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2021-07-28苏红芬
苏红芬
【摘要】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亲历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满足。自主学习型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力,则难以开展自主学习。文章围绕数学学习力培养目标展开探究,让学生循序渐进领会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学习力;提升策略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在这种发现中,自己理解会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就是要立足学生需求,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要想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力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本文将着重提出完善策略。
一、明晰学习力内涵,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意识
学习不是教师学,而是由学生自己去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并不能替代学生。在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营造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做好引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学习力的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潜在性特点。我们可以将之细化为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等内容。学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强化,不断养成。在数学领域,学习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力量。教师通过构建数学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时,在课前预习引领上,教师梳理本节知识点,提炼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本节内容,第一,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通过观察、思考、联想、比较等方式,探究平行线的特点;第二,学会运用平行线性质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三,自主探究平行线性质,引入数形结合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建模,培养数学创新精神。要想实现学生自主预习,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探究和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平行线,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在课堂上,对本节教学问题的提炼,要让学生能够联系以往的数学经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引导性数学问题中,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如一些学生空间感不强,对两直线平行的三条判定定理理解不透彻,这时,教师应该以什么方式,采用哪些手段来帮助学生建构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运用画图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平行线的性质,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搭建自主学习课堂情境
(一)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数学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在自主学习型课堂上,和谐、平等、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前提。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双边、多边交流,教师要与学生保持步调一致,在数学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想办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如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先不要直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反问学生:“之前我们学习过‘勾股定理,请用语言描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有学生想到:“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相等,则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学生的回答并不完整。但教师不能否决,而是要以此为话题,激活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进行争辩,在交流碰撞中获得真相。自主学习型课堂,不是教师的“专权”教学,而是师生共振、共促、共赢的课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想法,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不能歧视学生,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二)鼓励学生多交流,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型课堂,不是单一的各自学习,而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换意见,在交流中激活数学思维,在碰撞中形成数学认知。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天然的互通性,教师要抓住生生互动契机,引领学生展开讨论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各抒己见,潜移默化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时,教师设置如下话题情境:“在秋季运动会上,如何对某个班级的表现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学生认为,应该看运动项目中谁拿第一名;有学生认为,应看班级拿第一名的总人数;有学生认为,应该看拿第一名、第二名的总人数;还有学生认为,应该看拿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总人数;等等。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方案更好?”很显然,问题引出来后,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各组将自己的意见阐述出来,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同学们对话题的探讨兴趣很高,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如有小组提议,可以对第一名成绩加6分,对第二名成绩加2分,对第三名成绩加1分,然后根据各班的总分值来排序,看哪个班表现得最优秀。通过交流互动,数学课堂氛围热烈了起来,特别是学生能够基于运动会各班级所取得的成绩,展开认真、深刻的交流学习,增强了独立学习意识,促进了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师要善用問题导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在教育心理学中,设置悬念有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构建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师要善用悬念,通过问题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激活数学思维,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入长度不同的小棒来组成三角形。先提问:“有三根小棒,就可以组成三角形,请同学们思考对不对?”很多学生直接伤脑筋了肯定回答。但当教师拿出三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组成三角形时,学生却发现三根小棒构不成三角形。为什么?因为有一根小棒太短,无法实现围合连接。这时,请学生想一想,对于三根小棒,要想围合成三角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教师通过现场演示,将其中最长的一根小棒截断一截,再配合另外两根小棒,共同围合成三角形。观看了教师的演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截断一根最长的小棒?”接下来,学生亲自动手,探索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满足什么关系。有疑问,有趣味,有实践,有体验,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开动数学思维,积极参与思考,并在自主学习和体验中学会数学知识。
同样,在对“二次函数”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创设以下情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哪些形式?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二次函数?对二次函数的图像,需要把握哪几个步骤?对照函数图像,请思考函数的性质。”以问题来帮助学生梳理的复习思路,引领学生发散数学思维,领会数学的本质意义。
(四)引入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自主学习型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对于初中生,教师的放手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持久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学习力,要有耐心,有毅力。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通过积极的肯定、赞扬与引领,让学生充满学习自信,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也因人而异。在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教师要运用分层思想,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不断钻研,增强自主学习的意志力。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知识时,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接触过哪些四边形?如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梯形、菱形等。观察这些四边形,请计算其内角和是多少?四边形的内角和有何规律?”学生通过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未必都正确,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想法,给予积极评价。如有学生发现,菱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相等,菱形的对边平行。
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积极引导。对于错误的认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梳理学生的出错点,指导学生学会纠错。如:“某商品进货价1000元,销售价1500元,要求以利润率不低于5%的价格打折出售,问最低能打几折?”有学生解答:“设能打x折,列式(1500x-1000)/1000=5%,得到x=0.7,即0.7折。”原本该生觉得自己的解题结果很好,但有学生认为,对于打折题,还要正确表达打折形式,应该是7折,而不是0.7折。教师将纠错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质疑,主动纠错,提高了自主学习力。
总之,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師不能凭经验开展学习活动,更不能用题海战术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认识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蒋飞.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初三专题复习课《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为例[J].名师在线,2017(16):72-73.
戴树金.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