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质量大学生征兵路径的创新研究
2021-07-29李玉洁
李玉洁
摘 要:新时代高质量大学生征兵是选拔优质兵源,加强部队高科技技术人才建设,早日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国防教育教师、学生进行调研,从多个视角了解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情况,探索出大学生征兵与高校就业创新融合路径,构建军队、高校、社会和学生四方资源整合平台,有效实现高质量大学生征兵。
关键词:高质量征兵;大学生;路径创新
征兵工作是实现国防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尽快加强部队的高科技技术人才建设,早日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有志青年充实到部队,已成为选拔优质兵源的重要途径。同时,大学生应征入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就业压力。
一、提高大学生征兵质量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军队建设和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选送大学生入伍以及加强应征入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正处在突破瓶颈的转折关口,因此,本研究在理论和应用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自2020年9月开始实施问卷调查,共计回收1079个有效样本,调查对象为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国防教育教师、学生。本次调查旨在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了解大学生应征入伍的质量,进而为路径分析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学校武装部、地方武装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获取应征入伍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实现高质量大学生征兵路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大学生征兵现状
(一)大学生入伍意向争取空间较大,满足个人梦想成为主要动机
大部分大学生对军人高度赞美,认为参军光荣。调查显示,97%的大学生对军人这个职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参军很光荣。也有2%的大学生认为参军累且时间不自由。
调查显示,48%的学生表示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有参军入伍的意向和想法,7%的学生表示因本次调查才进行相关方面的思考,35%的学生表示暂无相关意向和想法。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军入伍意向可争取空间较大。
对有意向参军入伍和已入伍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发现,两者选择动机倾向率一致,其中儿时梦想、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为最主要动机,分别占比83%和84%;因就业相关问题选择参军入伍的占比分别为54%和41%,其中缓解就业压力和退伍后优惠政策为主要因素。另外,为完成父母期望选择参军入伍的分别占比23%和19%。由此可见,满足个人梦想仍是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主要动机。
(二)国防教育课普遍开设,传播专业性需加强
目前,高校普遍开设有国防教育课。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对国防教育相关军事知识及我国大学生征兵制度表示了解,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影视作品(77%)、学校征兵政策宣传(76%)、国防教育课(65%)。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及我国大学生征兵制度通过多渠道进行传播,网络、影视作品成为学生了解的主要途径,国防教育课的传播专业性有待加强。
(三)国防教育课程设置简单,加入就业指导体系极为必要
调查显示,97%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开设国防教育及应征入伍职业规划和政策宣讲很有必要,95%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然而,各高校目前相关课程设置内容相对较少,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根据对相关专业人员访谈,可知原因在于高校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调查显示,79%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开设国防教育课应该侧重于军事理论,认为政策解读重要的受访者占74%,认为播放国防视频更重要的受访者占60%。对学校武装部专业人员的访谈得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开展相关课程的重点,其他涉及实战性、专业性强的相关内容关注度相对较低,其中军事体育(49%)、军事观摩(50%)、军事讲座(57%)、军事技术操练(59%)相对较低。目前,大部分学校已开设军事理论(86%)、政策解读(77%)和军事技术操练(47%)等课程,国防视频相关课程需提上日程。
(四)在校退伍大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退役大学生在国防教育及征兵入伍宣传中起重要作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退役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80%)和国防教育课中(78%)。同时,退役大学生将他们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传统带入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征兵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参军报国的责任意识培养,积极营造参军光荣的氛围
调查显示,通过学校征兵政策宣传了解国防教育相关内容的学生,参军入伍意向和动机远大于不了解征兵政策的学生。由此可见,从不同渠道加强征兵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对于高质量征兵很有必要。学校要加强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军人这个职业,将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之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忧患意识,强化学生献身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提升大学生参军入伍意向,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部队优良传统和事迹,帮助学生树立参军光荣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明确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提供专业教师队伍
调查发现,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制须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17%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未设置武装部。在设有武装部的学校,1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切实可行的国防教育规章制度。总体来说,国防教育课程学时少、课程设置单一。其中,20%的受访者表示国防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教研室,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国防教育课程专门经费,43%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是否有经费,27%的受访者表示该课程没有专职教师。
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国防教育投入。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师资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并合理利用经费,包括提高教师薪资及福利待遇等;定期培训,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持续提高。高校要科学设置国防教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从单一形式授课逐步向多样化授课转变,除了加强政策理论等课程学习,还要加强军事体育、讲座、观摩、技术操练等内容的学习,增强课程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设置课程学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在课程学习中加入就业指导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军事就业意向。
(三)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强化大学生参军入伍意识
除了国防教育相关课程,网络影视作品、学校征兵政策宣传与解读等也是学生了解国防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扩大传播途径,强化大学生参军入伍意识。学校可以开展多类宣讲活动加强政策宣传,确保大范围、深度传播相关征兵信息,并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将相关内容常态化,努力营造参军光荣的氛围。
(四)多方联合多维度结合,提高大学生参军入伍意向和质量
军队、高校、社会和学生必须共同参与国防教育,相互配合,充分發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构筑和搭建起四方资源整合平台。一是高校作为人才提供地,军队和学生间的连接桥梁,信息传播主要载体,应积极配合军队要求,为其提供专业高质量人才,也可以解决高校部分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二是学生可在高校建立以征兵为主题的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把应征对象组织起来,实行定向培养、重点管理。高校坚持把国防和征兵工作纳入全民普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学生军训等工作同步协调推进。三是鼓励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不仅要保障将在校大学生从“校门”送入“营门”,更需要保障让在校大学生从“营门”返回“校门”走进“社会门”,在征兵宣讲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退役后返校学习、参加工作等的相关优惠政策。比如,设立公务员招考大学毕业生士兵专门职位,提供退役士兵创业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等服务,努力解决退伍士兵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王建政.关于新时代精准征兵的实践与启示[J].国防,2019(3).
[2]陈永福,陈维,杨中华.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几点思考[J].国防,2017(7).
[3]王春雨,孙维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
责编:嘉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