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文化资源的学生活动

2021-07-28苏渊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学校文化小学

苏渊

【摘 要】我们从学校环境、学校传统、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努力方向中提炼学校红梅文化。在红梅文化指引下,创新学生组织“朋辈俱乐部”,开展红梅之旅活动,创建红梅讲坛,设计成长地图,对学生德育、美育发展进行评价。在实践的基础上,立项省、市教育改革发展项目,提炼培育经验,并通过宣传报道、参观学习等途径发挥辐射作用。

【关键词】小学 学校文化 学生活动

我校建于1987年,现有学生1067名,教师61名,我们的校园环境清新雅致,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重视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吸引学生、家长超过3000人次。我校学生活动呈现三多特点:主题多,数量多,形式多,但在表达学校文化、强化学生素养方面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对学生活动进行了重构。

一、基于校情,形成学校文化

让学生活动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承载学校文化是我们首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学校环境、学校传统、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努力方向中提炼学校文化。

我校坐落在红梅新村,享有一片梅林,毗邻地标性4A级景区红梅公园,师生以赏梅为趣、品梅为乐。我们深入发掘“红梅”内涵,结合广为传唱的歌曲《红梅赞》,中国近代史上的“常州三杰”,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出“红梅品格”:有志、坚韧、自信、高洁、乐群。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开展的艺术活动得到师生、家长的欢迎与认可。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曾在常州市举行鼓乐、舞蹈专场活动。学校打击乐队、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社开展的活动荣获全国、省、市艺术节大奖,2019年学校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美育创新案例一等奖。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响应时代要求,结合学校地理环境,结合艺术传统,确立了学校文化: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明确培养目标:具备红梅品格,具备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红梅少年。

二、基于文化,开展特色活动

育人的前提是“人性”的洞察和理解,我们围绕“立德树人 以美育人”的目标,根据小学生喜欢交流、喜欢艺术活动、希望自主权、希冀看到自己的成就的需求,构建活动组织、活动内容、平台资源、活动评价,充分体现“儿童视角,主动成长”理念。

1.创特色组织

我们创建“1—2—5朋辈俱乐部”,“1”个“朋辈俱乐部”:学校是个大俱乐部,成员是各艺术小队,涵盖全校师生。“2”类朋辈:同班级、同年级兴趣爱好相同、感情亲近的学生组成同龄朋辈艺术小队;不同的年级的兴趣爱好、志向相近的学生组成了混龄朋辈艺术小队。“5”大行动策略:任务驱动、角色互换、牵手互学、圆桌会议、成果展示。学生们参与俱乐部活动,思想上相互交流、情绪上相互感染,行为上相互模仿。

“创意美术”艺术队由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与三、四年级的四名学生通过自由报名的形式组成。起初他们各干各的,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巧手绘墙”活动把他们凝聚在了一起,但麻烦接踵而来,“老师,他什么都不做”“老师,他不在了”……指导老师召集成员们召开会议,他们提出“角色互换”。通过“角色互换”他们体验到彼此的不易,变得宽容,圆满完成了作品,向国庆献礼。

艺术小队是学生自由结伴,俱乐部活动中是多向、互动的对话文化,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别人可以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建立联系、处理冲突、解决问题,学生们的“红梅品格”得到不断提升。

2.创特色活动

我们构建了学生喜爱的“红梅之旅”,设计目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形式: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内容:扩展学生的世界,向外拓展(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互动),向内延伸(涉及“礼、乐、射、御、书、数”新六艺)。

“红梅之旅”通过艺术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感官愉快、精神愉悦的状态,学生没有强迫感,相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亲切与自由。

“红梅之旅”的活动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向外拓展,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互动,向内延伸,涉及礼、乐、射、御、书、数新六艺,学生尝试和实践不同的选择,解决不同的问题,挑战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在这种挑战中,学生内在的情感、思想和梦想在一个可控的、安全的环境中得以表达,他们产生了愉悦的体验与深刻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3.创特色平台

“红梅之旅”中,我们发现师生们都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动人的品格故事,为了与更多人分享體验与故事,学校开设“红梅讲坛”: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设立线上、线下,校级、班级讲坛,学生、教师讲坛。

“学生讲坛”突出儿童视角,用戏剧、相声小品、情景讲述等艺术形式交流常见校园问题、审美活动体验。教师讲坛用视频或文字讲述“我和我的学生”。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思想和动作都是开放的。

“红梅讲坛”的形式多样,可以使师生身心放松。讲坛的内容还常常引发对象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质问,给人带来共鸣的愉悦,让学校文化自然进入师生的精神世界,同时拓宽了学校文化传播的途径。

4.创特色评价

学生素养、品格、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长期的、极其个人化的行为,为了让学生能经常审视自己,看到自己的阶段性成长,我校还创新了学生活动评价。

每月学生用网络或档案袋记录活动,每学期班级从品格、美育两个维度评选“红梅之星”。每年学校举行“我长大了”创意大赛,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创作自己的成长地图。学校开辟“时空长廊”展示学生成长地图,并设立地图档案馆,保存学生小学6年成长地图。待到毕业时,学生还可以领取第二张毕业证书。

第二张毕业证书极富创意和美感,需靠灵巧的双手翻折而成。封面包含我校文化象征——“红梅”;再翻折,学生们能惊喜地发现内页藏着6年获得的“红梅之星”,以及老师、同学的赠语;封底藏有一个二维码,精心收录学生6年活动照片、成长地图。可以想象,学生们拿到这张毕业证书将会是多么的欢欣鼓舞。

特色评价目标指向性强,方式上体现过程与结果的融合,评价效果更加客观与全面,起到了激励学生传承学校文化的作用。评价中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权利,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提升。

三、基于实践,提炼培育经验

为了让学生活动走向高品质,这几年学校行走在学生活动研究的大道上。

2017年起学校实施品格提升工程“品梅启善,修艺养德”,2020年9月申报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形成了学生活动范式:(1)培育学生素养的场景样态;(2)培育学生素养的活动体系;(3)培育学生素养的特色评价。

2020年2月,我校立项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找朋友:体验式儿童美育实践样式”,构建了美育活动的样态:(1)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美无处不在”;(2)创新活动路径,课堂内外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找自己的审美对象,提升审美和人文精神;(3)架构以校为本的儿童美育目標。

研究成果转化成我校学生活动的实践,如今我校学生活动特点:主题明、路径多、成效大。

四、基于经验,带动更大发展

我校深入开展学生活动实践与研究,学生活动彰显学校文化,学生的品格、审美素养日益鲜明,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1.红梅学生“绽放”

学生积极投入特色活动,充分地感知、体验、践行学校文化,“朋辈俱乐部”组织、“红梅讲坛”发挥了集体与同伴的育人作用,在自主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结果,更加主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学生提升了品格、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积淀了《梅缘雅韵》《少年诗情》《大师故事》3本读物,以及书画类、诗歌类、戏剧类、歌舞器乐类、综合类5本学生作品集,每个学生建立了“美育发展成果集——我的好朋友”。

2.红梅教师“绽放”

教师越来越清晰育人的理念:把立德树人当成教育的首要职责,在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实施中以美育人,教育方法优化。汇编了教师教育案例集《我和我的学生》,反映了教书育人中的优秀思想和先进做法。撰写了审美化课堂教学案例、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3.红梅学校“绽放”

我们探索出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路径与范式。走进校园,鲜明的视觉形象彰显师生审美素养,走近师生,红梅的品格落实到行为谈吐。学校活动形成学校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建立记录制度,列入学生、教师考核,红梅文化已经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参观学习等途径进行推广交流,建设经验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联动区域内学校共同推进。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学校文化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