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人性恶”

2021-07-28王梦武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金锁记异化

王梦武

摘要: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通过展现女主人公心酸又狠毒的一生,把她阴森恐怖的变态心理和人性扭曲的生存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程度。本文以曹七巧的人性恶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人性恶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及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对今后文学的影响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金锁记;异化;生成原因;典型意义

张爱玲的《金锁记》它描述的是一个有着不幸婚姻遭遇的女子曹七巧,以青春和幸福为惨痛的抵压,带着金枷锁在性压抑、性苦闷中煎熬、挣扎以至于心理变态的故事。做为张爱玲的重要代表作,在四十年代压压曾经轰动一时。本文以主人公曹七巧的人性恶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人性恶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以及作家为何会塑造这一形象及其对今后文学的影响、意义。

一、曹七巧的性格异化和人性变态

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的女儿,泼辣能干,又有几分姿色。兄嫂为了高攀,将她嫁给了官宦人家的二少爷做做——一个因患骨痨而整天躺在床上,没有一点生命活力的瘫子。七巧健康的性欲得不到满足,又因为出身低微而受尽妯娌甚至吓人的奚落和挤兑,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说。在长期的煎熬中,心理不断走向变态。将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能分到的家产上,她开始疯狂而忘我的积聚财富,于是她成了带着金枷锁的人,欲望之火烤干她人性中仅存的脉脉温情,她原本善良的一面也慢慢的被金子磨灭了。

二、曹七巧人性恶的生成原因

1.社会和文化原因,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男性压抑女性的生存状态

我们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支配,性别位置,决定了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位置。使得女性世界没有任何自由、民主、幸福而言。在文中,曹七巧的兄嫂为了一己之利,将泼辣、充满勃勃朝气的曹七巧嫁给了大户人家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二少爷。在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古代君王祭祀中的祭品,曹七巧又何尝不是呢?七巧嫁给姜二爷,求得生存,是一种女性的依赖性,掉进了男性为自己生命支柱的心狱。

2.家庭原因,以小家碧玉高攀簪缨望族,门户错配种下悲剧

七巧并非生来就是残酷的,是环境造成了她的自卑和不屈的冲突。在这个大家庭里,因门第的低下,连丫鬟们都瞧不起她,这使她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并总觉得有无形的敌意包围着她。所以,她习惯以弱者的姿态来自卫。弱者的委屈、不平,导致了她对整个世界的怀疑甚至敌视。

3.个人原因

第一,正常、健康的情欲得不到满足所导致的悲剧

她的命运本身是不幸的,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滋生同情心。相反,当她彻底失去了爱与被爱的希望,心底犹存的最后一丝幻想、一丝温情也失去了以后,她成了一个疯狂的报复狂。“她用那沉重的黄金枷锁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连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放过(当然,也只能是她的亲骨肉,因为那是她所唯一能接触到的人)。想想看,这是多么令人心悸的母亲啊!

第二,中国传统女性的不觉醒,自身所具有的“原罪意识”

透过曹七巧人性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她何以由一个女子而成为一个女奴,由女奴而成为女畸形人,女虐待狂,其内在原因:即中国旧式女性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识”。对于兄嫂所一手安排的婚事,小说中没写七巧对这桩婚事的竭力反对,相反的写了她最彻底的随了所有旧时代妇女的不幸及心理重负。在旧式传统封建思想浸染下的女性意識。鲜活的生命日渐憔悴,充实的心灵日渐枯萎;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七巧身上多的是顺从被束缚,受压抑,少有反抗、求解放和个性的张扬,她丝毫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从而去完成像五四新女性那样的个性解放,去大胆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寻求新的人生道路,如果是这样,情形也许完全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曹七巧也不至于一步步走向疯狂,更不至于去逼杀媳妇,毁灭儿女的情爱。

第三,张爱玲自身的经历所致

她童年父母的离异,给她幼小的心灵埋下沉重的阴影,她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她的童年世界没有单纯和明丽,有的只是铭心的苍凉。除了小家庭的因素外,豪门巨族由于时代变迁的没落又使她成为家族解体的受害者。她斩不断与家族世界的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并在丝丝缕缕中透出一个失落者寻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孤独感和自艾自怜感,正是这样的生存境遇和人生境况使张爱玲把一个人世挑剔者的情感顽强的投射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笔下的女性便少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柔和、宽厚和温爱,而多表现人性中的种种丑恶和肮脏,借此宣泄她对冷酷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仇恨。可以说,张爱玲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是她塑造曹七巧这一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

三、曹七巧异化性格的典型意义

张爱玲所着力刻画的是不幸的婚姻怎样导致一个女人的心理变化,现实的缺憾怎样激发出一个女人内心的阴暗面的深处,交织成一股来自心灵深处的爱恨交杂的强大力量,使一个受害的女人成了复仇的女神,向着周围的人们实行疯狂的报复。几乎从未见过中国作家,能够将这种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她是畸形婚姻的牺牲品,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害人者。所以《金锁记》这篇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具有了惊人的人性深度。

曹七巧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她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绝无仅有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感和震撼力,曹七巧人性的扭曲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强烈揭露了冷酷的封建性所造成的人性泯灭。从曹七巧这一形象中我们看到了张爱玲的悲哀与无奈,她对美好世界的渴望而不可及的迷惘与迷失,这样一位乱世才女,连同她那独特性的文章必将成为后人心中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燕飞.漂泊亦如人命薄——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曹七巧女性传统意识的崩溃[J].读写月报,2020(Z3):85-86.

[2]张秋琳.自由维度的缺失——《金锁记》中怨恨情绪的根源[J].品位经典,2020(05):5-6+91.

[3]刘畅.恶魔的“恨”与凡人的“怨”——从《金锁记》和《怨女》看张爱玲对经典的重塑[J].名作欣赏,2018(35):79-80+149.

猜你喜欢

金锁记异化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马克思如何阐释异化与非异化的内在关联
文本外文化因素对《金锁记》翻译的影响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归化与异化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