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策略

2021-07-29梁桂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 要: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课程,在学生步入人生新阶段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培养能效偏弱,面对这种情况,就有必要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学业评价。鉴于此,本文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业评价及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学业评价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49

思政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思政课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科教学中,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鼓励探索和完善学科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论等顽瘴痼疾,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思政课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落实价值引领、核心素养导向的基本要求。

然而,目前部分初中思政课教师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业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改革实施。例如:学业评价方法缺失、学业评价方向偏差、评价标准统一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学习正确的学业评价方法,体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重视学生的差异化特征。

一、构建学业评价情景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业评价中,为了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就要构建学业评价情景。情景的构建要遵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贴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坚持学科价值导向。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学业评价情景不能盲目构建,应当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进行评价。在评价情景的构建上,可以尽可能地融入一些贴近时代、社会、生活的教育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习内容的应用价值。

以道德品质的“公德”内涵为例。在《走进公共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经验,结合他们现有的认知来设立一个情景主题,例如“校园课外活动”等。随后在这个主题背景下设立情景路线,即“假设你与同学正在开展校园课外活动,这时你发现一名同学乱丢垃圾,请问你应当怎么做?”此类问题会激发学生思考,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样,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想法来进行学业评价。

通过这种判断,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借助学业评价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培养质量。真实的情境是学生展示学科素养的舞台。通过融入情景并深入分析,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课堂所学,深入探索并完成情境中的学习任务,以此来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情况等。

二、以学科任务为基础的评价策略

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是人的内在体现,并不能直接通过数理思想去衡量,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以学科任务为基础的评价策略来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学科任务就是教师要结合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要点对学生提出要求,这些要求会让学生参与到具体活动中,而活动会使学生的内在心理呈现出外显性行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这些行为特征来作出评价。其次,为了保障学生在外显性行为中保持积极态度,教师提出的要求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这一点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也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以健康观念为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谊的天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科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例如“请说出你与朋友是怎样认识的”。这类问题会让学生积极回顾,并大胆说出自己是如何与朋友相识、相处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评价。

举例来说,假设某学生说“自己与朋友是在玩具店因为同时喜欢上一个玩具而争抢最终认识的,所以一开始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但在之后的交往中发现两人爱好相似,所以相谈甚欢,慢慢成为朋友”。针对学生的这个经历,教师在健康观念的评价指引下,应当告诉学生“你们在后续的交际中表现良好,但如果一开始你能将玩具让给朋友,再与其进行交流,是不是能让你们更快地成为朋友呢?”这就能引导学生在相处之道上变得更加成熟,同时知道无故争抢是不健康、不正确的行为,在交流中应当懂得相互谦让。

学科任务的设计与安排应该立足于学科内容,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在逻辑,注重考查学生对于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基于情境而创设的学科任务指向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解决各类问题的探究活动,据此来推断学生在知识掌握、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三、差异化评价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业评价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能力、特长、思想、观念存在个体性差异。如果教师在评价中采用“一刀切”的策略,就很可能导致学生不满,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同时也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够合理,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来进行学业评价。

以法治观念为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中,教师要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能力特长等,明确不同学生的差异表现,再根据学生的差异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类,随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业评价机制。同时,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来进行辩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当将答案相似或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引导性的思路,并观察学生的个人想法,对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予以正确指导。

另外,教师要对差异化评价理论有充分认知,即差异化评价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立评价指标与各指标的一种评价方式,该评价方式能真实反映每个学生的单项能力水平及综合能力水平,评价结果真实可靠,且更具指导性。相比于统一的评价方式,差异化评价不仅能判断学生的单项能力、综合能力是否达标,还能让教师展开针对性教学,因此差异化评价方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本文分析可知,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巨大。采用文中提出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业评价策略,能够有效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分析,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使教师明确学生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逐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年第2期。

[2] 郑北莲《对培养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以初中模拟法庭活动开展为例》,《新课程(教研版)》2020年第2期。

[3] 安德森著、皮連生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年第2期。

[5] 陈友芳、朱明光《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指标》,《中国考试》2016年第10期。

(梁桂泉,1980年生,男,汉族,广东番禺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为孩子营造一片绿的天地——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浅谈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