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1-07-30胡连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胡连锋

结核性胸膜炎为临床内科常见疾病,其临床发病与结核杆菌具有直接关联,因胸腔受结核杆菌侵袭,释放大量的蛋白质及纤维蛋白,诱导胸腔粘连、增厚,易导致胸腔积液,对临床治疗要求较高,若不能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极易导致脓胸、慢性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针对结核性胸膜炎多采用胸腔置管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胸腔积液症状,因其为侵入性操作,需多次穿刺,导致机体二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且治疗周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开展有效的联合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学者于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置管治疗中引入尿激酶辅助治疗,可显著清除血清中炎症因子,改善胸腔感染情况,促使疾病转归,缩短疾病治疗周期[2,3]。本次研究作者特针对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8月~2020年7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6例。实验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9~79 岁,平均年龄(45.51±12.66)岁;双侧胸腔积液20例,单侧胸腔积液26例。参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0~81 岁,平均年龄(45.81±12.59)岁;双侧胸腔积液18例,单侧胸腔积液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满足《结核病诊治要点》中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3],经病理穿刺活检检查结核性肉芽,胸腔积液量≥500 ml,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②研究项目开展均征求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家属授权实施。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或中断研究患者;②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予以抗结核3HRZE/6HR方案治疗,0.3 g 异烟肼(吉林济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948),1 次/d 静脉滴注;0.45 g 利福平(上海世康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921),1 次/d 口服;0.5 g 吡嗪酰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806),3 次/d 口服;0.75 g 乙胺丁醇(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057),1 次/d 口服。参照组患者予以胸腔置管,穿刺前经B 超探查明确积液量、穿刺入路,行积液抽吸。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于胸腔置管行胸腔积液抽吸时注入100000IU 尿激酶(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226)混合20 ml NS,注入药物后指导患者改变体位,确保药液与胸膜接触,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B 超、胸水生化检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临床症状转归情况,以胸膜厚度、胸腔积液消退时间、胸膜粘连情况进行评定。②抽取静脉血5 ml 离心检查,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LSA)测定两组hs-CRP、IL-8、IL-6 水平。③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全身高热、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转归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胸膜厚度小于参照组,胸腔积液消退时间短于参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转归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转归情况比较[,n(%)]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8、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8、IL-6 水平 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hs-CRP、IL-8、IL-6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肝功能异常、1例全身高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参照组患者发生1例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05)。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为临床常见肺外结核疾病,主要是由于代谢产物、结核分枝杆菌侵袭胸膜诱导的炎症疾病,早期病理表现不显著,与多种疾病相混淆,早期鉴别诊断难度较高,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危害患者机体生命安全[4]。临床学者针对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需求,多采用积液抽吸及抗炎治疗为主,但由于临床检出时多为中晚期,胸腔积液较为严重,传统积液抽吸效果不佳,大量蛋白质、纤维蛋白渗出,导致纤维胎,诱导胸膜粘连、包裹肥厚等情况,严重影响肺脏呼吸功能,易合并通气功能障碍情况,临床治疗难度较大[5,6]。针对复杂胸膜粘连、包裹胸膜增厚患者需开展外科手术进行针对性治疗,实施胸膜剥离术,以降低纤维胎对肺功能受累情况,改善患者呼吸通气功能,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风险性及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接受程度较低,多采用胸腔置管,实时持续性引流,以改善胸腔积液症状,避免纤维胎、纤维膜增厚诱发并发症。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单一胸腔置管治疗存在较高的局限性,需多次反复进行治疗,一定程度增加患者机体损伤情况,具有较高复发几率,临床单独使用价值受限[7,8]。

临床学者在胸膜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性引流中发现,联合尿激酶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次数,减少胸腔积液复发几率,可于短时间内改善胸腔粘连、胸膜增厚的情况,对患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影响,可增加胸腔置管的效果。经临床药理分析显示,尿激酶无抗原性,临床应用副反应机制较低,安全系数较高,兼具高效及安全等应用优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胸膜厚度小于参照组,胸腔积液消退时间短于参照组,胸膜粘连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8、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hs-CRP、IL-8、IL-6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得益于尿激酶加强炎症清除率,抑制积液再生,促使炎症吸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05)。由此说明联合尿激酶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联合治疗安全系数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结核性胸膜炎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可显著改善胸膜病理改变,促使炎症因子吸收,临床应用兼具高效及安全等优势。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征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你了解胸膜炎吗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