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部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摭谈

2021-07-28金梦浩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

金梦浩

【摘要】文言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多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声韵优美,趣益融合。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领略中华古典文学的智慧与启迪,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部编教材;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理解”四个维度。在文言文教学中与核心素养相联系,能够建立生动立体的文言文教学体系,让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主阵地。相对而言,文言文比一般课文的教学难度更大。所以,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要求,突出文言文教学梯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运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手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领略文言之美和学习之趣,让核心素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一、关注语言建构与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注重教学铺垫,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不少学生经常会“望文生畏”,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难心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文言文成文年代久远,无论是表达方式、行文风格还是思想内涵,都与现代文化有一定差距,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尤其是文言文精练含蓄的文风造成了学生阅读和理解难度的增加。基于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做好铺垫,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自相矛盾》一课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同名动画片,通过有趣的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动画片的情节和古文内容一致,学生看一遍视频之后,就能大致理解“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内容——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然会比凭空接触这篇古文更感兴趣,在动画视频辅助下理解了文章内容,更有利于教学环节的推进,学生也会由此产生“古文也不是很难理解”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二)打造趣味课堂,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目标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改变学生对古文“晦涩难懂”的直觉,通过趣味课堂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古文字字珠玑,声韵优美,有很高的诵读价值。教师可以从朗读入手,引导学生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了解文言文中语言的建构规律,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其中的词汇和语句。

例如,在《伯牙鼓琴》一课教学中,这篇古文音调错落,声韵丰富,特别适合诵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熟悉其中的语言文字排列,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开始朗读和诵读。其中“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要读出悠远浑厚的意蕴,可以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跟读,接下来学生自己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这两句话是在描写景物吗?”(因为之前有学生认为这是景物描写)有了系统的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很快给出正确答案:“这是形容伯牙鼓琴非常动听。”由此可见,有趣的“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思”,从而使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二、注重思维发展提升,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一)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言文教学中的要点任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思维和理解能力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学生普遍认为“文言难”的背景下,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情境创设是文言文学习化难为易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深受学生欢迎、吸引学生自主探究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文言文教学目标及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文言文的深刻内涵,从中感悟道理,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死记硬背,通过情境教学盤活知识,为学生拓展一个“理解、诠释、内化”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两个分辩的孩子,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其中的语言特点、辩论观点和辩证思想。待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把这篇小古文改编成小剧本,把原来的文言文台词用现代语言表述出来。课堂就像一个“小剧场”,学生对自己编写的台词印象更深刻,在编写台词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进行“文白对照”,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教师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后续系统深入地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二)发现文言之美,创造乐学之趣

文言文兼具声律之美、文辞之美、气韵之美,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要避免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眼到、口到、心不到”的问题,只有“心到”才能让学生用心领略文言之美,感受古文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所融汇的艺术魅力。以文言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更富于传统文化特色,以文言文敲开古典文学的大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大气恢宏之美,在沉淀着历史文化气息的文言文中采撷美丽的古典之花。

例如,《少年中国说(节选)》就是一篇文辞优美、情感热切的古文,单纯感受其中的文辞和韵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可以把这篇课文作为文言文鉴赏的素材,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美的要素”:首先是语句之间的连贯递进之美,从少年到中国、欧洲、地球,境界一下子开阔起来;而作者运用“赋”的手法写出了大段华丽的文字,这些四字一句的句子不但铿锵顿挫,而且还押“ɑng”韵一韵到底,各种比喻更是新颖奇特,无论是文采还是意境都非常出彩。当然,鉴赏和审美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定,不可过高或过低,要在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体会文言文的内涵美,感受其中与众不同的学习乐趣。

三、注重文化传承理解,拓展文言文教学深度

(一)巧用质疑,解析文言文中的文化精髓

文言文并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这么简单,因为在这些小文章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光辉。文言文的运笔手法丰富而独特,赞美、讽刺、冷幽默运用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同时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教育启迪作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文化精髓的解读,通过巧设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例如,在讲授《精卫》一课时,有学生对夸父的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明明知道大海不能填平,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衔木石?”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锁定目标、持之以恒”的角度去理解,让学生懂得这个故事的内在含义:精卫象征着能力有限但执着坚定的普通人,只要有自己的目标,就要毫不迟疑地去实现,哪怕每天只能进步一点点,但是持之以恒就会有“移山填海”的力量,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支撑着炎黄子孙冲破艰难险阻建设国家,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文言文学习中渗透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一点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同时也是活跃文言文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拓展学习深度,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学习深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知行合一。比如,将文言文学习和习作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读、写、思、议”相结合,紧扣核心素养要求,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学习《囊萤夜读》一课后,教师可以以此为素材提炼作文主题,并给出相应的题目:《从囊萤夜读想开来》属于议论文,主要围绕自己阅读这篇文言文之后的感想来写;《囊萤夜读的故事》是将这篇文言文用现代语言写成一个小故事,故事中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我借车胤一盏灯》是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我”的角度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对话,这样的形式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文言文学习深度的增加,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以文言文为纽带,构建起立体多元的学习方式,对于语文课堂提质增效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际学情教情来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意蕴之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中获得更多“妙悟”,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关注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采取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活学活用,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文言文课堂,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参考文献】

季艳梅.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21):24.

仲启燕.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2020(07):110.

张安龙.略谈小学文言文的价值定位与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2020(07):46-47.

郭华卿.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考试与评价,2020(07):46-47.

廖轶华.小议诵读在小学文言文學习中的作用[J].华夏教师,2020(18):55-56.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