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2021-07-31陈华忠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船核心问题省钱

文|陈华忠(特级教师)

所谓核心问题就是指中心问题,是教学过程诸多问题中最具思维价值、最有利于学生思考及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问题。围绕着核心问题,学生思维就有了聚焦点、有了主线,思维活动就会体现出连贯性、层次性和整体性。

一、核心问题要适合学生内需

深度学习,首先应该是学习主体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学习。教学时所设计的核心问题应当注意深入学生内心,引发他们由内而外的学习热情和思维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任务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外在的指令性要求,而是随着学习进程自然而然产生的内在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我国不仅有广阔的陆地面积,还有辽阔的海域面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领土、领海不受侵犯,展示我国的军力,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军事演习。在演习中,我军的一艘舰艇A 正在海面上行驶,舰艇上的观察员在雷达屏幕上仔细搜索着海面上的情况,这时,观察员突然发现敌方一艘舰艇正向我方逼近。如果你是观察员,准备怎样向舰长报告敌方舰艇的位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都来当观察员,试着描述敌方舰艇的位置。”

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核心问题的引入,源于当前的热点时事及学生感兴趣的军事演习,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被有效激活,激发了作为“优秀观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的内心自然生发出对核心问题“描述敌方舰艇位置”的探索需求,从而引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内驱力。

二、核心问题要切中教学要害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每一个问题都要切中教学的要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自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小棒和问题,让学生一边动手去摆,一边思考问题,进而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问题1: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利用小棒动手去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并非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问题2:能不能组成三角形与三根木棒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互动交流。

本节课用以上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尤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于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或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为什么无法拼成三角形由抽象转变成形象直观。这样的问题既切中教学要害,又引领整节课的教学。

三、核心问题要切入知识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租船问题》一课时,教师出示:两位老师组织全班30 名学生参加综合实践,举行划船活动,大船坐6 人,每艘船要付30 元;小船坐4 人,每艘船要付24 元;师生都要参加,那么,怎样租船,才能最省钱?

师:要想最省钱,应该选择租什么船?怎么租呢?

生1:全部租小船,因为32÷4=8(条),刚好,不浪费座位。

生2:租大船,因为大船每人付30÷6=5(元),小船每人要付24÷4=6(元),所以,租大船较便宜。

生3:租6 条大船,浪费4 个座位,要尽量多租大船,再租小船,并且要尽量没有空位。

师:这三种方案都各有理由,究竟哪种最省钱,需要通过计算来比较。

学生通过一系列计算、比较得出方案三最省钱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快速有序找出最佳方案并计算费用:(1)24×8=192(元),(2)30×6=180(元),(3)30×4+24×2=168(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逐渐建立最省钱的数学模型:大船价钱×大船数量+小船价钱×小船数量,租大船是最佳选择,应该优先考虑,而要省钱就不能有空位。

以“怎样租船,才能最省钱”这个问题进行驱动,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积极探究,寻找解题方法与最佳方案,这样一种基于数学问题的由无到有、由粗到精的过程,恰恰是学生数学思维、核心素养获得提升的基石。

四、核心问题要深入数学本质

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每一个概念、公式的背后都有科学依据。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弄清数学本质。

例如,有位老师执教《你知道吗》一课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对于2、3、5 的倍数的特征,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思考之后提出为什么判断2、5 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判断3 的倍数为什么不能只看个位而要看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老师马上肯定学生所提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学生借助多种方式明白了10 是2、5 的倍数,那么10 的倍数肯定也是2、5 的倍数,十位数表示几十就肯定是2、5 的倍数,所以十位上的数就不需要看,同理,百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百,也是10 的倍数,以此类推十位、百位、千位……都不需要看,只要看个位就可以,所以5 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0 和5。同理得到2 的倍数特征。对于3 的倍数特征,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老师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十位上的1,也就是10 除以3 余数是1,也就是几十除以3 就余几,再通过百位上的1也就是100 除以3 余数是1,从而几百除以3 就余几,以此类推得到判断3 的倍数,就是看把各个数位上余数相加能不能被3 整除,所以得到各个数位上之和能被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

通过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弄清内在原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核心问题要引发学生深思

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串”问题是核心问题统领教学落到实处的有效尝试,它能引导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向着更深处出发,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意义,设置了两个主要问题。

猜你喜欢

大船核心问题省钱
常识:端午节快乐
一艘大船去远航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成效:省钱省时提效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省钱
省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