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2017-02-28李斌

商情 2016年50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

李斌

[摘要]:网络化时代,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时代的难题与困境。必须充分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需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才能开创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化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创新

一、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对于大学生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融入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资料搜集、信息传播、思想表达、友谊互动的新渠道和新平台。应该说,网络化不仅成为当代大学生追逐热议的焦点,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化开启的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化促使“大数据”成为时代的业态,“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某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海量的信息数据,其增长容量之大、速度之快、来源之广、价值之杂令人目不暇接。大学生从互联网上可以获得更加快捷的、广泛的、多元的、全面的讯息,从而克服传统思政教育仅靠高校教师这一教育主体提供单向性、唯一性教育资源的弊端,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信息的及时更新、充实,源源不断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2、网络信息技术以其交互式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提供更加实效的途径。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由教师掌控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的学习方式,网络平台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的交互式教育渠道和空间,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多向交流互动,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传道授业解惑的沟通交流,传递分享讯息,表达不同意见,形成开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教师更加真实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思政教育的功效。

3、新媒体工具开辟的网络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搭建了新的载体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校园BBS、QQ、微信、微博、MSN等新媒体越来越以其新穎、灵活的方式吸引大学生关注的目光,可以说,新媒体“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微载体,结合主流网站建设,把课堂教学延伸拓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以大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课上课外、校内校外的对接,让思想政治教育全时空的时刻存在,从而聚合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难题

“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化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平台,但同时也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要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使其面临着时代的难题与困境。

互联网提供的繁杂的海量信息极易诱导一部分辨识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接受非主流亚健康的信息冲击,从而削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引导力度,加大教育难度。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交往,特别是大量社交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利弊参半,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高、判断能力不足、心智不成熟等原因,难以对此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腐朽的、甚至碎片化的信息干扰,由此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流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选择,使他们产生思想困惑和价值观扭曲,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思政教育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新媒体技术的去中心化反权威性特点极大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话语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受到挑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化时代不仅改变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模式,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生存形式产生巨大影响。网络空间的对等宽松环境意味着传统一元化、权威性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消解,个性化的新媒体技术使大学生对传统中心化一方独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回避心理,思政教育主体话语权不断受到稀释与解构,教育内涵难以得到大学生回应,往往出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错位发展状况。可见,“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情况需要,出现了滞后、低效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话语权的式微是其滞后、低效的关键原因。”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效能难以真正发挥。

网络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日趋复杂极大地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监控能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现代大学生高度依赖网络,他们在网络平台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网络媒体却精华与糟粕并存。也就是说,网络高新技术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了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性、风险性以及多变性。于是,这种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新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对大学生在网络思想动态和信息接收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及监控反馈。

三、网络化视角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对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今天的世界进入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的丰富性、即时性、多元性、隐蔽性、平等性使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开始使用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可见,网络在当代社会已经普遍成为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日常生活当中重要的沟通载体和交往工具,我们必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渠道。

1、充分认知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变化新需求,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不断强化“互联网+”背景下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控意识,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径,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予以变革探索。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模式、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只有适应这种变化,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框架,才能够即时破解当前思政教育难题。为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全面思维、跨界思维、实事求是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进一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全系统建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2、运用信息技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网络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校全过程化、全时空化、全方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构学校课堂、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等各项元素之间网格状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所以,一方面,有必要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权威性”,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对大学生理想信仰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巨大能效;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移动通讯技术的作用,积极打造网络教育阵地,在高校主题网站、校园网络文化、微媒体传播平台等建设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宣传正能量,形成主流价值引导和舆情舆论引领,切实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与导向性。

积极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新领域,大力拓展网络微平台,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思想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选择社会主流文化,提高思政教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网络化时代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手段,为此就必须在对大学生进行现时代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主题网站、新闻网页、官方微信、工作微信、校园论坛等网络微平台建设,即时利用这些工具平台发布准确信息,了解学生动态,交流思想,把它们打造成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政治能力强大、思想信仰坚定,信息媒介素质良好,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其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水平開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网络化时代要着重解决思政教师工作实力问题,始终把素质作为选拨培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标准和条件。要积极加强专职和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工作热情,保持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化提升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引导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注:该文系2014年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与方法研究》、2014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L14DSZ077)、2015年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重点培育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