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发生情况调查

2021-07-29纪武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孢菌农垦镰刀

纪武鹏 王 平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哈尔滨150038)

玉米穗腐病已成为世界各地玉米种植区的一种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重迎茬面积逐步扩大,玉米穗腐病危害呈上升趋势,损失亦逐年增加,一般年份其发病率为10%~20%,严重年份可达30%~40%、感病品种的发病率达50%左右[1];玉米穗腐病不仅会造成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有些病原菌能产生大量有害毒素,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玉米穗腐病在黑龙江垦区危害逐渐上升,已成为继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之后又一急需解决的灾害性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和国家粮食安全。

玉米穗腐病是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国内外报道有40多种,这些病原菌可以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发病[2],目前已经报道的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主要有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株镰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青 霉 菌 (Penicilliumspp.)、曲 霉 菌(Aspergilllusspp.)、枝孢菌(Cladosporiumspp.)、单瑞孢菌(Trichothecium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spp.)等[3]。我国不同地区报道的的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也不同。研究报道,西南地区的穗腐病病原菌的优势菌株为拟轮枝镰孢菌(F.moniliforme)[4];甘肃省为轮孢镰刀菌(F.verticilloides)和黄色镰孢菌(F.culmorum)[5];齐齐哈尔地区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6];河北、陕西和吉林省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7]。

笔者对黑龙江农垦区进行玉米穗腐病的调查取样,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结合形态学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意在明确该区域玉米穗腐病致病菌的种群结构组成及区域分布情况,以便为该病的监测防控、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玉米成熟期,在黑龙江垦区牡丹江管理局的曙光、八五五、八五四、云山、八五六、八五零农场,建山江管理局七星、大兴农场,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八五三、二九一农场,宝泉岭管理局共青、军川、名山、宝泉岭农场等15个农场,每个农场采集3~6个不同地点的样品,共采集212份具有典型症状的玉米穗腐病样品,用透气的牛皮纸袋包装,带回实验室后进行组织分离、培养。

1.2 培养基的制备

1.2.1 PDA培养基 将200 g去皮马铃薯、2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蒸馏水1000 mL,在121℃下高压灭菌25 min。

1.2.2 WA培养基 将琼脂20 g、蒸馏水l 000 mL,在121℃下高压灭菌25 min。

1.3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3.1 病原菌的初分离 将玉米穗腐病果穗样品进行病籽粒脱粒,直接剖病粒组织0.2~0.3 cm,每个培养皿放病粒组织4块,在PDA和WA 2种培养基上,培养3~6 d后得到病原菌的初分离物。

1.3.2 初分离物的纯化 回到实验室后及时将初分离物纯化,镰孢菌用PDA培养基,其他菌用WA培养基。

1.3.3 大型分生孢子的诱导 参考徐雍皋的方法,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初分离物转到绿豆汤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80 r/min,25℃)5~7 d,在显微镜下检测悬浮液中分生孢子。

1.3.4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根据培养5 d的各菌株在PDA上的小型分生孢子、菌落形态、色素颜色和在绿豆汤培养基上的大型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产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厚垣孢子的有无、形态、数量和大小等形态和培养特征,参考Booth的镰孢菌分类系统,参照《镰孢属》《真菌鉴定手册》《常见镰刀菌鉴定指南》等工具书,将各菌株鉴定到种。其他菌的鉴定参照《Monograph of the Genus Pythium》《中国真菌志第六卷》等工具书。

1.3.5 菌株的保存 将菌株接种在PDA斜面上,置于4℃低温冰箱保存。

1.3.6 病原菌分离频率的计算公式 分离频率=某病原物分离个数/分离物总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表1),2020年玉米穗腐病在垦区为中等发生,共调查56块田,每块田定点调查3个点,每个点调查50株,平均病穗率为4.3%;发生最严重的是云山农场,病穗率为6.7%,其次是291农场和八五三农场,八五四农场穗腐病的发病率最轻,为2.6%。

表1 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调查结果

2.2 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离结果表明(表2),黑龙江农垦各个农场的禾谷镰孢分离频率均在40%以上,分离频率最高的采集点为大兴农场,为66.9%;拟轮枝镰孢菌在13个农场的分离频率都在20%以上,在云山农场的分离频率最高,为30.7%;木霉菌在11个农场分离频率都高于13%,在曙光农场的分离频率最高,为19.5%;青霉菌的分离频率在11个农场都在4%以上;而曲霉菌和尖孢镰孢菌的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分别在4个农场和3个农场中检测出来。以上结果表明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是黑龙江垦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菌,拟轮枝镰孢次之,木霉菌居第3位。

表2 黑龙江农垦不同地区玉米穗腐病各类病原菌分离频率

3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平均发病率为4.3%,发生最严重的是云山农场,病穗率为6.7%,其次是二九一农场和八五三农场,而八五四农场穗腐病的发病率最轻,为2.6%。室内分离结果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是黑龙江东部垦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菌,拟轮枝镰孢次之,木霉菌居第3位。本研究还分离到少量的曲霉菌和尖镰孢菌,这些也都是已经报道的病原菌,但只在少数农场分离到,分离频率也偏低,说明曲霉菌和尖镰孢菌不是本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猜你喜欢

孢菌农垦镰刀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三种花生根腐病菌间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比较分析
绵马贯众素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酷虫学校再遇镰刀帮(一)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一把镰刀
镰刀与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