;②进行舞台调度、造型的排练,培养舞台感;③着重训练节目的整体性,保证舞台上各方面协调、流畅。

1.3 调查问卷设计

笔者对威廉斯创造力[2]与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3]内涵与量化标准进行研究,深受人格倾向、情感表现力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成就这几个评价内核的启发,结合同感评估技术,自制适用于评估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调查问卷。问卷以审美创造力为评估内核,主要围绕情景性、感受性、审美性、技术性、创造性5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包括5个条目,共25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按照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和不符合分别计4分、3分、2分、1分,理论最高值100分,最低分25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审美创造力越高。该问卷内容效度(CVI)为 0.90,总问卷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在0.77~0.84之间,问卷信效度达到心理学测量可接受水平,可用于评估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医学生表演前后审美创造力得分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医学生表演前审美创造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演结束后,实验组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本组表演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表演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学生表演前后审美创造力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学生表演前后审美创造力得分比较(±s,分)

注:与实验组表演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情景性 感受性 审美性 技术性 创造性 总分实验组 表演前表演后t P对照组 表演前表演后t P 14.06±2.17 15.27±2.26-4.129 0.000 13.86±1.89 14.15±1.71*-1.128 0.261 13.85±2.31 14.78±2.20-3.115 0.002 13.94±2.10 13.95±1.97*0.034 0.973 13.57±2.23 14.49±2.16-3.169 0.002 13.42±2.08 13.87±1.93*-1.602 0.111 14.00±2.48 15.10±2.36-3.182 0.002 14.16±2.36 14.33±1.96*-0.582 0.561 13.37±2.76 14.42±2.79-2.882 0.004 13.77±2.64 13.82±2.48*-0.137 0.891 68.85±10.89 73.96±9.80-3.545 0.000 69.16±10.11 70.11±9.39*-0.696 0.487

3 讨论

瑞士弗莱堡大学法雷尔的研究表明,音乐艺术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4]。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是“活的审美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1 丰富医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基于想象力上的创造欲,必然相应调动了感知、知觉、理解、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的参与,这为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感受做了生理层面上的铺垫。情景化以感性的非概念的形式激发人的审美情感[5],使表演者通过节目编排及演出中多种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这些审美感受是在一种轻松、非强制的自由状态下悄悄产生的,带着解放天性的性质[6]。医学生没有了在专业学习领域中必须具备的绝对理性思维,而潜在的深层心理能够挣脱无形的压制与束缚,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自由的审美感受。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是有情景创设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角色心理,仔细揣摩,反复观察,主观感悟情景或故事内涵,即在原有的审美基础上又叠加了新思想、新判断,概括了新的审美意象,形成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3.2 开发智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艺术对他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7-8]。在情景化的舞台表演实践中,作品的编创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由学生自由组织排练、舞台设计等,学生会面临很多困难,而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相应的舞台表演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合作、情绪控制、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不仅如此,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具有角色丰富的特点,能充分展示学生独特的天性和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从医学的角度看,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有助于调动学生大脑右半球的活跃性[9-10],培养创造性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3.3 以舞台表演为载体,培养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是一种审美实践,它对于创新潜能的挖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区别于传统单一形式的表演艺术,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充足的想象和建立在前者之上的开创新事物的欲望[11],需要更多空间、时间上的调度,需要在原始审美的基础上激发创造出新的审美。医学生在校主要以专业学习为主,习惯了绝对理性思维的运用,舞台表演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得的审美体验和实践,这种艺术实践亦让医学生充满好奇和动力。区别于以往的学习经验,医学生在情景化的舞台表演的全过程中,把握美的规律、学习和借鉴前人的审美经验[12],以此加以积累和提升后形成新的审美实践经验、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培育了新的舞台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以舞台表演为载体,医学生可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通过多元化思维路径迸发表演艺术上的灵感、想象和方法,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和舞台艺术形象。

培养审美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医学专业的学生是众多高校学生中审美意识较为薄弱的群体,开展审美教育不能仅靠一两门美育课程,审美实践活动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本研究显示,情景化的舞台表演艺术是一种多层次丰富医学生审美内涵的审美实践活动,有助于医学生将理性和感性思维进行完美结合,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能为医学院校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美育思路和深层次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创造力医学生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音律与音乐表演艺术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