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视角试析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及治理策略
2021-07-28刘金芳
刘金芳
摘 要:如何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不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理性思考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在可行能力理论的科学指导下,积极探寻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治理策略,力求探寻到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可行性方法,助力我国的教育扶贫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可行能力理论;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治理策略
一、可行能力理论的概念简介
可行能力理论是指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提供一定的外界帮助,促使研究对象的生存条件和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然后通过研究对象的能动作用与自我发展而实现研究对象在某一方面的彻底改变。可行能力理论既强调了外部因素的辅助价值与冲击作用,也凸显了内部因素的能动作用与发展能力,因而能够成为指导教师探究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行动指南,助力教师找到可行性治理策略。
二、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探讨
贫困居民的致贫原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固有贫困,该家庭祖祖辈辈都较为贫困,毫无物质基础;第二类,因病贫困,家庭成员中有人生大病而导致负债累累;第三类,意外贫困,家庭有意外发生,如交通事故、失火等,而导致倾家荡产。
贫困一旦形成,就为整个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与文化教育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导致很多家庭无奈选择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挣钱。这种尴尬选择无疑导致孩子文化基础薄弱、学历低下,只能依靠体力劳动去挣钱,从而又一次走上了“一眼能够看到尽头的祖辈务农生活”。就这样,贫困被一代代地无奈传递,只有“斩断”传递链条,贫困才不会被传递,因而给教育扶贫提供了宽阔的时代舞台,也帮助教师去验证可行能力理论,用可行能力理论去消除贫困。
三、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治理策略
可行能力理论强调了教育扶贫的催发效果与激励作用,也突出了贫困户觉醒意识、改变意识的重要性,因而是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扶贫、重塑命运的“导航仪”。
(一)教师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探究者
城市贫困户主要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区域,为了生活与生存,很多贫困户选择了让孩子辍学去挣钱。因此,教师可以将解决学生辍学问题与教育辅导活动作为自己教学智慧与教育理念集中释放的有效平台。教师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与较高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群,因而能够成为教育扶贫的攻坚力量,也能够成为帮助城市贫困户解决家庭教育辅导问题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可以主动与贫困户学生家长进行信息交流,经过亲切、友好的谈心活动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和情感牵系,以此开阔贫困户家长的文化视野,看到辍学就是让孩子“重走”自己道路的起点,以此改变贫困户学生家长对孩子未来认识的观点。
(二)智慧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
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时代科技力量的整合产物,也是教师“斩断”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師要科学开发智慧教育的最大教育价值,高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手段,有效促进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逐渐走向信息化和科技化,实现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解决的现代化发展。教师还要积极探寻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解决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切实提升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解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教育扶贫事业在城乡结合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三)社会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强大后盾
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不仅是以教师为主体教育扶贫的核心任务,还是全社会都应该肩负起来的时代担当。因此,教师要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宣传解决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社会价值与积极作用,号召全社会都要关注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子女成长问题,伸出援手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帮助贫困户子女积极主动地拓展出光明的未来。
综上,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教师借助自身教学智慧助力教育扶贫事业的切入点,教师要以城市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可行能力理论为研究基点,积极探究教育扶贫事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教育力量帮助贫困户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兴洲.公平正义:教育扶贫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2017(3):31-37.
[2]孟照海.教育扶贫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条件: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J].教育研究,2016(11):47-53.
[3]袁利平,张欣鑫.教育扶贫何以可能:多学科视角下的教育扶贫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2018(5):30-39.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智慧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探索”(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