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财经院校“SIQF”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7-29刘荣增张道庆马勇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刘荣增 张道庆 马勇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这个中心点,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逐渐探索出高等财经院校“SIQF(同步、融合、素质、灵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文科;高等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财经院校“SIQF”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四种办学理念的有机组合,即“同步(Synchronization)”“融合(Integration)”“素质(Quality)”“灵活(Flexibility)”首个英文字母的组合。这四种办学理念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构成了脉络肌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这种有机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使社会、学校、学生之间,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素质、知识、能力之间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一、同步

“同步”就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将自身发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相连接,实现同步发展。近年,为把学校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努力实现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范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同向同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55所大学及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多模式、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学校还积极引入优质境外教育资源,开展了15个中外合作办学(含引进课程)本科项目,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近3年,学校实施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加大访问学者的派出力度,先后派出225人次进行国外访学研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国际化水平。

二是加入“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E-MOOC)。为大力推进学校新文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助推“财经慕课”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工作,学校于2018年加入“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实现了与国内其他财经高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加入该联盟大大加速了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拓展了课程选择范围,提高了课程建设质量,推进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

三是加入“立格联盟”,即全国政法类大学联盟。此举促进了学校法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成员之间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图书文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定期开展校际互访与经验交流活动。2019年7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立格联盟”成员单位,围绕新时代政法高校法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帶一路”建设与政法高校法学教育改革、自贸区法治建设与法治人才培养三个主题成功举办了第十届高峰会议。

四是加入“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2020年12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参加了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牵头发起成立的“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是积极参与校际课程共享。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2019年1月,在河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5所学校共同签署了《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合作框架协议》(河南中医药大学随后加入)。在此框架协议下,6所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学校的线上课程,由于地理位置较近,还可以实现跨校选择线下课程,实现校际间课程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融合

“融合”就是推动学校与社会,学校各学院、各学科、各专业,学校各种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融合,进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近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紧紧围绕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动学科融合、专业融合、“学创”融合、产教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科融合。依据学科设置特点,学校持续推动经、管、法三大学科之间以及经、管、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开设了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和法学通论等通识课程,发展了商务英语、金融数学、能源经济、电子商务与法律等交叉学科专业。特别是结合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学校打造了产业经济学和现代服务业两个特色学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径。

二是专业融合。学校主动迎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努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和当前社会需求的契合度。2020年,学校组建了由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工程、市场营销(大数据方向)等专业组成的大数据跨学科融合教研室,打通了学科、专业和学院之间的壁垒,建立起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三是“学创”融合。学校以敢闯、会创为核心,提升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学校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教师队伍等关键领域改革,打造了以课程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以竞赛为平台、以创业孵化园为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众创空间”入驻项目近300个,“创业”人数1800多人,工商注册率达47%,形成了新的人才质量观和新的教学质量观。

四是产教融合。学校积极对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大力推动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实施“干中学”“事中研”的人才培养方法。截至目前,学校共计建设235个实习基地,其中4个被认定为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财智大讲堂”“商道论坛”等经管实务大讲堂,学校积极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同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沟通,特别是与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该学院已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

五是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学校积极开展教学范式改革,推进教育观念革命、课堂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学校推动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的新形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因课制宜”选择课程教学方式,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三、素質

“素质”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立足社会,适应各种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加剧的环境中具备创造性、合作性工作能力,对学生进行的身心基本品质的教育。近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非常重视发展素质教育,并专门成立了素质教育中心,不断提升学生政治素质、科学素养、美学素养、心理素质、安全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治素质。为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学校除了在全校开设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课程,还要求所有老师、所有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三者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发挥他们在政治素质、生活阅历方面的优势,向学生宣讲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二是科学素养。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哲学等学科门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通识课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前沿的课程,让学生崇尚科学精神,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数据素养等。

三是美学素养。为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校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大学美育通识必修课和艺术类选修课,要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至少选修2学分。自2017年以来,学校每年举办“美丽人生·美丽大学”主题演讲比赛。2019年11月,学校成功举办全国高校美育课程建设规范编制工作会议。

四是心理素质。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为了帮助大学生化解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自我认识、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危机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学校不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还建立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

五是安全素养。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相关通识必修课程为学生普及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安全系统观。学校邀请国家安全各领域专业人才开设社会治安、社会舆情、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针对大学生常遇到的人身安全问题,学校专门建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全体验馆,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护知识、救护技能等。

四、灵活

“灵活”是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特殊情况、未来职业需求、个人偏好、能力差异等,制定弹性的管理制度。近年,学校遵循以学生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灵活对待学生学业和学习,以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努力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保留入学资格和学籍。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但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取得入学资格的新生,因疾病等原因无法按时到校学习的,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1年;需要延长期限的,还可在保留入学资格到期前到校申请延长期限,但入学资格保留总计不得超过2年。学校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单独规定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

二是转专业学习。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学生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并符合学校转专业规定的,在入校一年以后,可在同录取批次重新选择专业。具体来说,凡是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所学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在3.8分以上,且在本专业全部学生排名前3%的学生,在不超过转入专业的人数的前提下,学生无须参加考核,经转入院系和学校审核同意后,即可转入申请专业学习;若申请人数超过转入专业备案的可接收人数,按照转入院系转专业工作方案进行考核,经学校审核同意后,该生即可转入申请专业学习。

三是学业定制化。学校早在2013年就开始推进学分制改革,目前已完全实施了学分制。在学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特别是学生可自主决定自己的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在校修读年限原则上3—6年。学生修满专业所需的学分,可提前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比标准学制提前一年毕业。

四是主辅修专业互换。为进一步扩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学校在学分制框架下实施了主辅修专业互换制度。学生在辅修双学位过程中,如果对辅修专业非常感兴趣,可以选修辅修专业的课程。如果学生毕业时修完辅修专业的所有课程,可以向学校申请主辅修专业互换,获得辅修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五是学分认定制。在学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课堂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创新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途径获得学分。为了便利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修读课程,学校及时引进了尔雅通识课、网易公开课等网络课程,与其他学校签订《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此外,学生修读课程如果符合规定条件,还可申请免修、免听、重修等。

参考文献:

[1]杨宏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凸显特色优势,加快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步伐[J].河南教育(高教).2020(10).

[2]廖丹.大学生就业困难分析及高校就业工作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20(28).

[3]肖卫.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规范性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

责编:桃 子

猜你喜欢

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