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做智趣交融的数学教育
2021-07-28江平
江平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相关技能,开拓数学视野,进而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应当开发多品种、多形式的文本资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开发了“智趣数学”拓展课程,并在课程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智趣数学 兴趣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育应当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全过程,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评价中,通过智趣合一的数学课程内容、智趣交融的教与学的方式、智趣互促的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拓展学生数学视野,让数学的“智”与“趣”在学生的学习中真正地生长,实现以趣启智、以智激趣、智趣共生的愿景。
一、“智趣数学”的开发背景
数学课程怎样才能达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才能促进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层次性发展?仅用国家统一的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
我们用“问卷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受不到乐趣,认为数学学习内容、形式都比较单一、枯燥。小学生思维特点普遍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选择、编排让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引导其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发展思维,显得尤为重要。2015~2016年,我们在两个年级分别开展了“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汇”的拓展教学,受到各方好评。
经过反复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有趣、生动的拓展课程迫在眉睫。针对现行每周4~5节国家课程中学生动脑动笔多而实践活动少、游戏体验少、趣味性不够等问题,学校每周用地方课程开设“智趣数学”拓展课。课程开发组经过“调查分析—拟订方案—试编教材—试用修改”等步骤,完成了与统编教材配套使用的12册校本教材。该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引导教师和学生智慧、有趣地学习数学,学生们更爱学数学,也学得更灵活了。
二、“智趣数学”的課程目标
“智趣数学”课程主要以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趣味性、活动性强的内容,以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而发展核心素养。设置“智趣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概述为:激发兴趣,点燃学习欲望;发展能力,积累活动经验;拓宽视野,整合学科资源;启迪思维,感悟思想方法。
基于对智趣融合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认同,学校课程组首先研讨构建了课程目标体系。从开发课程资源、设置课程内容,到营造课程文化、建构课程范式、拓展实施渠道,再到研究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一项举措都通过扎实的校本教研和专家引领达成共识。建设课程的过程也是教师们升华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凝聚力量的过程。以下是“智慧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图:
三、“智趣数学”的课程内容
(一)内容的选择依据
课程内容的设置彰显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就像吃什么比怎么吃(用筷子还是勺子)更重要一样。我们选择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如下:
1.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教育需要遵循规律,首先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凸显智趣性是选择课程内容的第一个原则。我们精心编排有趣的课程内容,给学生“色香味美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2.课程内容要符合新课标年段知识目标的要求
内容的难易度适中是我们选择的重要标准。按照新课标关于对一、二学段知识技能要求,所选内容思维难度不拔高,但是有发展空间。聚焦核心素养,着力培养三大数学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每册都针对性地编排相应的数学游戏、数学实践、数学文化等内容,力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增强趣味性,同时注意科学性。
(二)内容的呈现方式
我们把适合各学段学生的素材分类整理、编排成12册,引导学生在“玩数学”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丰富活动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我们以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沙沙”和“小小”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的形式,介绍身边的数学,让其产生亲近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做数学游戏的规则,引领学生与“沙沙”“小小”一起听数学故事、一起参与实践活动,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思路点拨”,也可以看“沙沙”“小小”的讨论。学生可以自己看游戏规则和同伴或家长一起做游戏。新冠疫情防控停课期间,我们把一些“宅家也能玩的小游戏”电子版资料通过班级群发给家长,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学习变得轻松自然。
我们根据不同内容蕴含的知识点分专题设置课时,同一专题内容思维难度呈螺旋式上升。比如摆火柴棍游戏,不同阶段摆的要求不一样:从一年级摆数字、摆图形、摆算式,到二年级拿走或增加火柴棍变换图形、变对算式,再到三年级移动火柴棍变化图形,思维训练的难度呈螺旋式上升。
(三)内容的模块分布
课程内容分为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数学竞赛四大模块,各年级按年龄段不同,四大模块的内容比例有所不同。所有课程内容均在反复实践、运用检验的基础上,按照“智趣性、科学性、适切性、规范性”的标准优化精选,定稿形成相对稳定统一的校本教材。其内容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智趣数学”的课程实施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必然路径。“智趣数学”课程的实施做到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用于生活的乐趣。同时,教师们在实践中建构了适合各年段教学的课程范式,积极营造课程氛围,让学生们处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建构课程范式
建构适切的课程范式是实施课程的基础。基于“智趣数学”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我们探索出“三段四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下的课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即:低年段以“有趣、益智”的数学素材引入,设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游戏活动或实践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中年段数学课堂智趣交融,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数学和生命成长结合在一起;高年段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深度参与知识建构过程,感悟数学的内在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升华对数学“趣”的认识。
(二)营造课程氛围
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展示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课程氛围的有效途径。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生动有趣的数学展示活动,如“数学故事大王”“数学小报展”“24大赛”“四巧板拼图赛”“九连环”“数学魔术”等,全校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人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进步,也因此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注意几个结合
“智趣数学”课程的实施,要注意落实好以下几个“结合”: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赫尔巴特的经典教学理论主张“教师中心”,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学生中心”。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都主张兼容并包。任何一项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有传承前人经验、传授知识的任务,有主导课堂的责任;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否真正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智趣数学”的实施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活动更加有序、有效。
2.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有機结合
当今社会,合理的竞争能促进社会进步,而会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基本能力,也是很多人缺乏的能力。在数学游戏、数学比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游戏或比赛(如多米诺骨牌、“穿越”A4纸等),引导学生只有通过与同伴合作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让其体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
开展“智趣数学”课程,使得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得到均衡发展。小学数学的大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初始阶段需要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式学习,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基础有限,有的问题就无法探究。而在游戏过程中,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根据游戏规则,利用倒推法、画图法、试错法等去探究获胜的秘籍。学生源于问题,或刨根问底,或顺藤摸瓜,探究的兴趣和意识油然而生。
数学原来可以学得更有趣!开发和实施“智趣数学”课程,是进一步深化数学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课程的建设过程更新了教师“教教材”的陈旧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潜心研究智趣交融的数学教育,切实转变育人模式,努力探索“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真正把办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张奠宙.数学教育纵横[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